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开不完的会!”“全是废话老一套!”“唉,又开学了,真不想上班啊……”
开工第一天,耳边不绝于耳的牢骚声。不过牢骚归牢骚,大家还是该做的做,反正老师也翻不了身,只能发发牢骚罢了。谁说只有学生不想上学啊,教师也不想上班啊,想起市心理咨询师负责人说的老师已经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了……
告别职业倦怠开了一上午的会,全是各种文件规则的条条框框,这不许那不许,不由想起同事说的“规则应该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的”。有一些积极的同事已经开始备课了,只不过也是老一套——抄备课,到底是练字呢还是备课呢,其实只不过是应付上面的检查罢了,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教了二三十年差不多的教材,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很多人已经机械麻木了。只是忽略了教材不变学生在不断变化,但实际工作能力并没有增长多少,压力大没有人文关怀的工作让老师们越来越心力衰竭了……
做完该做的常规工作,备完一周的教案,我忽然想改变一下我的工作内容——一成不变的单调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应该在我的工作内容中注入一些新鲜的东西,而不纯粹是应付与敷衍。我虽然不能改变大环境,但我可以改变我三尺讲台的微环境。
境由心生。“工作即是磨砺心志的修道场。”“工作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崇的行为,它能够铸造人格、磨砺心志,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改变了自己的信念,顿时感觉有了工作激情,有一些看不见的变化就会应运而生。是啊,我何不把几十年不变的工作变成我想要的生活呢?
说干就干,接下来的备课我就是先研究课程标准了,发现再一次静心读标准,句句都是金句啊,所谓的理论竟全是精华,国家的政策是对的,课改精神也是正确的,只是到下面就开始走样……如何真正把人文精神、审美情趣融入到日常教学,如何真正学以致用、与时俱进培养“人”,这应该是我们这些教育者去认真思考的。当我开始更多根据10后这个智能时代的原住民实际情况考虑创新元素时,我发现我的教案开始跟以往不一样了。我开始更多注重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衔接,灵感如泉涌,奋笔疾书……我开始陶醉在创作的专注喜悦中……
告别职业倦怠备完两课赶紧收笔,换一样工作做做就能保证这种激情不衰,我开始在听课笔记上记录下我买的微课内容。脑图作为一种全脑思维、视觉学习的工具,我完全可以把它与学科教学融合。与时俱进的新工具与新知识技能将改变旧知识框架,改变学生输入的方式。老师应该成为一个二度教材开发者,而不是一个只会照本宣科的教书匠……目中有人,以人为本不是口号……听课笔记本上开始更多地留下我几种颜色的笔迹,我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与形象思维更好地提升了……
当我开始在我的工作中注入激情与创新元素,我发现我的成就感在一点点产生。四个蕃茄钟结束,我习惯性进入阳光中运动,听着养生知识思考系统哲学思维,开始更多地融汇贯通,举一反三……
专注活在每个当下,此刻你做的工作是增值的还是机械重复耗日子的,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工作幸福与否的分水岭,也许一天两天看不出区别,但我相信不断地累积创新元素与精进的增值元素时,三年后我将收获一个不同的我……
教育需要激情,因为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以心激心、以情激情的活动。只有具备激情的老师才能获得新的成就感,才会更加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工作、研究中去……
告别职业倦怠时刻让自己保持身心的健康丰盛,更多创造幸福的工作生活,才能开创一片崭新的天地,常葆幸福的日常工作生活。如果我们依然相信自己的心可以是一首激情昂扬的诗歌,如果我们依然相信每个孩子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那么每天的太阳依然可以是崭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