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分题库——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分题库——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作者: fefe11775585 | 来源:发表于2017-11-01 17:47 被阅读580次

                                                     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广义的教育,叙述错误的是(    )。

A.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B.广义的教育可以是自觉的、有组织的、系统的

C.广义的教育可以是自发的、无组织的、零散的

D.广义的教育产生的基本条件是文字的产生、生产力的发展

2.对狭义的教育的理解,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小明:狭义的教育,教育对象是青少年儿童

B.小刚: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都可称为狭义的教育

C.小丽:狭义的教育产生的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

D.李明:狭义的教育,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受专门训练的教师进行

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可见,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作 用至关重要,教育活动中最直接的教育者是(    )。

A.教育计划B.学校教师C.学生D.教科书设计者

4.(2014年真题)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的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    )。

A.延续性B.模仿性C.社会性D.永恒性

5.学校教育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

A.阶级的出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

B.生产力的发展、教师职业的出现

C.生产力的发展、文字的产生

D.文字的产生、教学方法系统化

6.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B.矛盾运动的过程

C.受教育者的社会化过程D.人的自然发展过程

7.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这体现了教育的(    )。

A.永恒性B.历史性C.继承性D.生产性

8.在教育活动中,“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教育的(    )。

A.永恒性B.历史性C.独立性D.生产性

9.在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    )。

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

10.教育的三要素是指(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B.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内容

C.教育者、教育影响、教师D.教师、学生、教育影响

1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体现了(    )对教育的认识。

A.孔子B.孟子C.老子D.许慎

12.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A.利托尔诺、沛西.能B.孟禄、凯洛夫

C.康斯坦丁诺夫、米丁斯基D.沛西.能、孟禄

13.关于教育的起源一直是众说纷纭,其中,我国古代的朱熹所持的观点是(    )。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14.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定了(    )。

A.教育的科学属性B.教育的生产属性C.教育的社会属性D.教育的艺术属性

15.教育有三种存在形式,即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

A.社区教育B.家庭教育C.专业教育D.生活传授

16.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的特点主要有(    )。

①先导性    ②权威性    ③补偿性    ④针对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7.下列关于原始社会的教育,叙述错误的是(    )。

A.教育在生产劳动与社会生活中进行B.教育具有公平性、无阶级性

C.教育内容简单,方法单一D.无专门的教育人员,有固定的教育场所

18.(2012年真题)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9.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是(    )。

A.埃及B.伊拉克C.中国D.希腊

20.我国西周的六艺教育是指(    )。

A.礼、乐、射、祭、书、数B.礼、乐、射、御、书、数

C.工、乐、射、御、书、数D.礼、乐、射、御、书、传

21.古代印度教育主要控制在(    )。

A.婆罗门教、佛教B.基督教、佛教

C.伊斯兰教、佛教D.基督教、婆罗门教

22.婆罗门教的主要教育内容是(    )。

A.《吠陀》B.《梵书》C.《森林书》D.《奥义书》

2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其中没有受教育权的是(    )。

A.婆罗门B.刹帝利C.首陀罗D.吠舍

24.“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    )教育的一大特征。

A.印度B.中国C.巴比伦D.埃及

25.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    )。

A.文士学校B.职官学校C.寺院学府D.私人学校

26.古希腊教育的典型代表是(    )。

A.城邦国斯巴达、雅典B.波斯、拜占庭

C.城邦国匕伦、雅典D.克里特岛、迈锡尼

27.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注重(    )。

A.艺术教育B.文化知识教育

C.军事体育训练D.读、写、算的教育

28.古希腊城邦国雅典教育注重(    )。

A.身心和谐发展B.军事体育训练C.体操教育D.政治教育

29.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大兴,其中规模最大的是(    )。

A.孟子私学B.孔子私学C.老子私学D.苟子私学

30.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较,其特征不包括(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B.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

C.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D.教育的科学化程度日益提高

31.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内容等各不相同,我国隋唐时期中央官学的主干是()。

