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和孩子去打预防针。
当时,防疫站打疫苗的人很多。因为打针怕疼,孩子们有的哭,有的闹。
其中,有个四、五岁大的孩子,打完针后哭地特别厉害。
那个孩子的妈妈很不耐烦地训孩子,不要再哭了。
我听到她说:“都这么大了,烦不烦人,不要再哭了。”
孩子还是继续在那儿嚎嚎大哭,不听妈妈的话。
我觉得,打针本身就多多少少地会有点疼痛,孩子觉得疼哭泣是正常的。
如果妈妈不理解孩子的感受,还这样大声地训斥孩子,孩子可能会感到更加地难过。
与孩子的感受在一起,才是真正地与孩子在一起。
孩子打针,怕疼哭泣。妈妈应该和孩子站在一起,理解孩子的感受。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那本书中,也说过孩子抵触打针的情况。
尹建莉老师说,她会告诉孩子,打针是有点疼,不过是可以忍受的。
另一方面,她又会和孩子说,如果怕疼,忍耐不了,想哭的话,也是可以哭的。
我觉得这就是理解孩子的感受,与孩子真正地站在一起。
这样说,孩子不仅不会抵触打针,他们还有可能会变得特别勇敢,甚至不把打针当做一回事了。
尹建莉老师的孩子圆圆就不怕打针,有次打针时,她对护士说:“哭也疼。”所以,她选择打针不哭。
有些事情,我们成人应把自己放到孩子的位置上,理解孩子的感受,与孩子真正地在一起。
孩子的思维与成人不一样,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用他们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会更简单。
理解孩子的感受,与孩子真正地在一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