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准备写给一个笔友,但对方没有再回信来,所以,贴在这里,权当读后感!
dear xx:
不知道你为什么推荐这样的书给我,是感觉到我字里行间泄露的悲观需要重视?还是你自己也是书中菲利普性格的影子心有戚戚焉?总之,这本书挺对胃口,谢谢!
书看完了,收获还是不少的,一条线索是突患黑色素瘤的医师朱里斯最后一次带领团体治疗,一方面,我也了解了叔本华的生平和思想,无论那个,都是不错的体验,开始看到团体治疗的字眼,我甚至以为我会找到自己的问题方案,很期待这是一本让我醍醐灌顶的启蒙书,终于还是没有意外,所以,收获当然有,启迪谈不上。看完内容之后,才警觉这本名为《叔本华的治疗》的书不是在赞颂叔本华,不是叔本华思想如何治疗应用,而是:如何治疗叔本华思想这种病!
无疑,叔本华是伟大的哲学家,正如同他说的那样,他会不朽,他这一遭人世的行走,完成了他的使命。他的思想,启蒙了另外两个大家:佛洛依德和尼采。可是,这样的一个人,无论是他自己处的事,还是同时代人、他至亲之人对他的回应,正常吗?合理吗?应该吗?
都说智慧是有用的,是受人敬仰的,看看我们的哲学家的父母吧,亲生母亲都受不了自己的儿子,她写给儿子的信说:"你实在很难相处……我越了解你,就越觉得如此。 只要你保持原状,我就不愿靠近你,即使牺牲一切也在所不惜……一言以蔽之,我们对外在世界毫无共识。 亲爱的阿瑟,每当你探望我,我不出几天就会莫名其妙出现激烈的场面,你离开后,我就有再度呼吸到自由的感觉,因为你的出现、你对现实的不满、你的满面怒容、你恶劣的幽默、你的奇怪意见……全都使我沮丧、烦扰,对你自己也毫无帮助。"
而且,我觉得这样的文字也写的合情合理,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大家讨厌这个人,自有大家的道理,这确实是个讨人厌的家伙。看看我们的哲学家自己吧:大部分的时间里,这都是个孤独的丧家犬,我想,其写下的著作是无可置疑的,但此之外,这个家伙的一生,难道不正是loser的一生吗?谁能说一个血肉之躯一生的意义,只有几本书就满足了?这花花世界里,他就没一点别的奢望?真正看开的一个人,还需要嘱咐一定死后停尸五天身体腐败后才下葬就为了作弄一下两足动物同类吗?
葬礼上的致辞说:“这个人一生住在我们之间,然而他一直是我们中间的陌生人,很少表现自己的感受。站在这里的人,没有一个是他的血亲;他孤独生活,孤独死去。”
理解不理解叔本华哲学的人,看到这些文字,都应该是会心疼的,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大家,也因为他是凡人!所谓的同理心,我觉得是人类基本的救赎之一。
是的,我认为看清人生的真实并不是悲观主义,不必要一说起叔本华就扯上悲观主义,叔本华说人生恒苦、说关系无常,说女人善变,说生命本无意义,这些,只是陈述事实。陈述事实,无所谓悲观乐观。你能说一加一等于二悲观五加五等于十乐观吗?只有事实之后的价值取舍,才可以用悲观乐观衡量。所以,我只认同下面的话是悲观主义:
"大部分男人都被美丽的脸庞诱惑……大自然使女人突然展现全部光芒……制造一种「感觉」……但大自然隐藏了女人许多必然的邪恶,比如无度的花费、对子女的照顾、倔强顽固、年华老去的丑陋、欺骗、通奸、奇怪的想法、反复无常、歇斯底里,还有地狱和魔鬼。所以我把婚姻称为年轻时欠下的债,到年老时偿还……。"
先不谈人瑞们的短板,记得看《黑客与画家》的时候,作者说学校里很多聪明的孩子都不合群,不是说这些书呆子们真的不食人家烟火,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是说他们都没有处理这个"小技巧"的能力,而是他们眼界开阔之后,到了某个境界,就真的不屑于跟小屁孩们幼稚为伍了,现在让你去抓老鼠吓女孩、玩尿泥,你好意思吗?
