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百味散文文学创作
玄奘大师去天竺取经的故事

玄奘大师去天竺取经的故事

作者: 汾湖草木人 | 来源:发表于2022-08-28 11:15 被阅读0次

    玄奘大师生于随文帝仁寿二年,河南陈留人,俗姓陈氏,幼年即有过人的智慧。

    据史载,他在七岁便开始读五经,在十三岁那年,随其二兄长捷法师到洛阳净土寺出家,诵习经典。

    按当时隋朝的制度,凡是出家修道之人,必须通过考试合格,颁发证书,才有资格作为沙弥。那时候,正逢洛阳度僧,大师年幼,不能参加考试,他在考场门前徘徊,望之兴叹!后被主考官郑善果发现,认为是佛教的龙象,破例特取度之。

    二十岁那年,玄奘大师受具足戒之后,到处叁访善知识,发现众师所说,与经典颇有歧异。于是自愿到天竺研究,以解心中疑惑。

    由于赴天竺路途遥远,翻山越岭,大师在未启程之前就先开始练习爬山越岭的技术,用桌凳之内的物品堆积成假山,从东爬到西,再从南爬到北。后又实地练习了一年,这才申请到天竺取经。

    当时唐朝的法令禁止人民出境,所以未获唐太宗(李世民)批准,惟大师拿定主义,无论批准与否,决定赴天竺一行。(这在当时,属私自出境。)

    从长安出发,玄奘大师只身向西而行,经过一个山洞时,见洞口有蝙蝠粪,大师心想,这洞中一定无人住,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步步靠近,行至不远,发现一个怪物,头上发结在一起,蝙蝠作窝其上,还能看见里面有小蝙蝠吱吱哇哇在叫。怪物脸上尘土很厚,好像石头人。再一细看,原来是位老修行,已经入定。见此情景,玄奘大师急念“阿弥陀佛”,令老修行出定,一会儿,只见这位老修行开始动弹,大师便问:老同参,你坐在这里做什么?只见老修行的嘴巴动了几下,发出声音:我在这里等释迦牟尼佛出世,以便帮助佛弘扬佛法。玄奘大师说:老同参!释迦牟尼佛已经入涅槃。

    那么,我还是入定,等弥勒佛出世,我再帮他弘扬佛法吧。玄奘大师又说,你还是不要再入定了,等弥勒佛出世时,你又要错过机会,不如现在去长安城投生,将来待我取经回来,你帮我弘扬佛法。

    老修行想了想,觉得大师的话言之有理,于是答应下来。接着,又听玄奘大师吩咐老修行:你到了长安后,要找一家房子最高,房顶的瓦是红色的住进去。

    二人分手后,一个向东,一个向西,各奔前程。


    话说玄奘大师经过爬山涉水,缕遭灾难而不灰心。他发誓,宁愿向西天一步死,也不愿向东土一步生。一天又一天,大师餐风宿露,披星戴月,向西前行。饱受千辛万苦,玄奘大师走了三年,终于到了天竺佛教大学,拜戒贤论师为师,专学《十七地论》及《瑜伽论》。

    学成归国,路经曲女城,为戒日王所请,在该城成立了辩论大会,参加的有十八个国的国王,约有六千人,盛况空前。名扬五天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大名鼎鼎的玄奘大师。

    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玄奘大师回到了长安。唐太宗派相国梁国公房玄龄等为代表,欢迎大师于洪湖寺,从事翻译经典工作。

    玄奘大师在天竺留学十二年,成为中国留学生的祖师。取回的经典有五百二十箧,计有六百多部。将全部经典贡献于国家,特蒙皇帝召见,嘉奖一番。

    大师见到皇帝后,便向皇帝贺喜,恭喜陛下。太宗觉得莫名其妙,就问,喜从何来?大师说,陛下得一位太子,今年已经十八岁了。太宗有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说,没有呀!玄奘大师心想,明明指示老修行来投胎的,怎么会没有?于是在殿中观察,哎呀!老修行走错门了,没投胎,跑到尉迟敬宗家中去了。于是,玄奘大师将这段因缘向皇帝如实凛报。太宗说,原来如此,你就去渡他吧。


    玄奘大师专程拜访尉迟敬宗将军,说明来意,要求见公子一面。尉迟敬宗令其子前来拜见大师。玄奘大师一见,心生欢喜,因为窥基的身体非常魁梧,相貌堂堂,一表人才,是载法之器。所以开门见山地说,你跟我去出家吧。窥基一听,莫名其妙,十分不悦地说,你说什么?叫我出家,岂有此理。说完,转身离去。玄奘大师无法可施,乃请唐太宗皇帝帮助成就这段因缘。太宗为续佛慧命,乃下诏书,命窥基入朝,强迫出家。窥基严辞拒绝,违抗圣旨。后来经过玄奘大师再三的劝慰,这才勉强同意。但是他提出了三个条件:一、不持日中一食的戒律。二、不断酒肉。三、还要美女。这三个最苛刻的条件,玄奘大师一一答应了,便对他说,绝对没有问题,样样照办不误。所以,在窥基出家之日,装了一车美女,一车肉,一车酒,陪他一起出家。当时长安的人称窥基为三车和尚。

    话说窥基来到寺中,听到钟鼓之声,豁然大悟,晓得自己就是那位老修行的转世,来助大师弘扬佛法的。于是乎遣回三车,守清戒律,专心帮助大师译经。成为当代大德,为唯识宗第二祖。

    玄奘大师取回的《唯识三十颂论》有十家,大师皆译为华文,按照论中的意思,一字不减,一字不增,照原意译出。此时窥基担任整理论文,大师将十家之论译完之后,窥基要求大师说,这十家的论,各有其长,各有其义,若不统一,令今后学者,有歧路亡羊之苦恼,不如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合成一本,令今后研究唯识的人,获得同一的结论。不用浪费时间,而得到法要。玄奘大师也很快同意了他的这一见解,认为十分正确。所以这在当时,产生了一本唯识论。即是现在的《三十颂唯识论》。

    后来,大师又传授窥基“因明学”,让他成为唯识专家,宣扬唯识思想为宗旨。


    大师回国的第二年,奉诏撰《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于唐显庆五年,玄奘大师五十九岁时,开始译《大般若经》。梵本有二十万颂,大师广译,不敢删略,一如梵本,经过四年时间,译成六百卷。次年,拟译《大宝积经》,不幸患病而辍笔。

    唐麟德元年二月,玄奘法师圆寂,六十四岁。葬于樊川北原。玄奘法师所译的经典有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成为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其弟子甚多,以窥基、圆测传承唯识,普光、神泰传承俱舍。

    隋唐二朝是佛教的黄金时代,百家争鸣,祖师辈出,各创宗派。当时有十宗,小乘有二宗,大乘有八宗。其中“三论宗”和“唯识宗”的思想,完全保存天竺原有的思想,原封不动,搬到了我们中国来。另外,“天台宗”和“贤首宗”的思想就变质了,将中国的思想掺杂在内,这四宗是研究佛理,成为教门。乃至演变成现在的五宗派:教、禅、净、律、密。其实目的是同入究竟涅槃,不过修持方法有所不同而已。

    2022/8/2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玄奘大师去天竺取经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nq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