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中央电视台采访武威市民勤县农民作家田鼠大婶的一则视频,被治愈了。
年初,市作协群里被有关田鼠大婶的信息刷屏了,通过作协领导的介绍,我第一次对田鼠大婶的事迹有了了解。田鼠大婶裴爱民,是武威市民勤县的一个普通村民,和村里其他人不同的是她特别爱读书,每天地里劳动回来,她都会抽时间看看书,书看的多了,便有了写一点东西的想法,于是,在田间地头,在厨房灶间,就有了她写作的场景。她写的内容都与土地有关,村里的邻居街坊,田间的小花小草小动物,都成了她记录的对象,字里行间表达着自己对土地对生活的热爱。
后来,村里来了助农的大学生,当这些大学生看到田鼠大婶写的东西时,又惊又喜,在他们的帮助下,田鼠大婶开了微博,当大学生们问她微博注册什么名字时,田鼠大婶说:我就是一个农民,没什么文化,我每天做的事就是种庄稼,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田鼠一样,每天在田间忙活,我就叫田鼠大婶吧。就是这样的机缘,田鼠大婶有了自己的微博,她每天把自己写的日记发到了网上。没想到,随着微博的不断更新,关注田鼠大婶的人越来越多。后来,又是好心人的帮助,《田鼠大婶的日记》这本书出版了。
今年三月份,在市作协的一次颁奖会上,我第一次见到田鼠大婶,很朴素的样子,当主持人让她说几句获奖感言时,她简单的说了几句话,话不多,但能让在场的人感受到她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她说:我就是一个农民,当我在土地里劳动时,我看到庄稼发芽了,麦子长高了,我就很高兴,我就想用我的笔把这些写下来。有时,我还会给我的日记配上简单的画。做这些事时,我感觉自己特别高兴。
田鼠大婶的日记,我简单读过几则,朴素的如庄稼人的文字,让人心里无比踏实。有时我们总是抱怨,尤其是许多写作者,总觉得自己文章写得很好,发不了大刊是因为没有门路,不认识编辑。看了田鼠大婶的事迹以及她的日记,我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我觉得不是我们普通写作者没有机会,而是我们的确没有写出深入人心的文字。接下来的时间,还是多在文字上下功夫,摒弃浮躁,沉下心来,默默创作。
“田鼠大婶”在书里写,“我只觉得时光过得飞快,没有空闲度日如年”。飞快的日子里全是热腾腾的片段,玉米、辣椒、土豆、白菜,每一样都是丰收;归仓是丰收,写下来是另一种丰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