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更达人联盟每天进步一点点
古代官员考核制度①察举制

古代官员考核制度①察举制

作者: 佚名0818 | 来源:发表于2020-05-07 18:20 被阅读0次

    我们古代的官员考核录取制度以隋唐为界点。隋唐之前是非科举,隋唐以后到清灭亡是为人熟知科举制度。隋唐之前我知道的是有两种制度,又以魏晋为界点,魏晋之前是察举制,魏晋以后到隋唐是九品正中治。

    最开始的察举制,察举制最让我们熟悉的应该就是《陈情表》。“陈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中间有这么一段:“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臣孝廉;后刺史臣荣臣秀才。”整篇文章大致意思是李密做为蜀国亡国之臣被新朝晋王朝察举为官,种种原因李密不想出仕为官,就有了这篇《陈情表》,具体原因我猜有三点,一是政治黑暗怕当了官被杀二是自身名节做二臣终究是不好的,三是为了祖母刘。

    察举制,怎么察举呢,就是主政一方的官员向政府有关部分推荐读过书而且品德好的读书人的过程,这里的品德好主要是指孝。察举制据我了解是从汉朝到魏晋,汉朝以前两世而亡的秦以及春秋战国以及夏商西周至今官员产生方式我没有了解过。那么察举制有什么缺点,很明显不公平,贵族永远是贵族,平民永远是平民。在当时读书人这个身份主要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饭都吃不饱谁去读书。所以察举制就是整个贵族阶级百分百把持整个政治蛋糕的一个制度。

    察举制的缺点很明显腐败与平民无关不公平。那么有没有优点呢?当然是有的,不然不会让西汉东汉王朝维持如此之久。说察举制不得不提一个词就是“勋贵”。也就是功勋贵族,而且勋贵基本都是联姻的,这一点东西方非常神似。我们以汉武帝时期为例,汉武帝刘彻的姐姐平阳公主,刚开始嫁给了曹寿,曹寿就是当时非常大的的一个家族的嫡子,封号是平阳侯,曹寿的爷爷是曹参,曹参可能大家还感觉不熟悉,有一个成语大家一定很熟悉――萧规曹随。这里面萧是指萧何,曹就是曹寿的爷爷曹参。曹寿和平阳公主生了一个孩子后很快就死了,然后平阳公主改嫁汝阴侯夏侯颇。夏侯颇死后,又改嫁大司马、大将军、长平烈侯卫青。死后陪葬于茂陵。一个公主嫁给了三位勋贵,所以两汉时期,政权掌握在勋贵手里,最大的勋贵就是皇帝陛下。这样的到底有什么优点?这些勋贵能力可能有大有小,但是忠诚度绝对是满分!因为勋贵的利益和皇帝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有一件小事情,在汉武帝时期,有一次小股匈奴偷袭长安,有一个非常小的勋贵和匈奴相遇了,他打不过匈奴也没有跑,抱住匈奴不撒手,自己被匈奴砍成了重伤最后腿都砍断了,但是这个小勋贵因为这件事情被汉武帝把他的爵位等级又提到了一层,而且青史留名。

    同时这种通过高层勋贵察举起来的官员们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我们习惯把天子比做龙,龙对权力都是霸道的,所以基本上新皇帝掌权过程是一次勋贵换血过程,皇帝驾崩前又是一次换血过程,中间勋贵的重重表现最终注定了是被保留还是被杀。为了与国同休,这些勋贵在大型战事上都是最拼命的,如果打了败仗,基本都是殉国没有苟活的,也不允许你苟活,做为勋贵战死了,家族的爵位能保持,甚至还能被皇帝擢升一个规格,投降了或者活着回来了家族必然蒙难,比如李陵。

    察举制时代勋贵是为官的最顶点,有钱的大家族花钱为官,为官努力优秀有极少数混成勋贵,成了勋贵战战兢兢的为了保存勋贵地位而努力。

    本想说一说中国三种古代官员考核录取制,察举制,九品正中制以及科举制,不知不觉察举制写了1000+明天再写后两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官员考核制度①察举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qz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