A.儒家私学B.六学二馆C.四书五经D.八股文

32.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的内容主要是(    )。

A.神学、算术B.七艺、神学C.七艺、天文D.神学、文法

33.“终身教育”的提出者是(    )。

A.保罗.朗格朗B.赫尔巴特C.皮亚杰D.布鲁纳

34.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对教育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进行否定。这体现了教育发展趋势中的(    )。

A.教育全民化B.教育民主化C.教育多元化D.教育终身化

35.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    )。

A.《礼记》B.《中庸》C.《论语》D.《学记》

36.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君子”和“贤人”的中国古代思想家(    )。

A.孟亏B.孔子C.老子D.苟子

37.老庄学派认为教育应(    )。

A.学而知之,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

C.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注重道德灌输

38.(2013年真题)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论语》B.《大学》C.《学记》D.《孟子》

39.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对教育的最大贡献是(    )。

A.产婆术B.教育遵循自然C.和谐教育D.教育心理化

40.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    )。

A.《忏悔录》B.《政治学》C.《理想国》D.《教育漫话》

41.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

A.《民主主义与教育》B.《政治学》

C.《理想国》D.《大教学论》

42.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教育观点的是(    )。

A.赫尔巴特B.亚里士多德C.夸美纽斯D.苏格拉底

43.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    )。

A.《忏悔录》B.《政治学》C.《雄辩术原理》D.《教育漫话》

44.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来的是(    )。

A.培根B.裴斯泰洛齐C.卢梭D.苏格拉底

45.(2013年真题)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

A.梅伊曼B.赫尔巴特C.洛克D.康德

46.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是(    )。

A.卢梭的自由教育思想B.洛克的白板说

C.《大教学论》的发表D.《普通教育学》的出版

47.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

①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重要思想

②提出了“泛智”思想

③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教学原则

④提出了学年制的思想,并首次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8.卢梭的自然与自由教育思想体现在其教育代表作(    )中。

A.《大教学论》B.《政治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D.《爱弥儿》

49.著有《林哈德与葛笃德》,并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化”主张的瑞士平民教育 家是(    )。

A.洛克B.裴斯泰洛齐C.赫尔巴特D.苏格拉底

50.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著名的(    )。

A.白板说B.自由教育C.绅士教育D.启发式教育

51.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其代表作(    )之中。

A.《忏悔录》B.《爱弥儿》C.《理想国》D.《教育漫话》

52.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是(    )。

A.洛克B.裴斯泰洛齐C.赫尔巴特D.苏格拉底

5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成为科学,必须把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

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苏格拉底

54.下列属于赫尔巴特有关教育的观点的是(    )。

①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

②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方法

③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认为教学与教育二者是统一的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⑦③

55.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教学的创立者和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是(    )。

A.夸美纽斯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

56.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一书,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他的主张的一项是(    )。

A.系统地叙述了学生的发展进程

B.批评了苏联传统教学理论对发展学生智力的忽视,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C.介绍了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

D.将教学看作一个系统,主张教学过程最优化

57.(2012年真题)美国杜威的“三中心”是指(    )。

A.教师、活动、经验B.儿童、活动、经验C.教师、经验、教材D.儿童、教师、活动

58.杜威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    )。

A.教育即知识的传授、教育即生活的改造

B.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

C.教育即学生的学习、教育即生长

D.教育即做中学、教育即教学的组织与安排

59.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

A.克鲁普斯卡娅B.凯洛夫C.马卡连柯D.杨贤江

60.(2012年真题)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苏联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

61.(2012年真题)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和犯罪儿童教育,并著有《教育诗》《论共 产主义教育》的教育家是(    )。

A.加里宁B.马卡连柯C.凯洛夫D.克鲁普斯卡娅

62.提出著名的“平行教育影响”原则的教育家是(    )。

A.克鲁普斯卡娅B.马卡连柯C.凯洛夫D.杜威

63.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新教育大纲》的作者是(    )。

A.蔡元培B.晏阳初C.陶行知D.杨贤江

64.20世纪中叶,教育学进入现代发展阶段,出现了一系列教育理论,主要有(    )。

①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②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理论

