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纪事》杨显惠

作者: 不恋名 | 来源:发表于2018-10-06 22:30 被阅读63次

          《甘南纪事》是作者于2006至2008年三年深入调查甘南藏族自治区的基础上写成,作者试图了解藏族独特的生活习俗、宗教文化与经济形态,把握他们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路程。

    全书由12个故事构成,前后之间有少许关联。

    《甘南纪事》目录
            开篇《恩贝》《白玛》《一条牛鼻子绳》三个寡妇的故事就让我对藏族同胞开放剽悍的风俗性情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三篇故事的女主角分别是恩贝、白玛、道吉吉。恩贝的丈夫桑杰和联手(同伙合作者)闹柔偷别村牛被抓,闹柔怀疑是桑杰出卖了他,情急之下开枪打死桑杰。这种刑事案件这在汉族地区直接由法院处理,私藏枪支加上故意杀人,死刑是跑不掉的。但在藏族地区却有所不同,专门存在一个由各个小部落推荐公正不阿的老人组成的调整邻里纠纷和部落矛盾的民间组织——日瓦。相当于解放后的村委会,权利很大,即使是死刑,也由日瓦调解。在藏族自治区,有一个专门的名字——赔命价。古代藏族人口繁衍不易,劳动力显得格外稀缺,发生命案以后一般采取赔命价这个方式。(成年男性命价是80头牛,父母和娃娃40头牛,活佛(喇嘛)阿卡(和尚)头人(部落首领)赔的更多)

            恩贝家和闹柔家经村委会调解达成赔命价以后,和县法院的死刑判决相冲突,两者争论不休。后来判了死缓,闹柔坐了12年监狱后刑满出狱。两家却因此结下梁子,闹柔家拒绝赔命价,说死缓是法律的规定,并不是村委会和恩贝说情的原因,为恩贝的复仇埋下了因子。12年后闹柔出狱后,恩贝多次催逼自己的三个儿子为父报仇,儿子们不堪其饶最终做下了杀人之事,大儿子被枪毙,老二老三分别判刑8年5年。

            《白玛》,讲白玛的故事前先讲一讲当地的恋爱习俗。女子们没出嫁前可以自由寻找对象,即使有了孩子,或者和别人搭伙几年又分开也习以为常。(藏民当和尚的人多,男多女少,许多女性茕然一身)。可是不管男性女性,一旦结婚以后还和外人牵扯,情况就不一样了。女性出轨,被男人任意打骂、休妻赶回娘家等都毫无申诉的余地;男性偷情被发现则由本部落头领当众处罚赔钱,还要在脸上割一刀留下刀印,以示羞辱,走哪儿都被人耻笑。

          白玛在结婚前就有一个情人括地,后听从父(喇嘛次仁1958参加叛乱被打死)命嫁给郎噶,背地里和括地仍有来往。郎噶心里也明白这事儿,两年后就将两人抓了个现行,并在括地脸上划了一刀。白玛见此就说了一句:你的那枪是做啥用的?一天里背上了做样子的吗?括地受此刺激就开枪打死了郎噶。

          解放前藏民都有枪,有钱人背七九步枪,汉阳造。没钱人背火枪。

          好景不长,括地因刀伤感染而死,白玛也因出轨行径在此后的岁月中守了寡。白玛家的故事到此还没完,白玛守寡后独立拉扯女儿长大,可是招来的女婿后来和女儿离婚跟了另一个女人,女儿记恨在心,用柴刀砍死了那个了女人,在文革中被以“阶级报复杀人”的罪名枪毙。

          《一条牛鼻子绳》故事就围绕着牛鼻子绳展开,班玛旺杰和老婆道吉吉家丢失的犏牛(公黄牛母牦牛的后代)在东珠扎西家找回以后,道吉吉发现自家的牛鼻子绳丢失了(班玛旺杰在东珠扎西家找回牛时就发现了,只是不想追究),天天用带侮辱性的语言催促旺杰去扎西家找绳子,旺杰受不了刺激就去扎西家找绳子,两者发生冲突后旺杰被杀。这事儿发生在02年左右,同样也是村民委员会调解达成赔命价的协议(不上报公安局并且抵制公安局的抓捕行动),扎西家赔了15万。由此可见藏族地区传统习俗的重大影响力。

