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谈创作

作者: 舒文君 | 来源:发表于2018-09-05 10:37 被阅读12次

巴金的作品《家》《春》《秋》《雾》《雨》《电》《寒夜》,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了。

了解他的人想必都知道,他和妻子萧珊的结合是因为他自己写的书。这成为一段美谈。

巴金酷爱书,在最拮据的时候,依然拿钱买书。

今天来看看巴金先生对创作有什么想法?

我写小说就是要让读者了解作者的意念,要打动读者的心,不让人家知道怎么行?让人家看不懂,就达不到文学的目的了。

(《巴金谈文学创作——答上海文学研究所研究生问》)

在这方面,我还要多多修炼。特别是写小说的时候,总感觉不满意,没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东西。

创作就是少不了“创”字,创造就是作家通过认真的独立思考,反映自己熟习的生活与深切的感受,总之作家在说自己想说的话。

(《给丁玲同志的信》)

严歌苓刚开始是学跳舞的,在经历了战争后,跳舞已经不能满足她的表达了,所以她开始写作。因为写作才可以表达出她的感受。

我本人总想坚持一个原则,不说假话。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师是生活,中国社会生活。

(《文学生活五十年》)

我们写作的时候,也要牢记这一点。我之所以要写关于大师们谈写作那些事,是因为自己的好奇心,我很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写作的。写着写着却发现,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我这个新人学习的。不管是对待生活,对待文章,他们都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从不懈怠。在写作的最初阶段,通过向他们学习,这对我以后的创作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他们的精神也一直鼓励着我。

我的早期作品大半是写感情,讲故事。有些通过故事写出我的感情,有些就直接向读者倾吐我的“奔放的感情”。

(《谈我的短篇小说》)

有些事情没法儿跟别人说,只能自己扛着。当扛不住的时候,就想要发泄。我很能理解这样的感情。

我在法国学会了写小说,我忘记不了的老师是卢梭、雨果、左拉和罗曼·罗兰。我学到的是把写作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把写作和人融合在一起。我认为作品的最高境界是二者的一致,是作家把心交给读者。

(《文学生活五十年》)

鲁迅先生的短篇《呐喊》和《彷徨》以及他翻译的好些篇都有是我的启蒙先生。

(《谈我的短篇小说》)

大师跟大师学习写作,最后成为了大师。我们不应该也跟大师学习吗?想要提高写作的技巧,看大师的著作也是一种方法。

我常常向人谈到启发。我们读任何好的作品,那怕只是浏览,也都可以得到启发。我那些讲故事的短篇小说很可能受到屠格涅夫的启发写成的。

(《谈我的短篇小说》)

我喜欢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也喜欢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也喜欢屠格涅夫的《初恋》。每位作家的风格完全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读他们的文,我很感动,那种感动是没法儿说的,很长一段时间,文章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让人难忘。

我写小说从来没有思考过创作方法、表现手法和技巧等问题。我想来想去,想的只是一个问题,怎样让人生活的更美好,怎样做一个更好的人,怎样对读者有帮助,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

(《文学生活五十年》)

这样的想法很简单,也很朴实。现在有很多人写文是为了挣钱,我不否认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巴金先生的想法,让我自惭形秽。

五十年来我在小说里写人,我总是按照我的观察,我的理解,按照我熟悉的人,按照我新眼看见的人写出来的。我从来不是照书本、照什么人的指示描写人物。

(《观察》)

要写人,得接近人,关心人,了解人,而且爱人。

(《描写人》)

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课本上的东西很有限。

我拿起笔写小说,只是为了探索,只是在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道路。我就是从探索人生出发走上文学道路的。

(《再谈探索——随想录三十八》)

我发现历史上好多名人当初并没有写作的想法,他们写文只是为了发泄。当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第一次提笔写小说时,我只是“为了安慰我的寂寞的心,为了发散我的热情,宣泄我的愤怒。

自然我写小说时,我心中也不是空空的。我多少总算有一点计划;我先有了一些事情,后来便有一些人物。热情积起来成了一把火,烧着我的全身。热情又象一条被堵塞了出口的河,它要冲出去。

经过长久的内心斗争,我决定再拿笔写小说。这一次是人物、事情、地方一齐出现了。我把这一切组织起来,安排起来。人物是真实的,不过所谓“真实”在这里还有一个界限;我如果拿熟人做“模特儿”,我取的只是性格,我不取面貌和事实。

(《关于小说人物描写的意见》)

写作是生活中真的有触动自己的事情,才能写好。我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因为种种顾虑,一直没写。

根据我的写作经验,所谓技巧就是中国一句俗话:“熟能生巧,”

写多了,写久了就懂得怎样驾驭文字。“巧”就是避开、掩盖、弥补自己的缺点,突出自己的长处。

(《访问巴金先生》)

我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是文学和人的一致,就是说要言行一致,作家在生活中做的和在作品中写得一致,要表现自己的人格,不要隐瞒自己的内心。

(《巴金谈文学创作——答上海文学研究所研究生问》

可能以后还会有读者来信问起写作的秘诀,以为我藏有万能钥匙。其实我已经在前面交了底。倘使真有所谓秘诀的话,那也只是这样的一句;把心交给读者。

(《把心交给读者》)

想写就写吧!文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技巧,我不知道这是第几次听到这样的话了。印象中鲁迅说过,沈从文,老舍都说过。想想也对,每个作家的创作,生活,老师肯定都不一样。写了有好多篇大师谈创作的文,动笔写的却是自己。就好像大厨告诉你怎么把菜炒好吃,你记住了步骤,但是你还得自己炒,最后好吃不好吃,只有你自己知道。

相关文章

  • 巴金谈创作

    巴金的作品《家》《春》《秋》《雾》《雨》《电》《寒夜》,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了。 了解他的人想必都知道,他和妻子萧珊的...

  • 巴金谈写作

    我的用血和泪写成的书,我的生活的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人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

  • 巴金谈写作

    ①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巴金原名李尧棠,另...

  • 巴金与三毛

    众所周知巴金与三毛是很有名的作家,人们常说:“创作来源于灵感,灵感来源于生活,创作又高于生活”。 巴金作品题材选取...

  • 读《巴金全传》有感

    最近,读了《巴金全传》这本书。巴金生于1904年,死于2005年。在他漫长的一生中创作了《灭亡》、《家》、《春》、...

  • 坚强地活着,向前看

    坚强地活着,向前看 ——读巴金《随想录—三次画像》有感 文/长江七号 《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巴金直...

  • 读巴金 品人生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 芾甘,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旧式大家庭。“巴金”是他创作时用的笔名,在“五四运动”时期,巴金深...

  • 简谈巴金的《灭亡》

    读罢以后,感觉到一腔悲愤融杂在小说当中,“革命+恋爱”的作品,杜大心因为革命而放弃恋爱,努力克服自己内心的情爱之欲...

  • 巴金: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它一直是鼓舞我创作的源泉

    巴金说过:“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它一直是鼓舞我创作的源泉。”《家》这部小说是巴金众多小说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记得初...

  • 创作谈

    最近进入了各种瓶颈期。 迷茫,都是因为懒。 懒得思考:自己想要什么?要表达什么?贪婪的学习输入,而不输出。就这样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巴金谈创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qio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