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188280/a5974dc7ee50afbd.jpg)
“和尚招呼我们到一个小亭中,除了四根柱子没有任何东西挡风,大雪纷飞,我们扫开小椅子上的积雪坐下”。
在一片纯白的世界中,欣赏着雪景,喝着烫热的清酒,吃着雪白的豆腐,让人忘记了冬天的寒冷,感觉下过雪的冬天好美,如此简单的食物就能让生活有滋有味。
蔡澜先生妙笔生花,将餐桌上的各种美味跃然于纸上,肥而不腻的刺身,芳香四溢的牛肉,垂涎欲滴的拉面,爽爽脆脆的烤鳗鱼,还有香气袭人的茶水。这本《蔡澜说美食:学会浅尝二字》讲述了蔡澜先生在日本旅居期间对日式美食的涉猎,以食材、做法、礼仪以及美食背后的故事来讲述日料的匠心精神。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蔡澜先生对食物的态度,“对食物没有兴趣的话,食物就变成饲料了”,食物在精不在贵,一碗米饭淋点酱油也是一顿美味,将平常的食物变成佳肴,是一种难得的艺术。美食之间,也展示着先生对生活的态度,“简单,就是道”,心思平和的尽量多去经历和学习,尽量吃好的东西,生活会更加美好。
“一生已足,回去干什么?但是,如果能够,倒是为了尝尝当时的美食”。
记忆中的味道总是萦绕于怀的,那是求而不复得的美味。纵使做法粗糙,材料简单,终究没有再尝到过当时的味道。可能是寒冷街头那一碗清汤寡水却热气腾腾的拉面,可能是酷暑时巷子口叫卖的清甜爽口的冰激凌,也可能是妈妈熬出的一碗热粥。
大学开始离家,工作后自己租房子住,终于可以自己做饭来吃,总想念妈妈熬的小米粥,问了妈妈熬粥的做法,其实特别简单,待水沸腾后把小米下进去,煮沸一段时间即可,但是换了好几种小米,仍旧煮不出家里的味道,便放弃了。生完小岛坐月子的时候,爸爸妈妈特地从家里拎了小米过来,熬好入口时,心思才终于满足,原来经过妈妈的手煮出来的才是记忆中的小米粥。
如果能够回去,粗茶淡饭便可,好怀念在院子里的矮桌上喝着粥,吃着简单的小菜和馒头,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日子。
“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热情,其他的可以消失,但是热情不可以消失”。
对食物的态度能够反应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自己刚开始在大城市打拼的时候,对食物的要求是能吃饱就好,味道好坏都可以接受,现在回想那段时间生活的特别将就。在认识喵先森以后,他对吃的要求逐渐感染了我,没钱的时候我们清汤寡水的过一周,用攒一周的钱,周末去好的餐厅吃一顿,那种满足感无以言表。对食物的满足,更带来了对生活的幸福感。再后来,经济富裕一些后,我们搜寻着一个个好吃的店,慢慢的打卡,过着自己热气腾腾的小日子。
《请回答1988》掀起了一波怀旧潮,也赚足了很多人的眼泪。在扎实的故事和感情之外,剧中的美食无疑是锦上添花。炉灶上冒着热气吱吱响的茶壶,白砂糖和美乃滋拌的米饭,香气满溢的豆芽汤,加鸡蛋和香肠煮出来的拉面,还有妈妈们在门口呼唤着孩子们回家吃饭的场景,为故事的发展铺设了温暖的背景。食物是生活的灵魂,不仅仅是果腹之需,更构筑了生活的烟火气。
做一餐好吃的东西,慢慢享受,生活便明亮和充实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