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古镇在我家正西方,直线距离不到五公里的古镇。小时候嘴馋,和发小们一起走上一个多小时,就是为了省下一毛钱车费,买三分钱一个的萝卜丝饼,三分钱一个的野鸡蛋糕。孩提时代的轶事,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特别有趣。
想必你玩过不少古镇,玩的多了,感觉无论格局,小吃都大同小异,对古镇也就没了新鲜感、吸引力。不过我今天写的,都是鲜为人知的真实的人文故事,满满的干货呀。
沿新场大街往南,看到一座古老的石桥,一个左拐向东走5、60米就是奚家厅。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热血青年前仆后继。从奚家宅院里,就走出了六位抗战英雄。他们参加新四军的游击队,投身到抗日最前线,其中奚兴章、李锦章两位同志为国捐躯。1941年前,地下党在奚家厅进行秘密联络工作。这是一座三进深的大宅院,周围是菜园和竹林,三面高墙与外界隔绝,环境极其隐蔽。这里诞生了新场镇第一个秘密电台,为浦东的抗日斗争发挥过重要。
参观完奚家厅回到新场大街,过石桥是人气很旺的古楼“第一楼茶园”。这座古朴雅致的建筑,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雨。上世纪20年代翻修后,时为当地最高建筑,人称“第一楼”。这里人来人往,交通便利,隐蔽性强,地理位置优越,让这座小楼承担起了特殊的革命任务。1941年,新场镇的地下党员顾梦花,接受了党组织交待的任务,他变卖家中田地,在茶馆一楼开了“洪福桥饭店”,作为地下党联络站。如今的第一楼,摇身一变成了“人间剧场”。
继续向南,吸引你的是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建国后任文化部部长助理,故宫博物院第一任院长的吴仲超,在15岁时来到这里学艺十载。当时,这个地方还是信隆典当行。吴仲超勤奋好学,日复一日积累起鉴别古玩的知识。吴仲起超于1928年加人党组织,后来回到新场担任第一任区委书记,从事地下工作。当时的他,仍然回到了信隆典当行居住。他从来都没忘记过新场这片滋养他的土地。现在的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里,布置有当年吴仲超宿舍的模样。
告别陈列馆,不到200米有个小弄堂,这里就是新场大街311弄。青石板道里藏着两家艺术工坊一—“纸普公坊”和“人版社”,由黑余、成亮等艺术家打造,因位于新场大街311弄,被称为“311艺术家工坊”。这里是集培训、体验、交流和商品于一体的开放性艺术空间。可以参加免费的版画体验课,还可以约上亲人朋友,一起制作版画、纸艺。时逢建党百年,不妨来这里作一幅主题版画,岁月静好中,送上对党和祖国的美好祝福。
接下来一站有点远,请你耐心地一路往南走500多米,它就是新场锣鼓书艺术馆。新场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里的锣鼓书,2006年被列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锣鼓书古称“太保书”,发祥于浦东沿海,起源于汉末晋初。用一面镗锣、一个书鼓、一面书,边击边唱,唱说因果。现在,当地人自编自演的献礼建党100周年特别节目,正在火热上演。往昔今朝,百年潮涌,全在一曲锣鼓书里。补充一句,新场的锣鼓书曾参加过全国群众文艺汇演。
了解完锣鼓书,朝南不到一百米,一座民宅一定要去看一下。这本是座水乡人家的住宅——康家宅。当时的家主康方氏和善厚道,宅子前临街后枕河,是难得的联络点的最佳地方,1928年冬,时任新场区委书记的吴仲起超决定把康宅作为地下秘密联络站。康方氏大方地将游击队员请进了家,同志们亲切地叫她舅妈。当时吴仲超、潘汉年、徐福奎等同志以搓麻将为掩护,在这里商量革命斗争事宜,有时谈论工作夜深了干脆在客堂里休息。一座小楼,承载了深厚的革命情谊。被革命热情熏陶过的一砖一瓦,留存的温度,仍等候我们的触摸。
最后,正儿八经地为你完整的介绍一下新场古镇。上海浦东新场古镇,古称“石笋里”,素有小小新场赛 苏州之美誉。作为千年古镇,新场积聚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其静谧、美丽、多姿得到了世人的青睐。小桥、流水、人家、长街、茶楼、老店、小庙与古寺,共同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乡图。上海新场古镇原为下沙盐场的南场,是当时盐民用海水晒盐的场所。后来海滩慢慢长出去了,这个盐场也逐渐成了盐民居住和交换商品的地方。在新场成镇之时,正值下沙盐场鼎盛时期,盐产量和盐灶之多,胜过浙西诸盐场。现如今古镇积聚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其静谧、美丽、多姿得到了更多世人的青睐。传说在新场受恩桥石头湾沙中曾发现石笋,深不见底,所以过去新场镇又名”石笋里”。所谓石笋十景”即(新场古镇十景)。这十景,其中有书楼、寺庙、渔舟塘、古桥等等。因年代久远,几经变迁,有的照原貌翻新修复,有的只有其名不存其貌,有的正在规划重建之中,千年古迹十分珍贵。新场镇旧时多石拱桥,是江南水乡特色之一。新场有十三牌坊”、“九环龙”之称。著名而遗存的石拱桥有:洪福桥、千秘秋桥、白虎桥、扬辉桥、玉皇阁桥、永宁桥、盛家桥。新场镇仍保留着古镇风貌,遗存着部分古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