美文网首页故事
又见“孔乙己”

又见“孔乙己”

作者: 素心66 | 来源:发表于2018-08-17 13:20 被阅读27次

“我这辈子,若不是因为你爷爷,怎么可能变成这样子,当年哈尔滨航空学院,可是有我名字的……”

每次喝着酒,吃着花生米,这些话都会重复好些遍,说话者是我家公公,慢慢的,我也知道了所以然。

公公的父母是媒妁之言,但公公的父亲看不上他的母亲。相传公公的父亲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肚子里有墨水,出口成章,一手毛笔字龙飞凤舞。而公公的母亲只是一平凡的农家女,个子高挑,皮肤白暂,而且心灵手巧,贤慧,据说她做的凉拌茄子美味无比。

洞房花烛夜,他们夫妻俩居然合衣而睡,床头床尾分开,此事后来传到了太奶奶的耳朵里,在家人的逼迫下,他俩圆了房,才有了独生子公公。

谁知,就在孩子送粥米的那天,趁着人多热闹,公公的父亲居然偷偷溜走了,杳无音讯。

这件事对太爷爷的打击很大,三个儿子中最聪明的数公公的父亲(排行老三),一家人省吃俭用,供他上学,原指望着光宗耀祖,这一闹,让全家人颜面尽失,他们把这一切怪罪于儿媳妇无能,不会相夫教子。

公公的母亲有苦无处诉,还得遭受众人的冷嘲热讽,娘家人劝她改嫁,她坚决不从,她说,她一定要把孩子抚养长大,等他回来。

……

公公离家出走后,投奔了国民革命军,口齿伶俐且文采飞扬的他,很快展露头角,从班长一路飚车,晋升到了旅长的位置,身边的女子无数,但也只是逢场作戏,他似乎一直在等待心目中的那个她的出现。

一九四九年,国民党见大势已去,国军领导人携部下将领,欲乘飞机去往宝岛台湾,公公的父亲是其中的一员。就在登机时,飞机场附近埋伏的共产党员,将他们团团包围,飞行员耸拉着脑袋双手投降,缓缓地从飞机上下来,背后是一队头戴五角星帽的战士。

好在党的政策好,优待俘虏,公公的父亲仅仅只是遣送回山东临沂老家,每天负责清扫村里的卫生。

那时,公公已经三四岁了,对于突然冒出来的一个父亲,感到很奇怪且陌生,他怯生生站在一边儿远远的打量着。太爷爷奶奶由于三儿子的不辞而别,悲恨交加,早已郁郁寡终了。

公公的母亲见丈夫回来了,很是高兴,心想着日子有盼头了。可公公的父亲对其母亲的态度依然是冷若冰霜;对于儿子,似乎也和他没多大关系,看不出一丝怜爱。

半年后,一个寒冬的深夜,冰冷刺骨,趁大家都蜷在被窝里酣睡时,公公的父亲又一次不辞而别,抛妻弃子。

他逃到了东北,黑龙江省鸡西市,隐姓埋名,在一煤矿厂上班。口齿伶俐,才思敏捷的他,很快受到重用,当上了管理级别的干部。

管理部有一女同事,三十来岁,一米六的个儿,皮肤黝黑,浓眉大眼,丈夫在另一煤矿厂上班时,不幸碰上矿厂塌陷被埋,留下两个五六岁的女孩。

他俩在工作中互相帮助,两个知识份子在一块儿总有共同的话题可聊,渐渐彼此产生好感与爱慕……摆上几桌酒席宴请同事们,两人以夫妻自居。

很多年后,他们依然相敬如宾,感情浓厚,唯一不足的是,没有爱情的结晶。如果有一个他俩的亲生骨肉,相信他们会一辈子携手终老。

有一天,公公的父亲回山东临沂老家了,当然事前是商量好的。他见到了十几岁的儿子,又瘦又小,身高仅才一米二三,突然感到鼻子酸涨,一种愧疚感由然而生。

在家住了一宿,辗转难眠,天刚蒙蒙亮,他便领着孩子赶回鸡西市,临行前,给公公的母亲留下一笔钱。公公的母亲呢,依然是不言不语,好像已经习惯了沉默,更习惯了这个男人的来去匆匆。

