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注:作者并不精通历史,见解浅薄,如果有错误的地方,欢迎指正。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相信各位应该都很熟悉,初高中都为应试而背诵过,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的了解过李煜在写这首词时的心情呢。
这首词可以算是这位南唐后主的绝命词,在他作出这首词的当夜,他永远的死在了他的爱人小周后的怀中。
清人毕沅在《续资治通鉴》中曾考异说:“李后主之卒,它书多言赐鸩非善终”。
在太平兴国三年,七夕节,李煜的生日宴会上,42岁的李后主叹亡国,作词吟伤感,却也断送了自己的生命。
宋太宗赵光义本就提防他,在听到他做了这首词之后果断认为这位李后主是想复兴南唐,大怒,诸罪并罚,遂赐牵机药鸩杀李煜。李煜服下后,酒助药性,在睡梦中突然开始全身性抽搐,最后头部与足部相接而死。
对于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多遭到后世非议。
李煜即位以后,一直是采取消极守业的做法,在当时北宋统一是历史趋势,其实在李煜继位以前,其父南唐中主李璟就已经向宋称臣,减制纳贡,如果说他真是个昏庸无能之辈,何以守国十余年?他厌战,投身诗词,又何尝不是因为他只想过一个幸福的人生。他即位时,南唐已经国力衰退,国库空虚,但他仍然减免税收,免征徭役,爱民如子。
南唐亡国后,李煜被俘入宋,终日以诗词为伴,寄情诗词文学,除了排遣孤寂,他也只有终日投身文学,才能保护自己和周围人的性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他与小周后的委屈便更不必提。
烛光斧影后,宋太祖驾崩。太宗即位,改元‘太平兴国’,就在当年十一月,他废除了太祖赐予李煜的爵位,改封陇西郡公,表面提高了爵位,实则并非如此。他甚至连自己的皇后也保护不了。
赵光义强行欺辱于小周后,其后变本加厉,更是画出了有名的《熙陵幸小周后图》,这对李煜来说是何等的屈辱。然而他反抗不得,也只能把恨埋在心底,在家等待小周后的归来。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倚。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莺啼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李煜的死和他不控制自己情感的流露是有直接关系的,他思故国,念往事,忆旧人,在他的词作里不加丝毫掩饰,终于也让赵光义起了杀心。他认为李煜活着一天,南唐人的心就不定,南唐人就有推翻宋朝重建故国的危险。
终于在978年的乞巧节,42生辰之日的李煜,把内心的痛苦,亡国的悲凉,对周娥皇的思念,对小周后的愧疚,对家乡子民的思念与惆怅,汇成了千古绝唱《虞美人》。
而后便被赵光义所赐毒酒取了性命。
当夜,他带着对故国故人的思念,永远的死在了他的爱人怀中。能终于爱人怀中,可能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安慰了。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李煜死于北宋京师,时年四十二岁整(李煜亦生于七夕),北宋赠为太师,追封吴王,葬洛阳北邙山。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记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