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波医生从总是睡过头的、打不好针成长为带着4个孩子读完哈佛研究生。
从忙于生活和工作的妈妈成为超级女强人,这本书写给那些有梦想却没有时间的人。33个时间管理方法让你有时间实现自己的梦想。
穗波医生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大女儿两岁,二女儿刚出生两个月。她要照看2个孩子、上班、做家务,每天就像打战一样,早上6点起床做饭,送孩子上保育园,9点上班,5点下班,路上往返3小时,下班后赶去保育园接孩子,回家后做晚饭、和孩子吃晚饭、读绘本、哄睡觉。在孩子睡觉后又开始做家务、洗衣服、准备明天的事情。
在大女儿生病住院,穗波医生更加忙碌,工作、家庭不能平衡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反而坚定了她想出国的念头。她在上班和家庭的同时,用半年的时间考上了哈佛,同时又有了三女儿。带着3岁、1岁和一个月大的三个女儿,和老公一起去了波士顿,在哈佛读研两年,又有四女儿。回国继续工作,写书的同时五女儿又出生了。
这本书真是鸡血满满,穗波医生说她并不是什么女强人,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她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做到。这本书讲述了穗波医生的一些观点和时间管理方法,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不要等待,就去做。
也许不是你做不到,只是你想不到。就像之前医学界声称:人类肌肉纤维所能承受的运动极限绝对不会超过10米每秒,所以,人类100米跑的最快时间不会低于10秒。在30多年都没有人打破记录后,在吉姆海因斯跑进10秒后,同年很多运动员也在10秒内跑完了100米。
下面将本书每个章节的要点摘录出来,献给忙碌的人,看完本文仅需10分钟,如果有时间看原书当然更好。希望能带给你启发,生活和梦想你可以同时拥有。
![](https://img.haomeiwen.com/i6549182/f138551ad60d5ab8.jpg)
01、越没时间越想做点什么
当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却想整理书桌。当你忙碌到没有时间的时候,其实意味着巨大的机遇。一旦时间受限制,才会涌现出想要做点什么的能量,想要做一直想做的事情,从时间的困局中逃脱出来。而这种能量的迸发就是开始自己想做事件的最佳时机。
“不是因为困难而不去做,而是因为不去做,才困难。”《坚持三周改变一生》罗宾厦玛著
穗波医生一直想出口留学,但是24小时忙碌的生活让她搁置她的梦想,看到这句话,让穗波医生把生活和家庭产生的“不顺利”的受到的束缚的状况中产生的郁闷想法变成了助燃剂,在大女儿住院更加忙碌的时候坚定了留学想法。
02、把想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吧
一件件做,人生太短暂。穗波医生的三个愿望就是生女儿、工作、留学。很多觉得生育和留学是相互冲突的。穗波医生觉得“如果有多件想做的事情的话,全部同时进行”。因为人生只有一次,作为妇产科医生,穗波医生清楚知道生育的最佳年龄,她对孩子年龄间隔控制在2岁之内。而工作的要求需要有更高的知识储备,这就成为了备考学习的动机。
有孩子就对餐饮的质量有要求,也让穗波医生自身能保持好的身体状态。穗波自身热心学习的样子对孩子来说也是言传身教。
虽然同时进行很疲惫,也充满挑战。但是比“做完这件事再做那件事,最后还是没有实现”要好的多。
03、不是“or”而是“and”
当有人问“是A还是B”“是C还是D”的时候,穗波医生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们还是考虑有没有不是“or”而是“and”的方法吧。
穗波医生留学的准备不是辞职后或者休假后才开始的,是和白天的工作同时进行。她觉得白天的工作让她既不丧失留学的目标又能保持留学的积极性。下班必须去托儿所接孩子,让她对工作的效率和专注力提高了。育儿的焦虑因为全身心投入工作而消除,工作的压力也因为看见孩子纯真脸庞而烟消云散。
正因为有不得不做的事情,才会因为想做的事情而获得解放;而正因为热衷于想做的事情,才会感到不得不做的事情的辛苦,其实是微不足道的。
04 、“乱成一团”是理所当然
同时顺利进行多个想做的事情的秘诀,就是不要把什么都分得很清楚。
