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东要涨房租了,爱家乡图书馆还能继续存在下去吗?
一、图书馆的房东要涨房租了
今天 ,房东又跟我催房租了。
实际早在7月11,我就在准备这事了,之前募集的注册资金,3万多,就是准备注册完成后作为2年的房租的,但房东迟迟没有回复。直到8月9日,才收到房东交房租的通知,并且要收23000。之后,我开始与房东沟通,希望能将租金维持不变。
现有的场地是2017年租下的,第一年房租房东要23000,我谈到20000元。2018-2019年因为图书馆出了事,最后在我的坚持下,房东同意房租降低到15000。本月,我收到房东的通知,房租要涨到23000,房东说这是最初的租金价格,我努力协商希望能维持在15000,房东最终勉强同意20000一年,但要一次交两年的。
协商无果,看来图书馆只有搬迁的命运了。毕竟这么高昂的房租,即使有钱,也不适合再租了——不能把有限的捐款过多的使用在房租上。更何况一直以来,图书馆都是缺少钱的。
虽然我很不想搬迁,很多家长可能也不想搬迁。但20000的租金确实是太高了。
二、我的感受与想法
其实从最初租下这房子,我便觉得是一个错误,因为这个房租成本太高了。并且房东一直不愿意签长期合同。我们募捐的有限的钱,几乎一半都交了房租,2017-2019年这两年图书馆每年收到的捐赠的资金是5万左右。虽然当初租下这个房子,也是经过不少对比,上津多数对外出租的房子都是完全未经过装修的,装修成本极高。
租了三年房子,不得不说,上津的租金是整体偏高的,但租户自己无房,要做事,没有办法,所以常常只能接受和忍受了。
三年来,由于一些原因,图书馆一直没有做过像样的线下宣传,所以对于很多上津人来说,可能还不了解图书馆。即使很多常来图书馆的家长,小朋友,可能也不十分了解图书馆——我为什么筹建图书馆,图书馆什么时候正式开放的,过程遇到哪些困难,图书馆的资金来源......
因为没有经过线下宣传,而主要是通过微信和网络筹款,所以这几年图书馆的捐款,大部分来自外地爱心人士的捐赠,本地人的捐赠,所占的比例大概只在十分之一。这样的比例,可以说是非常低的。三年来,有部分上津人通过网络,积极的参与了捐款活动,其中很多是我的同学,以及一部分家长。在些,首先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以下链接是图书馆两年半时我做的一个资金整理,里面有两年来募捐的详情。
爱家乡图书馆的两年半与2019年运营经费筹集说明
三、我为什么筹建图书馆
先从我留在家乡说起。
我是因为一件事的触动才决定留在家乡。大家阅读以前写的文章 “试着回到故乡”(点击可直接阅读)便能了解了。
当初筹建图书馆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想法。我决定留在家里时,实际上一无所有,只有自己积累的1000多册书,后来巧合之下开始筹建图书馆,得到一些老师与朋友的支持。当初也没想过图书馆能做多久,会做成什么样子。只是因为自己离开学校后成长主要受益于阅读,在外面城市漂泊多年,看到家乡与外面教育条件的巨大的差距,对阅读这件事有比较深的体会,特别是自己小时候喜欢看书却没有书可看,希望能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看书与学习的空间。
四、图书馆的发展过程
2016年7月10日,图书馆正式开放,在上津前街海信电器专卖店旁边的三楼上。原本是一位朋友想免费提供自己的房子的,但当时他的房子正在建设中,一直没有建好。8月,图书馆做了首届夏令营,县市几家教育机构的老师过来提供了志愿服务(自愿无偿提供的服务)。然后到17年7月,图书馆登记在册的借阅读者达到了500余名。7月,图书馆举办了第二届夏令营,天津科技大学的两名大学生志愿者过来提供了志愿服务。这一年,我没有任何收入。
房租到期后,由于楼下的卤菜店带来的很多不便,图书馆于2017年8月搬到了现在的地方。借书登记重新开始,到18年5月,再次积累到500余名读者。
17-18年,图书馆租金20000,铺地板砖7600多。由于资金不足,我自己是垫付了2万多的。然后开始每月有500左右的补贴,来自一些爱心人士的捐赠。18年1月,图书馆增加一名工作人员,就是这一年多一直在这里的罗大姐。我们2人的工资来自60余位爱心人士的捐赠,每人每月捐赠50元,总计3000元,我们各1500,然后我的钱主要用于还账了。19年1月至今,图书馆每月只有1500左右的捐赠,仅够一个人工资,我重新回到没有收入的状态。
16-17年,因为没有收入,我去送过快递,也曾尝试去做生态农场,没有成功。那一年,没有在图书馆上过多用心。17-19年,开始建家长微信群,并开办各种各样的活动。由于之前借书没有收取押金,不少同学借了书不还,大概有几百本吧,其中有几十本绘本没还,大家都知道绘本是非常贵的。因此,从18年5月开始,借书开始收取押金,押50元可借2本,押100元可借4本。但实际上,大家也知道我们管的是没那么严的,收取押金只是为了保证还书。这一年读者增长缓慢些,目前156人。
从16年7月到今天,图书馆已经整整三年多了。
五、图书馆面临的问题
图书馆发展到现在,差不多是进入了瓶颈期,团队建设、资金募集、民政注册等等,从去年开始筹备家长委员会、理事会,到现在也没有真正完成,然后注册的事也是迟迟无法完成,到县里跑了N多趟。
早在图书馆筹建之初,就有人提出了图书馆可待续发展的问题,也就是怎样能够长远的发展下去。这两年,也有很多人建议我们要收费,我们一直没有收。
为什么呢?一方面,因为多数家长对阅读还没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不太了解阅读的重要性,乃至于说就是不支持孩子读课外书。还有的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孩子来读书。孩子不读,家长就没有任何办法。孩子来图书馆看书借书,家长也不怎么过问。16-18年两年,我们没有收押金也没有要求学生必须带家长过来,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登记在册的读者。18-19年收取押金后,读者增长这么缓慢,是因为很多孩子,是带不来家长的,具体的原因,也许家长们比我清楚,比如不好意思、害怕,比如家长不在家,比如不理解不支持。
18-19我们虽然收了押金,但都是可以退的,并且还不像城市那样借书超期了会扣费,都没有。即使这样,还是很多家长不理解。还有我们平时发的图书馆的链接,又有多少家长转发过呢?
