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这是一场经典的师生对白,一个自觉学而有成的弟子得意地对师傅说:师傅,我觉得人要做到处于贫困之时也能够不卑不亢,不谄上,变得富贵的时候不目中无人,不骄纵,您觉得这个人是不就算是君子了?这是不是就是一个人做人的境界啊。
孔子作为杰出的教育家,首先对弟子的正确认知给予了肯定:可也。不错不错,这样理解已经很不错了。可回头又给弟子上了一课,你说的虽然不错,但还可以更进一步。如果一个人贫穷,但他不以物质的匮乏为苦,安然若素,并从其中还能体会到乐趣,而当他富裕之后,不但没有娇纵,还开始学习并运用礼仪,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君子啊。你看,是不是境界比你刚才又高了一点点啊。
子贡受教之后,用《诗》中的切磋琢磨来赞扬了老师的学习态度和精神。这个马屁孔子也是十分受用,他也又一次肯定了弟子,子贡啊,你终于可以开始学习到《诗》中的精髓了,可以做到举一反三了,告诉你之前的事情就能做思考和判断了。
孔子能做到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因材施教实现教学相长是其最伟大的教育方式。对于弟子独立思考的结论,孔子首先肯定他的结论,这是对于认真思考的激励,但对于其没有想到的地方,又能给以指导,让他明白差距。而子贡显然从中收益,马上想到以后做学问应当细致思考,从外及内,由表及里,从现象去总结其背后的规律,如果再进一步,就是从学问中去领悟道,学习之道,做人之道,甚至治世之道。所以孔子的伟大无庸讳言,正是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师生关系,学问才在传承中不断向前,创新也带来了社会的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