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能力的作用,
是在对方和我们自己之间建立一条桥梁,
从而使得沟通过程中的情绪氛围变得更加清晰、明确。
但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
你能够体验到对方的情绪、明白对方现在处于什么状态之中。
但是,你首先得能够理解这种状态。
否则的话,这种共情能力也无法带给你有效的信息。
拿前面的例子来讲:
你知道对方现在可能感到尴尬,
但是,你首先得明白:
喔,这种感觉就叫做尴尬。
其次,你得能够理解:
为什么对方会感到尴尬,
这种尴尬来源于什么,影响它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这种能力,我们就叫做对情绪的识别分析。
假设你跟一个专家交流,谈话过程中,
他突然产生了一个口误,场面一度陷入尴尬。
那么你得能够理解:
这个口误对他的专业性和形象有一定的损害。
这种损害是他所不愿意见到的,
但他又不知道如何去掩饰或缓和它,因此才会感到尴尬。
当然,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例子。
但日常生活中,这种对情绪的识别和分析的要求,几乎无处不在。
你必须理解:
情绪从何而来,为何而生,
然后,你才有可能去应对和处理它。
这种情绪识别分析能力,
不是在交流和沟通过程中突然顿悟、无师自通的。
你必须在平时的生活中,
不断地拿自己练手,不断地进行自我剖析和复盘。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当你跟别人争论、感到生气时,不妨先冷静一下,问问自己:
我为什么会感到生气?这种愤怒是源于什么?
是我感觉自己的权威被冒犯了吗?
是我感觉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被否定了吗?
当你面对着未来不确定的危机,感到焦虑时,不妨问问自己:
我为什么会感到焦虑?我在担心和害怕什么?
这种担心和害怕是合理的吗?
如果不是,导致它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情绪ABC理论认为:
引起情绪的事件A,和你的情绪反应C,
并不是直接相连的,在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一个信念B。
正是一个人的信念,
决定了他会如何去解读和理解外界的事件,
从而引发不同的情绪。
那么,什么是信念呢?
简单来说,就是你内心深处坚定相信着的那些原则。
它们不一定正确,但是在日积月累的生活中,
已经内化成了你理解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基本框架。
举个简单的例子:
当你坚信的观点被别人反驳时,
你可能会感到火冒三丈,为什么呢?
很可能是因为这么一个信念:
我相信的事情就是真实的,
它是不容质疑的,质疑它的人一定是别有用心,
因此他很可能是我的敌人。
但是,如果你把这个信念调整一下, 变成:
我相信的事情很可能只是真理的一个侧面,
别人跟我有不同观点,
很可能只是他看到了另一个侧面而已。
那么,当别人再次反驳、质疑你时,你就不容易生气。
反之,你甚至会感到兴奋,因为你可以有机会来补全你的这个侧面了。
这就是一种对情绪的识别分析能力。说白了,它的本质就是:
通过不断去探寻内心深处的信念,明白自己这些信念的存在,
理解它们如何引发不同的情绪反应,在什么场景下会容易被引发,
并将这种结论,推广到跟你交流的对方身上。
作者 | Lachel
来源 | 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