③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④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⑤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A.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

65.下列选项全部属于依据研究功能进行划分的是(    )。

A.预测性研究、应用性研究B.评价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C.综合性研究、评价性研究D.基础性研究、发展性研究

66.一个好的教育研究课题的要求不包括(    )。

A.问题必须有价值B.问题有可行性C.问题必须有新意D.问题可以模棱两可

67.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观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被称为(    )。

A.观察法B.行动研究法C.历史研究法D.调查法

68.(2012年真题)在教育调查中,为获取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的专门调查属于(    )。

A.全面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个案调查

69.教育教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B.实验法C.历史研究法D.调查法

70.某中学教师拟对本校不同层次学生进行调查,以总结学生的学习特点,改进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该教师应选择的教育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B.实验法C.历史研究法D.调查法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2012年真题)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2.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3.八股文成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是在清朝。

4.中国古代的教育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育内容。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不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6.(2013年真题)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7.赫尔巴特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

8.杜威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提出了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理论。

9.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了著名的“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并在流浪儿童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  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0.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11.洛克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化”的教育家。

12.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来源仅限于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科学研究规划。

13.实验法是指收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并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认识教育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14.调查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三、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教育家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他在《教育史教科书》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式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育,然而,在早期阶段中,教育过程却具备了教育最高发展阶段的所有基本特点”,即承认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便是最初的教育。

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观点。

2.阅读材料,分析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材料一《韩非子.五蠹》载:“上古之世……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材料二《尸子》载:“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

材料三《易.系辞》载:“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

材料四《孟子.滕文公上》载:“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教育研究是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统一,描述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行为、改进教育实践是教育研究的三项基本功能。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实践,教育研究需要从理论理性上升到实践理性,构建出真、善、美的理想的教育客体,以达到知与行、理与情、理性与理想、真理与价值的完美统一,从而提高教育研究质量,提升教育实践品质。

问题: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育科学研究的认识。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教育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

A.生产力B.人口C.生产关系D.政治制度

3.“学在官府”说明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技

4.(2014年真题)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习B.社会,A,n数量和结构

C.社会文化传统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5.(2013年真题)教育能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    )功能。

A.经济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

6.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

A.专业结构B.生产力水平C.学科结构D.校园氛围

7.(2012年真题)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

8.教育既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又是文化本体。这体现了(    )。

A.教育的文化功能B.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

C.教育的本质属性D.教育的社会属性

9..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

A.科学性B.价值性C.生产性D.未来性

10.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    )。

A.华勒B.舒尔茨C.布鲁纳D.布卢姆

11.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A.组织文化B.精神文化C.制度文化D.物质文化

12.学校文化的基本构成部分为(    )。

A.观念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B.组织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

C.观念文化、组织文化、物质文化D.观念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

13.下列不属于学校文化功能的是(    )。

A.导向功能B.评价/反馈功能

C.凝聚功能D.规范功能

14.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这说明学生文化的(    )特征。

A.过渡性B.多样性C.互补性p.非正式性

15.某校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活动,以树立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这体现了学校文化的(    )。

A.导向功能B.凝聚功能C.规范功能D.保障功能

16.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称为(    )。

A.学生文化B.学校文化C.学校制度D.学校传统

17.以下不属于教育对人口的影响的是(    )。

A.改善人口素质,提高民族素质B.促进人口迁移

C.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D.再生产劳动力

18.个体随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身心方面发生的积极变化被称为(    )。

A.人的身心发展B.人的生命发展C.人的生理发展D.人的全面发展

19.人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是(    )。

A.高中阶段B.初中阶段C.小学阶段D.大学阶段

20.(2014年真题)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睿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 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    )特点。

A.顺序性B.稳定性C.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

21.(2013年真题)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

A.幼儿阶段B.青少年阶段C.成年阶段D.老年阶段

2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是按照感知运算一前运算一具体运算一形式运算的顺序发展的,这体现了(  )。

A.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B.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