穗波医生会一边晾晒衣服,一边考虑工作邮件的内容。在单位午休时填写交给托儿所的资料,回到家陪孩子玩的时候心里想着工作上的事情。
某个大学生想和穗波医生见面,但是穗波医生白天上班,晚上大学生又没有时间,于是就约在周日,在附近大学,可以一边让孩子在旁边玩,一边和大学生见面聊天,虽然总是被孩子“我渴了”“要去厕所”打扰,但是实现了预期的目的。
如果一直等待逐个做某事的实际,却往往难以找到机会。而这样总会有混乱的感觉。穗波医生说享受乱成一团,就能有所提高。
05、条件不成熟也要立即行动
什么事情,不要先深思熟虑能不能做到,总之先开始尝试。只要你想做就会产生时间。
不是等着调整好环境,创造出时间以后才开始,不管怎样先开始做,踏出尽管微小但具体的一步。不管怎么样先开始。
06、 有期限,才会“加速"
穗波医生准备备考是2007年6月,她想明年9月留学,入学申请书的截止日期是2007年的12月1日,只有半年的时间备考。
当施加压力后,反而会涌现出干劲。被限定了期限意味着能发挥出“截止日期前的蛮力”,意味着创造了一个能够“加速”的环境。平常的速度不能完成的事情,加速就有可能。
07、戴上只能看见“我能行”的眼镜
穗波医生开始对留学并没有“可能会做到”或者“也许做不到”的概念,只是想着“要去做”。只要决定要“做”,头脑会下意识地寻出路。
将一些周边发生的事情往好的方面解释,并把它当成合格的预兆,比如不用等红灯。
因为觉得我能行,自然就有解决的办法。
08、比时间和金钱更重要的心情的掌控
哈佛研究院考试前,穗波医生参观学习,拜访研究生院的教授,给了她奋起努力的契机。亲身“接触”“感受”能敦促自己,让自己觉得真的可以做到、已经是哈佛的学生,会给自己的备考有更大动力。拜访了老师和前辈,自己一个人的目标感觉就变成了一些人的“必须实现的约定”。
如果能掌控心情,并聚焦于自己想做的事情,也许就会自然而然地将对自己不利的声音排除在外。
09、 时间无法“节约”,只能“提高价值”
因为没有时间,对于时间的执著之心越发强烈,会想尽办法获得时间,创造时间。不同的一分钟,价值、密度也不同。
如果是一分钟或者两分钟的时间,一天里到处都是,提高时间密度就可以,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就会由少变多。
但这并不是每一分钟都在紧张的状态下度过,有时候发呆、与朋友聊天等,但如果这样能成为走向明天的活力,因此能恢复笑容,那就是有价值的时间。
使时间价值最大化,这就是关键。这并不是指仅仅在一定时间内填满应该做的事情。就像休息日故意不填满各种事情,而是放松身心,调整自身的状态,往往才能保证下周的高效的时间使用。
10 、制定使时间价值最大化的计划
提高时间密度做事,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零碎时间。原本穗波医生晚上8点半哄睡孩子,做家务要到11点半才入睡。现在改为晚上与孩子在8点半一起入睡,早上3点起床,确保了孩子起床前的3个小时候的学习时间。
周一清早三点的“待办事项清单”,列出每周需要做的事情,再将一周内的自由时间用红笔框起来,根据重要程度、紧急程度、所需时间、地点等填入待办事项。
首先确保用于“大石头”的时间。时间如同瓶子一样,要装的更满,需要先装大石头、小石头,最后放沙子、水。在有限的人生中,最应该做的是最重要的事情(大石头),之后自然会发现用于小石头的时间。
挤出时间做什么比怎么做时间更重要。
11、重新认识应该做的事情总量
如果应该做的事情的总量没有改变的话,即使再怎么早睡早起,不过是把晚上做的事情调整到早上而已。穗波医生为了确保自己的学习时间,借助家政人员的力量做家务。
即使花钱也要借助他人的力量。
穗波医生在大女儿住院请淳子代替她照顾大女儿,女儿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后来淳子又介绍了明美的家政人员,帮助做家务,做饭菜。这样省去了花费在家务上的劳力和时间,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应运而生。作者不断借助他人的力量,完成了各种各样的事情。
12、 有没有被一些所谓的“常识”占用很多时间呢
你有没有被自己顽固的坚持的想法或他人随便创造的价值夺走很多宝贵的时间呢?比如每天要洗澡,孩子要吃母亲做的好吃的。那些顽固的坚持的想法只要有一个被消除,就会新产生因那个规则而夺去的时间。
有想做的事情却没有时间,想开始做新的事情却没有时间。这时候,更需要转换想法为“不彻底,不充分也可以”。有一次,穗波医生有一场下午7点到晚上9点的读书会,她很想参加,但是她必须在晚上8点之前回家看孩子。也就是她只能参加40分钟的读书会。如果只参加听整场的读书会,往往难以有这样的机会,收获就为零。参加了40分钟,也有所获,比起根本没有参加还是确有所得。
