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附着在( )
A.区内操作材料上
B.教师的指导上
C.师幼互动中
D.区域空间布置上
2.我们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时,应当实事求是,而不能想当然,这样才符合研究儿童心理的( )。
A.客观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
3.儿童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进行学习的方法是( )。
A.直观法
B.游戏法
C.观察法
D.操作法
4.儿童从出生至3个月处于前言语的( )
A.简单发音阶段
B.连续音节阶段
C.学话萌芽阶段
D.复杂发音阶段
5.儿童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在不同的社会条件或教育条件下,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其身心发展的水平可能不一样,这主要是由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的规律。
A.可变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6.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是( )。
A.游戏
B.上课
C.学习
D.作业
7.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变化较大,下列活动中能最好保持注意的是( )。
A.教学
B.游戏
C.生活
D.操作
8.测定婴儿依恋类型的常用设计是( )。
A.视觉悬崖
B.重学效应
C.陌生情境
D.早期隔离
9.“上梁不正下梁歪”,这要求父母( )。
A.做好榜样
B.尊重儿童
C.规矩明确
D.理智的爱
10.4-5岁幼儿应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 )左右。
A.15分钟
B.30分钟
C.45分钟
D.60分钟
1.【答案】A【解析】材料是区域活动的根本。活动区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情境及相应的活动中的,材料、情境在活动中承载着教育功能,所以本题选A。
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我们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时,应当实事求是,而不能想当然,简单理解就是我们在研究儿童心理时,要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情况出发,所以体现了客观性原则。
3. 【答案】D【解析】本题是对教学方法的考察,儿童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进行学习是操作法的定义,所以本题选D。
4.【答案】A【解析】前言语阶段的三个小阶段分别是:(1)简单发音阶段(初生~3个月)。(2)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3)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所以本题选A。
5.【答案】A【解析】题干中首先提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之后解释了为什么稳定性是相对的,是因为在不同的社会条件或教育条件下,即使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可能因为时代不同或教育条件的改变,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儿童身心发展也是具有可变性的,只不过这种可变性实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的,所以,本题选A。
6.【答案】A【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当中。所以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是游戏。
7.【答案】D【解析】幼儿的有意注意,由于发展水平不足,需要依靠活动进行。操作的过程可以更好维持幼儿的有意注意。
8.【答案】C【解析】测定婴幼儿依恋类型,通常采用的试验设计是“陌生情景”试验,通过实验中儿童对母亲和陌生人的不同反应确定儿童的依恋类型。
9.【答案】A【解析】上梁不正下梁歪,是指如果父母没有给孩子做出正确的示范,那么孩子在父母这种不好的榜样的影响下也会形成一样的坏习惯,所以体现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榜样作用,选A
10.【答案】 B【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身心状况”维度目标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指出“4-5岁幼儿应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左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