C.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D.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

23.在教育工作中,“不陵节而施”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互补性

24.在教育工作中,“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25.(2013年真题)对童年期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方法上,应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    )特点。

A.稳定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26.人的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这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必须遵循()。

A.顺序性规律B.阶段性规律C.不平衡性规律D.互补性规律

27.有的学生虽然眼患残疾,但是他们的听觉明显高于周围的同学。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28.“少年得志”“大器晚成”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规律B.阶段性规律C.个别差异性规律D.互补性规律

29.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要求(    )。

A.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B.教育工作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C.教育工作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D.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信心,相信学生

30.以下属于内发论代表人物的是(    )。

A.孟子B.孔子C.苟子D.庄子

31.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角度来看,“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长”的说法反映了(    )的观点。

A.多因素作用论B.白板论C.内发论D.外铄论

32.提出著名观点“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是(    )。

A.霍尔B.高尔顿C.威尔逊D.格塞尔

33.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呈(    )趋势。

A.递减B.递增C.不变D.倒U形发展

34.“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  育所决定的。”这是()的观点。

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35.(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A.华生B.格塞尔C.洛克D.弗洛伊德

3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说明了(    )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社会环境B.教育C.遗传D.学校教育

37.许多地方出现的“狼孩”事件说明(    )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A.教育B.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D.遗传素质

38.(2011年真题)“出淤泥而不染”说明人对环境的影响具有(    )。

A.依赖性B.改造性C.可塑性D.主观能动性

39.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的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淤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    )。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

B.人们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

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40.(2012年真题)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  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    )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素质B.家庭背景C.社会环境D.个体主观能动性

4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因为(    )。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教育由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来负责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⑦③

42.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可塑性是由(    )提供的。

A.遗传素质B.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

43.(2013年真题)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

A.决定作用B.动力作用C.主导作用D.基础作用

4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是因为(    )。

A.学校教育对人的社会化具有规范与自觉化的特殊功能。

B.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训练

C.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

D.学校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间表现出才能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发现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来实现的。

2.社会环境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2013年真题)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4.(2012年真题)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方向。

5.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

6.人口的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与质量。

7.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8.教育工作中的“一刀切…‘一锅煮’’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9.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于后天,“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教育之故”。

10.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没有什么影响。

11.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2.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13.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对社会、对自然的意识。

14.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试验说明了遗传的重要性。

三、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被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把人分成4个等级。处于最高等级的是祭祀僧侣,他们受到最优良的教育;其次是刹帝利,为军事贵族,以上两个种姓是天然的统治者;再次是吠舍种姓,他们仅能从事农、工、商业;最低等级的是首陀罗种姓,他们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识字读经被认为是违反了神的旨意,可能被处死。婆罗门教的教条是指导思想,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婆罗门教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的主要活动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此外,学校为适应时势,要求学生学习发音学、音韵学、语法学、字源学、天文学和祭祀,作为习经的基础,这些知识被称为“六科”。

问题:请运用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原理,简要评析印度的受教育权。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最强大脑》中国战队的十二强里,有这样一个群体引人关注,他们平均年龄十四岁半。共性是:未成年人、自信、天赋异禀,在舞台上放言要挑战全世界。但随着在对抗赛中的失控表现,人们将关注点转向神童的表现反差:赢了比赛输了快乐;注重荣誉与胜利,不会享受比赛;天才少年的成长模式该不该借鉴;刻意培养神童,要付出哪些代价等,一系列话题被越炒越热。我国,对神童的科学称呼是“超常儿童”,而“超常儿童”毕竟是少数,如果刻意去培养,定是以牲童年为代价得来的。

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育的启示。

3.(2014年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从小很自卑和孤独,但他在成长中有老师和父母的指导,他后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五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父亲没能及时教育他,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二十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问题:试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理论分析材料。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能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或者乞丐、盗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材料二研究发现,美国某个知名家族,其祖辈有著名的律师、神学家、哲学家等,家族的后辈里出了多个大学校长、大学教授等各界精英。

