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桂枝香・金陵怀古》随笔

作者: 李树身狼头长啸 | 来源:发表于2018-09-05 08:20 被阅读33次

《桂枝香・金陵怀古》

作者:【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天,笔者情难自禁地联想到中国历史上的10大名相之一“宋朝丞相王安石”......

在宋神宗时期,王安石所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那场社会改革(变法)运动,从熙宁二年(1069年)轰轰烈烈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最终竟然以失败告终。对于如此的悲壮结局,笔者如同历代支持社会革故鼎新者们一样,唏嘘慨叹不已。

凡读过宋史者,无人不知王安石的变法,是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是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是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大变革;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虽然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由于变法在推行过程中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以及在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同时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更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而以失告终。

王安石在政治上遭受沉重打击,两度罢相严重受挫后又被贬往江宁(现在的南京)担任知府。王安石在政治上失意,儿子夭折的境遇中深感心灰意冷从此不问世事,潜心于诗词创作和佛学研究,不料反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显著地位。这便是“上帝为你关上门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王安石的代表作之一《桂枝香・金陵怀古》,充分表达出了变法之路的艰险曲折和,成功不易。所以在一个深秋的傍晚,王安石登上金陵城楼,兀地想起千古兴亡、朝代更替之事,不禁生出世事如流水之感慨,于是填了这么一阕词。而且,这应是一首比较典型的怀古之词。

《桂枝香・金陵怀古》的上半阕:“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描写王安石在城楼上极目所及之处显现出的犹如自己的晚秋景象。虽用词豪放,其中却蕴含着无比的苍凉,恰好烘托了他此刻的真情实感。

《桂枝香・金陵怀古》的下半阕:“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显然,这是王安石的所思所想,即南京不仅是六朝古都更是江南重镇,它见证了许多朝代的兴亡。然而不管是繁华也好,还是没落也罢,那寒烟衰草却仍然一如既往的绿意盎然着,与人事变故、政权兴替似无太大关联......原来,在时间面前一切都显得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六朝金粉已成过往云烟,而歌女们犹自唱着陈后主的后庭遗曲,她们又哪里懂得这首歌的含义呢?

嗟乎,还是自然界才是最伟大亘古不变呀!犹其是“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这最后结句,不仅表达的只是王安石的怀古之思,更是他对自己的命运慨叹。因为他一生都在致力于国家变法图强,然而到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其内心的痛苦与煎熬何等之强烈,又有谁能够知晓呢?

后世评论界普遍认同——这首词一经传出,立即被誉为金陵怀古词第一。因为,王安石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在这首词中表达了自己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同时,这首词在艺术上也有成就也充分体现了作者那“一洗五代旧习”的文学主张。北宋当时的词坛虽然已有晏殊、柳永这样一批有名词人,但都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词风柔弱无力。王安石这首词全篇意境开阔,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桂枝香・金陵怀古》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po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