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每次读完有些书发现里面能够精准表达你平常生活中不起眼的感受的时候,就打心眼佩服作者的心思缜密。
上个学期老师推荐了一本书叫做《EXPANDED CINEMA》,里面就有许多句子简直就是能够把我心中有时候所感淋漓尽致表达清楚,恨不得看了一遍又看一遍,感觉到英文表达到了信手拈来的地步的时候也会产生中国文学博大精深的雷同感。(好了,稍微有些跑题,只是有些小激动
DONT MAKE ME THINK应该是UI/UX一本入门书了,看的时候也很激动,在这里就记录一下我感触特别深的一些句子。
1)Happy talk must die.
这个深有体会,在专业的场合就要做专业的事情,你太嘻嘻哈哈的话其实是没有人觉得你搞笑的,这也不是卖萌卖可爱,过犹不及,太多就让人冗杂以及卖蠢的感受。
2)Optimizing is hard, and it takes a long time. Satisfying is more efficient.
虽然说强迫症或者急性子总想着“一定要”“必须要”“绝对”,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稳妥中一个亮点一个记忆点这样的trick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Guessing is more fun
这点我非常认同,这就像我上课学习的live control一样,在设计中其实出现不可控因素是好的,对于用户也是一样,there is not much of a penalty for guessing wrong。就像我们做选择一样,其实选择根本没有好坏,只要你认定了,你平和地接受之后产生的结果,随机和变数其实更有魅力。
Religious debates
看了一眼马上被这个名词所吸引,大概是指本身带着的信仰就不同,无法产生根本解决方案的一种争论,常常出现在程序员和设计师之间,这无疑是浪费时间的,甚至有种为了辩论而辩论的感觉。也雷同于前面说的,其实那种方案选择都没有根本性错误,因为而产生的不必要的争论。
5)Focus Group
指的是确定的一个焦点群众,让他们经过实验者选择而定,并保证在实验过程中被试方能充分分享其意见和主张。书里面特意把这个概念和usability test做了比较,强调usability test 应该是针对一个人,让他们自己figure out what it is, or try to use it to da a typical task. Focus Group的选定应该是前期还没开始设计之前,之后的话还是偏usability test比较靠谱。书里面提及用户常常会表达对某一点的意见,但是实际上他们可能以及对这一点感到满意了,they're just telling you what they like. 所以我感觉面对用户要有一颗放任但是宏观大权在自己手中的能力,不要过于放大以及依靠他们的言论。这和生活是一个道理,不要让他人的评论建议乱了自己方寸。
"Recruit loosely, and grade on a curve"
这个仍然与我个人的随机主义论不谋而合,该松松该紧紧,另外还有两个有趣的小概念:Head slappers-obvious to everyone the moment they saw the first user try to muddle through, so you should fix them right away. Cheap hits-try to implement any changes that require almost no effort, or require a little effort but are highly visible. 这点不能同意更多。有时候课堂每周都要updates project但是自己偷懒,比如自己明显知道一些地方颜色或者线条可以改但是考虑不是最终版本就没有改,然后老师每次我一打开第一眼就指出来,我虽然一边心里骂操我做好的你不看到时候肯定会改的地方你马上就指出来,但是还是感悟到这种明显的修改部分还是一开始就确保,也是一种设计师该有的强迫症精神吧。
7)Sometimes the real challenge isn‘t fixing the problems you find-its fixing them without breaking the parts that already work.
不要过分放大部分,全局意识最重要。
总之,是一本轻松愉快的好书,特别欣赏能够把普通人心理状况理性准确描述出来的书,那么这本就是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