材料三东汉名将马援,儿时并未显现出多大的才能。有一次,他见到同学朱勃,朱勃年方三十,能口诵《诗》《书》,举止娴雅,学识渊博,马援见了很惭愧,他哥安慰说:“朱勃是小器,早成;你是大器,晚成。”马援奋发努力,后终成大器,官至伏波将军。

问题:请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知识进行分析。

第三章教育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    )。

A.学校教育制度B.教育政策C.教育方针D.学校结构

2.(2013年真题)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    )。

A.国民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管理体制D.学校教育结构

3.学校教育制度由(    )构成。

A.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结构、学校的资源

B.学校的类型、学校的位置、学校的级别

C.学校的配置、学校的结构、学校的级别

D.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结构、学校的级别

4.以下(    )不属于影响学制建立的因素。

A.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本国教育资金投入的多少D.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5.(2011年真题)我国现行的学制类型是(    )。

A.单轨制B.双轨制C.单轨和双轨制D.分支型学制

6.下列学制全部属于按照选拔分层功能划分的是(    )。

A.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单轨和双轨制

B.单轨制、双轨制、分支制

C.单轨制、双轨制、单轨和双轨制

D.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中央与地方合作制

7.我国近代新学制施行的开端是(    )。

A.学堂的出现B.壬寅学制的颁布C.癸卯学制D.京师大学堂的出现

8.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的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新学制

9.壬寅学制是以(    )为蓝本拟定的。

A.日本学制B.美国学制C.欧洲学制D.沙俄学制

10.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六三三学制

11.(2012年真题)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取的是(    )。

A.“六三’’制B.“五四”制C.九年一贯制D.多种形式并存

12.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    )。

A.癸卯学制B.壬子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

13.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至全国解放战争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

A.癸卯学制B.壬子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

14.(2014年真题)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5.1958年的学制改革,《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的办学方针是(    )。

A.“三个结合”B.“六个并举”C.“两条腿走路’’D.服务社会主义建设

16.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实行(    )的学校教育制度。

A.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B.学前教育、初等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

C.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D.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初等教育、高等教育

17.下列选项中,首次明确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1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 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

A.优先发展,育人为本

B.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C.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D.改革创新,促进公平

1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    )。

A.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B.“两基本、一进入”

C.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D.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

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规定,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    )。

A.优先发展,育人为本B.“两基本、一进入,,

C.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D.改革创新,促进公平

21.下列关于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趋势,叙述错误的是(    )。

A.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B.高等教育大众化,层次多样化

C.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专业化发展明显

D.国际教育学术交流日益增强

22.国家要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任何阻挠义务教育的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这体现了义务教育的(  )。

A.免费性B.强制性C.基础性D.公共性

23.标志着我国已经确立义务教育制度的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2.学制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结构。

3.学制就是学业年限。

4.单轨制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法国形成的一种学制。

5.壬寅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新学制。

6.“六三三学制”是我国影响最大、实施时间最长的学制。

7.我国现行学制,从横向来看,划分了四个阶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三、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问题:运用义务教育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初中将新入学的新生分在了11个班,其中前两个班都是成绩好的学生,任课教师也是年级最优秀的教师。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班级,也划分出重点班进行重点培养。校长认为这样做既能使成绩好的学生接受好的教育,又能提高升学率,没什么错。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报道,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学起,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投入880万元,免除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课本费。这一政策将惠及全区5万个家庭,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可免除课本费千余元。

材料二不收学费、杂费、借读费,免费提供教科书..….9月1日,《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正式启动实施,全省中小学生九年义务教育进入全免费时代。

材料三9月13日,乌鲁木齐市六十中举行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暨表彰大会,为小学一年级至初三年级“双优”学生发放奖学金。“今天是我第一次拿到奖学金,特别激动,以后我要更加努力。”五年级(2)班的马杰自豪地说。马杰上学期各科考试成绩都在85分以上,思想品德成绩为A,操行考核为优秀,被评为“双优”学生,拿到500元奖学金。