降低一些杂事的标准,比如做饭、家务,不是必须自己做的事情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
13 、家务分担不是夫妻五五分
很多夫妻都会因为家务分配而产生矛盾,丈夫觉得自己做的够了,妻子认为自己同样也要工作,家务应该五五分,否则会觉得不公平、产生焦虑。比起要花时间教育丈夫,不如一开始就不要拘泥于家务活的分担。比如,丈夫承担30%,妻子做30%,剩下的40%交给家政人员。这样就尽可能减少了彼此的负担,既能降低焦虑,又可以利用空出的时间充分享受自己的事情。
对于自己承担的部分要尽心尽力。
14、丢掉“依靠他人=给人添麻烦”的想法
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集中精力在只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上,结果反而能做到更多,甚至成倍的事情。
寻求他人帮忙,帮忙的人也会因为觉得被依赖,而变得很有精神。
“有求于人”正是信赖的证明
15、为了细微的心情交流而不惜时间
如何心情愉快地请求对方,又如何心情愉快地接受援助呢?在请求对方的时候,“借助他人的力量不是给人添麻烦”这样的想法转换是关键。
用“交换笔记"与家政人员交流:表达感谢、建议、要求。
16、先迈出“第一步”,之后见机行事
迈出第一步需要巨大的能量,之后要继续下去,就像惯性的规律一样,只需要花费较少的能量。
即使失败了,只会增加失败的经验,不会减少寿命。
重要的想法是“中断着做也是理所当然的”。穗波医生一家四口周末在图书馆,三岁的大女儿和丈夫在绘本角等地玩耍,她背着一岁的二女儿在自习室做习题。二女儿发出吵闹的时候就拿着单词本,一边在图书馆内转悠,让孩子静下来。经常大女儿又跑过来,说饿了,要出去买东西。周末图书馆的学习实际上是时断时续的。
穗波医生认为即使如此也不放弃就是继续下去的关键。学习的过程中即使受到怎样的干扰,都鼓励自己说:“取得了一点进展。”
时断时续也是理所当然的,一次的进展哪怕只有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也能觉得“也行啊”,而且,能够一眼就发现继续进行的时机。
这样好像对待自身的时时间的意识也发生了转变,感到自己的时间变成了一个个零碎时间,缩短进入专注状态的助跑时间。
17、不要执著一气呵成。
穗波医生经常要填写一堆文件,如果只做填写文件,有时会耗费一个上午。穗波医生就把资料装到袋子里,带着到处走。上下班路上或者午休时间等,只要有一点时间就取出资料,多次填写。有点空就取出资料,只填写一行,甚至一处也行。
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做应该做的事情,将整块的时间用于想做的事情。同时带上所有需要的工具。
18、成年人要有属于自己的书桌
学习和用脑工作时,身体感觉很重要,书桌可以帮助穗波医生内心和身体的状态获得转换。
19、不坐在书桌前也能学习
穗波医生每天上下班多花钱乘坐新干线,不会有挤得满满的交通高峰,而且肯定有座位,所以非常适合学习,确保学习的时间,是用金钱也换不来的。
穗波彻底活用“零碎时间”,比如上班路上的步行或者等火车的时间,穗波医生用ipod听英语,还有工作时午休时间,上洗手间、晾衣服、收拾餐具等时间,也不停动脑筋。穗波医生的父亲在穗波小时候边叠尿布边看论文。
20、用“时间”“地点”“伙伴”三要素来加速达标
时间越自由往往一事无成。“只有这个时间”“只有在这里”“放过这个就没有机会了”,好像是在束缚自己,实际上,它们能成为提高专注力,加速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穗波医生高中就喜欢听英语磁带,但是效果不好。后来备考,只有在上下班时间才能练习听力,反而很有效果。
为了坚持学习,要能具备定好的“时间”、“地点”和“伙伴”这三要素的话,就是最有效的。定下来只有这个时间,这个地点,这个人。
21、第一步先选择“简单的事”做
穗波医生数学比较弱,之前她会买一堆推荐的数学习题册,但买的书很多都没有能用到,只感觉留下很多没有来得及消化吸收的内容。这次备考,她决定尽可能用少量的习题册。
集中一本,反复练习。要学习某种新知识,要开始学习时,投入其中的第一步,如果是书本,就尽可能选择最基本的;如果是思考方法,就选择简洁的“精华部分”,并将其理解透彻。
22、改变思维:“考试,是为了找出不懂的地方”