        三则故事都是讲寡妇的事儿,可在造成悲剧的原因中女人的因素又极其重要(恩贝逼迫而已为父报仇、白玛唆使情人枪杀丈夫、道吉吉催促丈夫找绳子),藏族的伦理风俗和汉族的差异可由此窥探。藏族民风剽悍,崇尚武力,男女地位差异似也不如汉族明显,人性受到的束缚较少,女子结婚前自由恋爱,不似儒家礼教对女子的严格约束。


          456章讲述的是万考一家的故事。4章《娘乃节》5章《小妹的婚事》是关于万考的两个女儿姐姐召吉草和妹妹卓玛的婚事。有趣的是姐妹俩儿的对象是亲兄弟哥哥夏道部和弟弟贡巴甲,并且俩姐妹儿都是私奔出家的,万考起初都不同意,可是当俩姐妹把孩子带回家时也只能默认。这事儿在我们汉族地区是不可能想象的,不要说离家出走,就是节庆日出去踏青行走都会受到约束,平时更是一直待在闺房不见外人。

        娘乃节,藏历(基本和农历相符)4月15日,这是释迦牟尼的诞辰日,是藏族的重要节日,普通台湾9月28日孔子诞辰日教师节一样。从14日到15日,藏族人民需要闭斋,闭斋期间不能吃饭,一早一晚能喝些茶水,只能盘坐在地,身子不能挪动。人们还需要到嘛呢房(村中的小型寺院,类似汉族的村庙,是全村人聚集念经和议事开会的地方)默念六字真言。

      6章《给奶奶的礼物》,万考的二儿子更堆佩群给奶奶达娃买的保暖内衣内裤,奶奶死活不穿,勉强穿上以后没几天就脱下不穿了。老人总是保持着旧时的生活,解放前的甘南,藏族男女只穿长皮袄,不穿布衣服和布裤子。男人皮袄下摆到膝盖,女人皮袄下摆到脚面,到了冬季男人穿上羊皮裤保暖(开档连档两种,一般是开档)。到了1958、59年民主改革时期,干部们强迫人们穿内衣,开会时一个一个检查,万考都不穿,躲着不来开会。


        7章《措美峰》,简单叙述了迭部县的历史演变。解放前迭部县行政区域不同于其他藏族区域,由卓尼杨土司管辖,下辖四十八个大部落叫做旗,旗的面积相当于现在的乡。每个旗设有旗长,下设二至三个总管,由大部落的头人担任。旗长都是土司的亲友和亲信,平时住在卓尼城的土司衙门里,各部落的具体事物都有总管管理。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旗长总管,他们已经被彻底打倒,要么在1958年参加叛乱被击毙或死于狱中,要么自然老死,可是具体到某一个人和他的后代,因品行、道德能力的大小,有些人在民间还是有影响的,比如安子沟的尕总管。16岁继位的他就带领族人跑到四川通过战争追回丢失的大烟,还无偿收留一个老婆子和他的小孩儿,赢得了众人的尊敬,人们不称呼他的名字,叫他尕总管。

        其实作为总管,并不能得到很多好处,没有工资俸禄,百姓也不会给他缴粮,百姓只给杨土司缴粮,草场都是部落公共财产,并不是总管私人的。作为总管能得到的好处就是调解部落里的纠纷,成功以后送些粮食牛羊给他。尽管尕总管名声很好,58年民主改革以后仍然受到了严重冲击。房子没收牛羊充公,一次一次批斗、吊打、禁闭,腿瘸了,腰也坏了不能直背,老婆文革中得了肺病没钱医治去世。独自一人带着4个孩子(包括老婆婆的孩子)生活,人民公社那几年,生活困难,粮食不够,老婆婆为了孩子们的饮食,自己不吃粮,最后胃穿孔而死。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发展起来,儿子们纷纷成家立业(阶级斗争的年代,总管的儿子女儿谁人都不要),可是老婆婆的儿子措姆因为脸伤迟迟不能结婚,最后在尕总管的强制撮合下个小女儿梅朵结了婚。两人搭伙10多年,日子倒是安稳,可是迟迟没有孩子,后来梅朵借机去西藏磕头治病,去找老情人做了房事怀了孩子,从此措姆也病了,不再干活。