公公就这样被带到了鸡西市,公公的父亲执意让他喊一个陌生的女子为妈,倔强的公公宁死不从,喊出口的却是姨,好在后妈善解人意,对此并不介意,对他疼爱有加,视如己出,并联系了就近的学校入学。

东北大缸腌制的白菜,味道鲜美,公公至今记忆犹新。营养供应上了,公公的个子往上蹿,由于年龄大上学晚,理解力超出同班同学,所以各方面表现优秀,有时候跳级读。当拿到哈尔滨航空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全家人欣喜若狂,可同时晴天霹雳接踵而来。

那时候上大学,是要调查家里的社会背景的。很快,从老家山东临沂传来报告,公公的父亲曾经在国民党军队时,杀了九名老百姓。就这样,由于有人命案,公公上大学的机会被取消了。

后来,不知因为什么事,他们父子俩返回临沂老家,公公的父亲因从煤矿厂退休,每月有一些养老金,平时打打扑克牌抽抽烟,老人们围坐在一起,烟雾袅袅,日子也算是舒坦。

公公参加了建筑队,修路建房子,起早摸黑,偶尔也忙忙农活儿。公公的母亲依然是平静如水,做饭,洗衣,喂猪,养鸡……

听说,东北的后妈曾来找寻过公公的父亲,但从村里人口中打听到公公母亲的一些事情后,含泪离开了……

公公有一嗜好,那就是一日三餐,酒,必不可少,无酒不香,无酒不吃饭,外加一碟生花生米。酒足饭饱后,便开始念叨:“我这辈子,若不是因为你爷爷,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当年哈尔滨航空学院可是有我名字的……”

……

世事无常,人生的起起伏伏,有时候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其实,公公也不应该责怪其父,纵使当年上不了哈尔滨航空学院,如果南下沿海广东深圳一带,跟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凭他的学识及智慧,一定能闯出一番天地;或者是去天津等重工业城市,哪怕是去厂里当一普通工人,若干年后,也许全家也在城市落户了……

人生,无论是处于哪种境地,心态很重要,随时保持一颗积极乐观向上的心。学会坦然,学会释怀。

从逆境中寻找希望的曙光,没准儿转角就是艳阳天……

相关文章

  • 又见“孔乙己”

    “我这辈子,若不是因为你爷爷,怎么可能变成这样子,当年哈尔滨航空学院,可是有我名字的……” 每次喝着酒,吃着花生米...

  • 《孔乙己》续

    我很久没有见到孔乙己了,大约是两年后的年关,我又见到了孔乙己。 冬日,风呼啸地拍打着破旧的木门,进进出出的顾客缩着...

  • 孔乙己的文本价值与教学价值

    手的描写与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孔乙己的脸色描写的表达作用 怎样看待孔乙己的“偷 孔乙己与酒 孔乙己的神情描写

  • 【语文教学】品关键句,教《孔乙己》

    品关键句,教《孔乙己》 ――《孔乙己》课堂记录 教学思考:《孔乙己》第一课时,课堂容...

  • 剽窃抄袭,欺世盗名

    孔乙己扬言 窃书不为偷 此言差也 以此类推 剽窃抄袭也不为偷 不管怎么说 偷总是不光彩 而且是见不得阳光 并且又见...

  • 汉语汉字之我见

    记得中学学过的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吗?孔乙己的愚成为中国人的笑料,但是你可曾想过,你也是缩微版的孔乙己。孔乙己最经...

  • 孔乙己之死——《孔乙己》

    Part 1 有的人总是很聪明,巧妙的避开“恶人”的范畴,将人生分而论之,着眼于苍白的现实。 擅长打擦边球的人也总...

  • 孔乙己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是的,那个吃人血馒头的社会,最终还是吃掉了孔乙己。或又是说,孔乙己终究是死在...

  • 孔乙己最后去哪里了?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鲁迅先生《孔乙己》 重读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结尾的话引起了我思...

  • 孔乙己

    孔乙己~~大抵只有街上流浪过的猫狗才能理解孔乙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又见“孔乙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qbv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