考试中出错的地方才是重点,是自己还不懂的地方。很多人都是准备充分了才会去考试,但穗波在考哈佛研究生院的时候,较早阶段就试着参加了一次GRE的考试,了解了考试的难度。穗波觉得考完这次才会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给自己鼓劲。
明显看到进步会更有动力向前。做一本习题册,做错、做不来的题目就做标记,多次重复,竭尽全力减少带标记的题目。
不论学习也好,“待办事项清单”也罢,"成果以能看到的形式展示出来"将有助于保持动机,成为激励。
23、反复挑战,逼近极限,绝不放弃
穗波为了节省留学费用,申请奖学金要填写超多资料和推荐书。穗波向4个团体申请奖学金,都失败了。刚开始会消沉失落,但很快会想着“只有再次尝试。下一次努力”。
申请资料的截止日期,有时会写“某日之前盖章有效”。在这种情况下,她哪怕是到某日的23点59分,也会跑进邮局而不放弃。她多次跑进深夜的邮局,坚持到最后不放弃,获得了奖学金。
24、集中注意力前,要先回利用“专注前的时间”
总会遇到不能集中精力做事的时间。穗波会制定备忘录。这个备忘录记录的是没有必要专门记到记事本上的小事情,是不需要做的,但心里记挂的事情。比如资料杂乱,女儿说朋友欺负人等。
这些事情虽然都不是大问题,不做也没有关系,但是是你的小忍耐,是你受到的干扰,小小的忍耐意外地能夺走巨大的能力。有时候想集中注意力,成为阻碍的往往不是特别担忧的事,反而是一点点的小事。
想要专注做事,前后的时间的心情的状态就很重要,就像是跳高前的助跑。要专注做事,就需要注意如何充分利用开始做事之前的时间。试着将备忘录写出来,就会想出各种解决办法。
当觉得“最近总有点不能集中精力”时,也许正是需要检查自己的“备忘录”的时候吧
25、适当补充燃料,让斗志持续燃烧
有时候必须集中精力工作,却没有状态,过着尽是空闲时间的生活。穗波就会拿出自己的格言、名言的记录,仔细看看。
穗波医生会把想要永远铭刻在心中的,将融入身心的话语都抄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的最后。就感觉像是能和这些话语一起行走、奔跑、思考一样。每次换新笔记本,就把写有名言、格言的那几页从旧笔记本里撕下来,塞进新记事本。
当没有状态的时候,就看看能让自己保持积极状态的事物,点燃激情干劲,也许是看漫画、也许是听音乐,也许是去旅行,也许是买花。
26、做之前不要想太多,先做再说
收到哈佛的录取通知书后,穗波医生才考虑去美国留学的事情,签证、搬家、住宿、孩子托付等。结果留学才发现发现孩子的保育费高达50万日元(日本3个孩子只要15万日元)。穗波医生觉得如果留学前事先知晓情况的话,多半会推迟留学计划。
穗波医生很庆幸自己不知道就去了美国。任何事情如果都等做好一切准备后再开始的话,往往难以迈开步伐。如果不管怎样先开始跑起来,然后再修正轨迹,再考虑其他的路线,就总能找到到达目的地的方法。
如果不乘着一定的“势头”,是无法挑战重要的事情的。
27、只要不放弃,就能发现道路,即便是羊肠小道
3个孩子保育费要50万日元,对穗波来说经济压力太大,她和丈夫都是在留学,没有经济来源。于是穗波医生利用各种关系打听获得保育费补助的方法,知道医学部的福利保健团体所属的托儿所,对该团体的职工提供一定的保育费补助。但该补助只针对该团体的职员。穗波医生及丈夫并不满足条件,遭到拒绝。
穗波医生和丈夫再次与秘书见面谈判,每年给医院的研究室捐款6000美元,请研究室再将这笔钱以工资的形式发给他们,丈夫以职员的身份接受它。中间产生的手续费或差额由穗波她们承担。秘书同意了。
这样穗波的丈夫收到了作为该医院的职员的支援,孩子得到了补助,每个月3个孩子的保育费加上捐款的手续费等一共只需要12万日元左右。
另一问题是医疗保险的问题,全家医疗保险一年约120万日元,是穗波医生难以支付的。她四处打听,想起之前留学波士顿的朋友说过保险费和医疗费全面。于是联系了朋友,知道这个政策。朋友推荐的窗口负责人一直陪同申请,很顺利地加入了该医疗服务。
直接与人见面,也许是得到超越信息的“巨大力量”的机会。
28、厚脸皮喊“救命”,就能绝处逢生
到美国后,穗波一家人租住在一居室(17万日元每月)。到了美国约一个月后,温度骤降,房东开始暖气施工,要到第二年5月才结束。因为施工,暖气停了,白天温度只有5度以下,因为施工,居住环境也变得恶劣。穗波向房东提出想马上搬家。但得到的回复是既不降低租金也不认可退租。
穗波医生去保健中心投诉,保健中心只向房东发出一份“应当让住户搬至别处”的通知,施工人员不理睬通知继续施工。
又去哈佛大学的学生处咨询。学生处的工作人员帮忙通过书信与房东进行交涉,但事态仍没有改善。