        8章《连手》是关于吉西道杰酒后杀死连手班代交后赔偿赔命价躲避警察追捕的故事。

    9  10章是寻找被偷的牛羊。12章。这些章节的故事情节就不在赘述。其中有几点需要注意。

        藏民村庄有一个村规民约:凡事有人盖房子、家中老人过世、念嘛呢、牛羊被偷等大事儿,每户人家都要派一个人参加,即使在外地也要有家人通知三天内赶回来,如果有人没参加,一天罚50元。藏族人口稀少,生存不易,所以村庄都特别重视团结,一起抵抗外敌,一起追寻牛羊,甚至一起抵制公安政府。这种团结一致的精神在古代社会还是十分常见的,人们总是十分抵制外乡人,排斥外来迁移人口。放大到国家民族层面,这既能发展成为爱国精神,也能成为片面的排外意识。

        58年甘南藏族叛乱。1958年是全国是全国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甘南州要在57年冬季完成初级社到高级社的工作,但是车巴沟的农牧民不愿意加入高级社,扎路村尤其顽固。州领导命令工作队抓捕这些反革命分子,遭到抵抗,村民们包围了工作队的住房,放火烧死了工作队成员10人,点燃了甘南藏民的叛乱。后来叛乱平息,叛匪被抓往县城,路过洮河时,扎路村的人径直跳进河中,一根绳子上的几十号人都被拽进河中淹死。

        半农半牧。迭部县迭山主峰措美峰海拔4920米,横亘南北180平方公里,是甘南州第一高峰。南麓日照充分,雨水充足,能够种植青稞、蚕豆、油菜,所以居住在(措美峰南麓)的人过着亦农亦牧莫生活。每个家庭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措美峰牧场放牧牛羊,一部分在南麓种地,这种特殊的经济形态也催生了特殊的婚姻制度,58年民主改革前的甘南,每个人可以取两个媳妇,一个媳妇在牧场放牛,一个媳妇在措美峰南麓种地。男人们则两头跑,忙完牧场的活忙农活。

        苯教:青藏高原最古老的宗教和传统文化,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法。幸饶弥沃如来的雍仲本教(苯教)佛法有一万八千年的历史,释迦牟尼佛法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在佛教记载中,幸饶弥沃如来是释迦牟尼佛的师傅。苯教是一种泛神教,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神灵。信仰苯教的人供奉好的神灵,也驱逐恶魔,比其他宗教更加神秘。迭部沟的百姓历史上都信仰苯教,该教僧人穿黑衣,故称黑教。卓尼杨土司依仗中原王朝的支持修建发展壮大,势力不断扩张,并强行推行格鲁派佛教(黄教),迭部沟目前只有几个部落尊信佛教。

        姓氏,古代普通藏民只有名字没有姓氏。解放前民国政府在迭部县推行改土归流,统计户口时须报姓名,很多村名便以杨土司杨姓作为他们的姓氏,他们说老爷姓啥百姓就姓啥。

       


        11章《图美》,是全书我觉得新奇的事儿,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竟然也有偷渡到印度的人。图美在1996年到拉萨打工,在一个58年参加叛乱逃亡印度又于改革开放后回家的老人那里打听到印度城市喜玛加有一所专门为藏民兴办的学英语的学校后决心偷渡到印度。后来在一个来自尼泊尔走私商人的带领下,一行 11人翻越喜马拉雅山山脉,偷偷越过国境线到达尼泊尔再转车到加德满都,尼泊尔到印度很方便,根本不用护照。(印度势力渗透程度可以一见)图美在喜玛加学习了四年,学习藏语、英语、印度语,就同三个人一起回国了。(两人来自阿坝,一人来自云南)当初和图美一起从甘南出来的两个年轻人都去欧洲当了家庭教师,一个在比利时,一个在法国,成为欧洲人了。中国尤其是西藏和印度的关系较为暧昧,两者纠缠不休,1959年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组织叛乱并逃亡印度组织流亡政府,藏区和印度的关系就更加微妙。


        汉化和民族融合。甘南藏族自治区的生活方式呈现明显的汉化特点,通读本书,能从语言上发现这个特点。藏民的语言中含有大量汉族方言,比如和四川方言相同的就有“硬”“茅司”(厕所的意思)“扯”(声音大扯筋)“歪”(脾气很大)“拌”(摔倒)“球事”(找不到事情做)“顶用”(厉害中用)等等词语。由此可见,在历史的长河中,汉藏两个民族在交融中相互发展,血脉相融,不可分离。了解藏族等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甘南纪事》杨显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ih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