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我们除了工作还有家庭生活,还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还需要休闲娱乐等等,肯定不能把工作当做生活的全部。
由此引发开来,就有了“生活除了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共鸣。
不知你发现没有,这些话都暗含一个倾向,就是把工作和生活割裂开来,把工作作为生活的手段,当做无奈的选择。
其实,这种观点还是值得推敲的。
生活是什么?生活包括工作吗?如果生活不包括工作,那么我们生活的形态是怎样的。
前几天看到一个故事,对理解工作生活很有参考意义。
在古老的欧洲,有一个人在他死的时候,发现自己来到一个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大概就是人心目中的天堂吧。
他刚踏进那片乐土,就有个侍者走过来问他:“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吗?在这里您可以拥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的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娱乐以及各式各样的消遣,其中不乏妙龄美女,都可以让您尽情享用。”
这个人听了非常高兴,他暗自窃喜:这不正是我在人世间的梦想嘛!
从此,他就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天天都在品尝佳肴美食,尽享声色犬马,日复一日。
然而,有一天,他终于感到索然乏味了,于是他就对侍者说:“我对这一切感到很厌烦,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可以给我找一份工作做吗?
侍者摇头:“很抱歉,我的先生,这是我们这里唯一不能为您做的。这里没有工作可以给您。”
这个人非常沮丧,愤怒地挥动着手说:“这真是太糟糕了!那我干脆就留在地狱好了!”
“您以为,您在什么地方呢?”那位侍者温和地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工作本身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工作,就不是完整的生活。
记得好多年前朋友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至今记忆犹新。
他说他有一个深圳的朋友,是深圳本地的“拆迁富”,家里光房产就有二十多套,靠房租就实现了经济自由。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收房租。但他有一个很奇怪的做法,就是每天只去一家收房租,天天跑来跑去的不嫌麻烦。
朋友就问他了,你怎么不顺路多收几家,省的天天跑。
他说,其实我一天就能收完,那剩下的日子我干啥,我是把收房租当做上班的。
这大概就是工作对我们的重要意义。尽管我们许多人不得已为糊口而工作,或为了更好的生活质量而奔波,这些看似不得已的辛劳和苦楚,本身就装点着我们的生活,赋予生活一种意义和希望。
看过一篇材料,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傅双喜表示,中国近三成老年人60岁退休后:第一年“无法适应,坐立难安”,第二年“失落难忍,寂寞孤单”,第三年“茶饭无味,夜里难眠”,第四年“身心俱疲,积郁成疾”,如果无法排解情绪转移注意力,第五年往往会“病情加重,住进医院”。退休后5年,老人健康水平急剧下降。
是年龄因素造成的身体素质急剧下降吗?年龄应该不是主要因素,而是无所事事,空虚无聊造成的。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朗格认为:“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老年人的虚弱、无助、多病,常常是一种习得性无助,而不是必然的生理过程。”
说到底,应了孔老夫子那句话: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难矣哉!
所以,不要片面的把工作看成生活的无奈或工具,而要把工作看成生活本身。
当然,我并不推崇所谓的工作狂,把工作当做生活的全部。
我只是想提个醒,当我们厌倦的时候,换个角度看工作,就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某种意义上说,好好工作本身,就是好好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