哈佛大学研究室院负责学生工作的萝贝塔则告诉穗波去找律师起诉。穗波怕无法承担高额的律师费用,但是还是找了律师,律师听完事情经过,破例以超低的价格,为穗波医生给房东写了劝告书。最后房东示弱,后期租金减半,退还几个月的租金。
任何人都有陷入窘境的时候,如果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是最好的,但无论如何没办法解决时,说出“请帮个忙”,将有助于你摆脱困境。
29、最应该投资的是人际关系
借助他人的力量,请他人帮忙,就意味着会促使对方发觉那种喜悦之情,对方越发想要帮助他人。
穗波医生在美国参加了WIC(妇女、婴儿与儿童特别营养补充项目,有点类似低保,发放食物券,去超市选择部分商品可以用食品券,代替现金支付),最可怜的是在超市排队,感觉到了收营员的蔑视,和排在后面的顾客的同情(需要在WIC手册里对买的食物是不是可以用WIC的食品券进行验证)。
穗波医生在研究室院选修了社会流行病学的课程,研究社会因素(收入、劳动条件、质量、压力、人际关系)对人的健康或疾病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穗波医生从自己亲身体验到美国的收入差距大,深刻理解到为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多么的重要。
照顾或被人照顾,担心或被人担心,帮助或被人帮助,增进这样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资产。
30、即使“什么也不懂”也得咬牙坚持下去
留学的学习也是困难重重,英语听力不好,完全听不懂上课的内容,作业需要深入研究,预习加复习才勉力赶上。
预习比复习更加重要,如果预先学习一点课程的内容,在上课的时候就会增加几处觉得“啊,懂了,懂了”的地方。
为了跟上严格的课程进度,穗波医生遇到问题就立刻问。不仅仅是学习方面,工作中有任何不懂的问题或是感到有疑问的地方,她都会马上问其他人,或者自己查资料,如果不这样做,她觉得就会放走问问题的机会。
美国有一种“夸张的赞扬”的风气,穗波医生向同学问完问题后,也用夸张的赞扬夸赞会忙回答问题的同学,之后再问问题,再夸赞,同学心情变得愉快,自己也逐渐消除了不懂的地方。
31、对自己念咒施加“魔法”
在哈佛学到,给穗波医生的人生带来巨大影响的话语,是“I want to listen to your talk。”如果有想见的人,只要试着这样对对方说,然后去见面就可以了。并非每次都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即使没有回复也不气馁。
很多父母都想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出色的大人,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即使是父母,也是在不断成长。在孩子面前,穗波医生觉得要以身作则,妈妈喜欢不断进步,所以才像现在这样拼命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往往是身教重于言传。
除了母亲,身边的人也都在不断成长。这样一想,就好像能原谅某人的出错或失败。
32、运用“哈佛式交涉术”“彬彬有礼且明确地提出主张”
5月中旬,穗波医生一周后就要举行毕业典礼了,结果收到“紧急邮件”,上面写的是毕业不了,原来是穗波医生申请的学生在教务科的系统中被登记错了,不能计入毕业学分。
周五发的邮件,穗波周六才看到,周五当天为学分调整的截止日。事务负责人的回复是“最终的责任是没有进行确认的穗波身上,只有补修不足的2.5学分,不能在一周后毕业,而要在秋天毕业。”
穗波的丈夫必须在8月回国,签证也不能延长。穗波试着用“哈佛交涉术”解决了这个问题。
“总之需要彬彬有礼且要求明确”。首先,运用哈佛式交涉术的第一要点“绝不指责对方的过错。”穗波与事务负责人和指导教授发了邮件,表达歉意。紧接着,给最后一学期上过课的老师发了邮件,简洁说明现状,请求帮助。
第二个要点“信赖对方,并寻求帮助”,给事务负责人和指导教授发了邮件,寻求帮助。
第三要点“把自身当做商品来宣传”。第四要点“强调双方共同的利益”。邮件写到“如果能毕业,将来一定会在公共卫生领域做出贡献。”
最终穗波医生如愿以偿,顺利毕业。
33、自行车持续前进才不会倒下。
Make a difference(有所作为)。
因为繁忙,因为没有时间,才能不断前进。穗波医生毕业后继续努力,参加志愿者活动,开始教练技术的课程学习,写书,演讲,带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