问题:材料体现了义务教育的什么特点?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教育怎样培养人B.教育为谁服务

C.要把教育引向何方D.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

A.个别与一般B.内容与形式C.具体与抽象D.普遍与特殊

3.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是(    )。

A.教学质量B.教育目的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

4.(2012年真题)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知识本位论D.能力本位论

5.下列选项不属于教育目的基本层次的是(    )。

A.国家的教育目的B.教师的教学目标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D.社会的价值取向

6.下列人物在教育目的上所持观点都一致的是(    )。

A.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洛齐、孟子B.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卢梭

C.孟子、卢梭、苟子、巴格莱D.苟子、柏拉图、赫尔巴特、孔子

7.(2012年真题)在以下选项中,卢梭关于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是(    )。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知识本位论D.能力本位论

8.(2014年真题)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论,这种教育目 的论属于(    )。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集体本位论D.个别差异性

9.”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两句话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体现了(    )的观点。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10.确立教育目的的科学依据是(    )。

A.人们的教育理想与价值取向

B.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C.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体发展需求的辩证统一

D.学校制度的形式

1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关于人的发展的理想

C.人的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学说D.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12.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从事智力劳动

C.从事体力劳动D.接受教育

1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是(    )。

A.新课程改革B.素质教育

C.教育的国际化走势D.教育改革的实践

14.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由(    )提出的。

A.毛泽东B.周恩来C.蔡元培D.陶行知

15.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人们常把这一表述简称为(    )。

A.“四有、两爱、两精神”B.“两爱、两精神’’

C.“四条腿走路”D.“四有、两爱并举,,

16.我国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C.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D.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17.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A.培养人的智力B.为上一级学校输送拔尖人才

C.培养各种专门人才D.为人的发展奠定德、智、体各方面的基础

18.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称为(    )。

A.全面发展教育B.挫折教育C.快乐教育D.素质教育

19.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

A.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B.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提高国民素质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0.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D.面向全体学生

2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    )。

A.德育、体育、智育、信息技术教育B.德育、智育、美育、信息技术教育

C.德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D.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2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德育的基本任务的是(    )。

A.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B.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C.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23.下列关于智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智育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

B.智育是促进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C.智育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D.智力的发展本身就是全面发展的标志之一

24.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早操B.体育课C.课间操D.课外体育锻炼

25.田径运动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它主要包括(    )等项目。

A.跑、跳跃、投掷B.体操、球类、武术C.体操、游戏、队列D.跑、球类、体操

26.最早使用“美育”一词的是(    )。

A.法国美学家席勒B.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

C.法国美学家狄德罗D.英国美学家荷迦兹

27.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

A.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B.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C.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D.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28.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的是(    )。

A.德育B.体育C.美育D.劳动技术教育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因此,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所以教育目的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

2.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构成了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3.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4.社会本位论认为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需要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

5.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我国孟子持社会本位论的观点。

6.我国确定教育目的韵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7.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韵非认知因素的教奄,

8.(2014年真题)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9.美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大自然和社会日常生活等途径进行。

10.“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说明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是同步的。

11.我国实现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

12.德、智、体、美、劳各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各育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任务、内容和方法。

三、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刘小明,男,15岁,平时不善于言谈,孤独冷漠,不喜欢集体生活,常独来独往,不会关心别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一次聚会上,他把自己爱吃的大鸡腿、排骨、草莓、苹果等一股脑儿放在自己碗中独自享用,全然不顾周围同学的反应。

问题:请运用素质教育的知识分析材料。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一次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会上,老师们积极发言。王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文体活动,多上文体课。”李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问题:运用素质教育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认识劳动的价值

美国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能毕业。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里多么富有,孩子一般12岁以后就得给家里做家务,如剪草、送报等。当然,家长也要相应付给自己家的孩子“劳动报酬”,体现按劳取酬。美国的父母常说,只要有利于培养孩子谋生的能力,让他们吃再多的苦也值得。14岁的詹妮弗每周六都要去餐厅打工。

问题:请运用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安徽说教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分题库——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vg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