而最近两年,每个学校都在要求亲子阅读,因为这是教育部定下的,但有多少家长能做到呢?有多少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是有足够的耐心的?有很多家长来图书馆拍照应付了事。而一个孩子如果在15岁之前没有爱上阅读,可能一辈子都不会亲近阅读了。
这两张关于阅读重要性的话在图书馆17年制作的宣传单上。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今天这个时代家庭经济比我们小时候要好很多了,有多少家长给自己的孩子买过多少书?
我在这里说这些,不是批评谁,不是指责谁,我只是指出问题。因为归根到底,对孩子教育起着关键作用的,还是家长。家庭教育从孩子出生就开始了,但这一点在目前的农村来说,还是非常的不足的。
我们不收钱,其实只是为了孩子们能够有书读,就是这么简单。
六、我的计划——寻找400上津爱心人士
其实最早在深圳打工的时候,我是想回家开书店的。
在我小时候,一直到高中,其实上津都还是有书店的,至少卖书的还是有的,但后来,书店都慢慢关了。
这几年,有学者提出观点,说文化上移,就是说村、乡、镇等地方的文化是在衰败的,特别是在城市化的背景下,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可以说有文化的有能耐的人都进城了,有专家把留下的叫“386199”部队,38指妇女,61指儿童,99指老人。更有激烈的观点说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这话当然不完全对,因为留下的还是有一些精英和青壮年的。但我们也知道,留在家里又都没有什么事可干,很多人没事便是打麻将。
图书馆走过三年,得到众多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今年虽然每月固定捐赠只有1500左右,但前些天我们募集注册资金30000多,后来有一位捐赠8700的退回去了,但也依然有20000多,加上这固定的,也是将近4万。今年暑假4期夏令营,主要的费用都是志愿者自付的,图书馆只提供了住宿与厨房,而这些条件也都是来自爱心人士的捐赠,来自去年的图书馆之友计划,116人每人捐赠100元。4期夏令营,志愿者付出的成本总和,不低于10000元,大家为什么愿意来呢?也无非是支持图书馆,愿意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他们还给孩子们买零食,买奖品......
上津镇有3万余人,而三年了,图书馆的资金却主要来自于外地爱心人士的捐赠,作为图书馆发起人,其实有时我是有些失望的。从图书馆筹建之初,虽然不知道图书馆能走多久,能成为什么样子,但我一直有个憧憬——大多数的上津人都参与进来,一起建设图书馆。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里,这里是我们的家园,需要我们积极主动的去建设。以上津3万人来说,每人捐10元,就可以给孩子们,也给我们成年人自己,建一个更好的图书馆了。大家去城市,去大学里,看过那里的图书馆,都知道图书馆需要非常独立的空间,安静,多功能,海量的图书......试想一下,为什么城市和大学要建这么大这么好的图书馆呢?
还有我们的小朋友,一年不知道要花多少钱,而这些钱,很多都用于购买各种“垃圾”食品了,而同样是小朋友,有的却把自己的零钱拿出一部分捐赠给了图书馆。
所以这一次,对于图书馆的存留,我决定把它交给家长们了,其实图书馆每年也要不了多少钱,5万,10万,就很好了,这可能只是一个家庭一年的一部分开支,但却可以利益成百上千的孩子。更何况,我们还有外部的支持,乃至于说以后注册了,还可以申请基金会的支持。
对于目前的问题,我有个计划,希望找到400位上津人,每人捐赠100元,而这,需要家长们的努力。400个人,对于上津30000多人的人口数量来说,也还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为什么一定要是上津人呢?因为我们不能永远只是等待别人,要自己主动的去行动。否则,我们永远也发展不起来。
图书馆是搬迁还是不搬迁呢?欢迎大家留言评论,以及积极的给予支持,加入寻找这400人的行动中。然后图书馆是否搬迁,也由大家来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