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部青春片《狗十三》,据说是一部被禁了五年的电影。
《狗十三》的英文名为“Einstein and Einstein"(直译为爱因斯坦与爱因斯坦),因为剧中的女主人公李玩喜欢物理,所以她给她的狗取名“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和爱因斯坦”是她的两条狗的名字,第一条“爱因斯坦”是父亲没经过她的同意给她买回来的,第二条“爱因斯坦”是因为第一条“爱因斯坦”走丢了,继母出的主意以假冒“爱因斯坦”之名买回来的。
这两条“爱因斯坦”都是因为偶然来到李玩身边,陪伴着十三岁正值青春叛逆期的李玩。此片得名也因此而来。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突出了一个孤独少女的脸。父母离异,李玩被寄宿在爷爷奶奶家里。此时的父亲已经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并瞒着她生下了同父异母的弟弟。然而十三岁李玩无人知晓的青春里隐藏着的尽是落寞与孤独。
父亲以为一条狗可以代替他自己弥补对李玩的陪伴,而李玩一开始对于狗的到来是拒绝的。可不久,李玩就喜欢上了这条狗,并给它起名“爱因斯坦”。此时的“爱因斯坦”已经成为她孤独青春的最好伴侣。
然而,”爱因斯坦”因为爷爷的疏忽在菜市场走丢,继母想出的办法是买回另一条“爱因斯坦”。李玩认定这条不是之前的“爱因斯坦”,可面对大人们的欺骗,她也只好接受了替身“爱因斯坦”。
随着时间的推移,替身”爱因斯坦”渐渐也走入了李玩的心里,它也同样成为了李玩孤独青春的陪伴。可好景不长,因为家人担心弟弟被咬,又强行送走了第二条”爱因斯坦”。
家长对于孩子永远是强势的,他们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他们根本也不愿意去了解。在孩子面前,他们是武断的,他们根本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所有所谓的“爱”都是基于自私,强加在孩子的头上。买回“爱因斯坦”是他们,送走“爱因斯坦”也是他们。
李玩喜欢物理,而父亲却偏是他们,让她改学英语;李玩内心需要的是父亲的陪伴,可父亲却让“爱因斯坦”来代替;李玩跟同学学会了喝酒,父亲说她太小不能喝酒,而当父亲带着李玩参加他自己的聚会时,却主动让女儿陪他的客人喝一杯。这种完全没有原则的随心所欲的教育方式,让李玩内心充满了无奈。可她毕竟是父亲的孩子,她无处遁逃,她只能屈从于家长的专制。
李玩在成人的世界里慢慢学着长大,父亲让她喝酒她就喝酒,父亲的客人所谓的好心给她点了狗肉,她也硬着头皮把狗肉吃下去。
最令人心疼的一幕发生在影片的结尾,当李玩和表姐在路上偶遇丢失了的“爱因斯坦”时,李玩不是把“爱因斯坦”抱回家,而是漠然地转身离开。此时,李玩已经完成了一个从孩子到成人的悲剧转身。她学会了屈从,学会了妥协。此时十三岁的李玩,已经像狗一样被成人所驯化。
谁的青春不残酷。不知是成人世界太过复杂,还是孩子的世界太过单纯,可孩子必须学着长大,长成大人希望的样子,最后变得面目全非。
一只蝙蝠突然闯进教室,所有的孩子都仰头叫喊着,只有李玩一人冷冷地看着那只乱飞的蝙蝠。老师“啪”地一声用书把蝙蝠打下来,他铲起那只被打死的蝙蝠扔出了窗外。教室顿时恢复了安静。
飞翔着蝙蝠喻示着飞舞着的青春,可青春就像那只蝙蝠一样,在不该飞翔的地方就是死路一条。难道不是这样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