所以,我的理解是,不是叔本华这样的哲学家被苦思冥想绕坏了脑袋,他们自然依然是人,如同,他们依然有性欲一样,他们肯定有人类固有的那些不足,但很多时候,营营苟且者真的很难理解他们看重的东西,而他们,也很难接受对牛弹琴的不知所云,粗人的体贴,无法安慰,只是忍受,甚至是忍都忍受不了的轻薄,是迫害!所以,他们才有那么多的不近人情,不对别人抱期望,所以他们才只说性不说情,说句难听话,他说情的时候你配吗?是女人都可以提供性,但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能提供对等的情的!如果可能,谁不愿意有个融洽的人际关系呢?谁不愿意得到认同呢?谁愿意那个和爱在一起的字眼,只剩下活塞运动和嗷嗷怪叫两声就是戛然而止的空寂??接受和信任,体贴和抚摸,指尖划过橡胶娃娃的感觉会好过划过爱人的肌肤吗?你信吗?
除非,真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肌肤亲吻,还有庸俗卑鄙和下流,当然,这也都是些屡见不鲜的不意外哈。
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说,我不是不愿意跟这个世界妥协,我只是找不到妥协的理由。这个世界,就根本没给过我契机!如果说很多事只能向内求己,那两个人的事、多个人的事光自省有用吗?我一点也不喜欢抱怨,但我仍要低声咕囔一句: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过错(损失)!
那不是蠢和不近人情,那也可能是情绪,是失望,失望之后的气急败坏。也有一点破罐子破摔,因为,我们柔软敏感的心肝,再也承受不起失望和失败。谁都是爹娘生的,谁生下来都不是给人伤害了又伤害的。
读了这么多书,想了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俗世的生活,我如此,菲利普如此,叔本华如此。喜欢理性的我们都错了吗?完全错了吗?这个世界,没有给我们留过契机!
所以,这里就有另外一个问题,当菲利普动辄就引用叔本华的时候,我相信了书中这样的一句话,哲学,也是一种症状:
人在陷入内心痛苦时会动用各种防御手段来保护自己,哲学是其中之一,在这种情形下,哲学是一种症状,与失眠、强迫洗手是一回事。症状的意义在于,个体通过它来维持内心的暂时的平衡,象征性的诠释自己的生存状态。
我的感觉就是,天哪,这个世界上还有确凿的道理吗?精神还是该努力追求的吗?逻辑自洽是必要的吗?难道,双重标准乃至多重标准才是进化完全的表现吗?
不思想不行,光思想也不行,行动和思考的比例多少合适呢?想到什么地步才行呢?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尽心尽力了呢?度,说白了就一个字,把握好度,也是一门大学问。近乎玄学!
这本书的一个让我赞同的地方就是,虽然明显表达了菲利普的叔本华化是他的问题所在,但没有去厚此薄彼的为了强调连接的重要而批判叔本华。我想,我们的苦难之一,不是因为爱思考,爱哲学,而是我们的思考还不够,我们坚持的哲学还不够灵活,或者根本就是还不完备。这是我对大部分社会上所流行的灵修等反智行为排斥的原因。
从前,看过一份谚语,是教人谦虚的,是这样说的:一个人知道的越多,越发谦虚,如同,鼓胀的圆,自己的直径越大,越知道外部的未知世界更广阔。道理不差的一句话,反而总是让我很无语,因为,引用这句话的人,在我眼里,总是知道不那么多的家伙居多,尤其,是抱着一方偏见的家伙,这种堵别人嘴不允许任何质疑的教训嘴脸,挺恶心人的。
很喜欢这本书的立意,所谓的为一种思想添光彩,也就是理解赞同之后的批评了,如果让我妄言,我会说,叔本华是伟大的,是智慧的,他的刚愎,自有他刚愎的道理和资本,但,更圆满的智慧,是会把"小事"也做好的,至少,是自己在意也影响自己的那些小事。至少,是与自己相关的三五个人。除非,你不在乎,也愿意承担后果。
可是,把事情做圆满,不是神的专利吗?
为什么我说这本书没有启迪呢?说了这么多理解,我是在表明,这些缺失,聪明如菲利普、叔本华,不可能不知道而需要别人来提醒才觉悟的,活了这么多年,日子不是白过的,尤其,对于这样的一个人。再自恋的家伙,面对遭全世界的冷落的现实,都难免会疑惑一下:难道,全世界都错了,就我一个人对?在所有的方面都对?书中这样写,更多的是情节需要,而且,我觉得这样的一个人,团体治疗对他们的效用几何,我很怀疑。这取决于团体成员的个人素质,不是谁都能做心理医师的,轻率的一句话就是:他们所需要的,不是静修、不是团体,他们,只是少一份妥协的借口,好放下坚硬讨厌的保护壳。
可是,在强调个体自由的这些家伙们眼里,谁又对谁天然负责呢?!
让我们自求多福吧!⊙﹏⊙
过客
2016-05-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