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艺术
01
—
读书的四种情景
当我们开始阅读一本书时,我们的头脑就与书本产生了联系。根据书中内容的复杂程度与我们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再加上被动或主动的阅读——即我们追求理解的努力程度,会产生四种不同的情景。
这些情景可以用认知的四层境界来理解,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
1)不知己不知:当我们读完一本书后,我们认为自己已经了解了这本书,但其实我们没有读懂书中的言外之意。
此时的我们并未理解书中的内容,尚且处于迷途之中。
2)不知己知:我们读到书中的一些概念,这些概念是我们已经学过并了解的,但因为书中换了一种说法或解释,我们认为这是全新的知识。
譬如我们学习过心理学效应【沉锚效应】,知道人的记忆有先入为主的特点。然后在读其它书籍时,书中讲到学习时有【前摄抑制】影响,并举例说明汉语拼音会对英语单词的学习造成干扰。但如果我们没有将前摄抑制与沉锚效应联系起来,这说明我们并未真正掌握和理解这个概念。
这需要我们主动去理解知识,把新信息与已知内容联系起来。
3)知己知:我们很了解书中的信息,这本书只是将我们未读到前,我们与作者就已经共同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
书中内容增加了我们的资讯,但不一定能增加我们的理解力,因为就这本书而言,我们的理解力与写作者相当。
4)知己不知:我们读完一本书后,以我们的了解程度刚好明白我们并不了解这本书。
这种情景下我们明白这本书已经超越了我们自身的理解范围。
![](https://img.haomeiwen.com/i21128166/0fdf6cbf52bfd226.jpg)
02
—
为增进理解力而阅读
知道读书的四种情景,但如何知道自己处于哪种情景呢?
有三种方法:
-
其一我们可以借助外力来辅助自身定位。在读完一本书后可以找相关的读书笔记或导读来与自身所理解的进行比较,也可以与祂人讨论诠释书中内容。
-
其二是延伸阅读。找与这本书相关的书籍阅读,要注意许多书籍既是相关联的,写作的时间也是有先后顺序的,而后人的作品总是受前人影响。按照时间的顺序阅读可以让我们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脉络。
-
其三是时常翻阅复习。假设你的心智有所成长,认知与理解能力增进了,自然会对书中内容有新的感悟。
当对自身读书的情景完成定位,则未知情景会变成已知情景。
![](https://img.haomeiwen.com/i21128166/18adf3a0c022ec29.jpg)
知己知不必多谈,这种情形下我们获得的是原先熟悉的事物相类似的资讯,对于这类资讯的理解并不困难。
而处于知己不知的情景下该如何处理呢?
也许可以认为这并不值得我们花费精力去理解更多,因为理解的这一部分已经足够应付需求了。但假若我们想了解得更多,想要增进自身的理解力,那你应该怎么做呢?你可以查资料,也可以向祂人请教。但无论哪种情况,如果你想最大程度地提升理解力的话,这都不能算是真正地在阅读。
怎样才能算是真正地在阅读呢?你要不假外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就是要向你的理解力发起挑战。你一无所有,唯有凭借一己之力玩味着书中的字句。就像拭去灰尘的镜子,穿透迷雾的光束,从模糊到清晰。你明白地了解到你已经读懂了书中的概念,你完成了提升自我的过程。
这是为增进理解力而阅读。
03
—
读书的自我要求
在精读一本书前要有系统性的略读,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和消化的。”
在挑选好一本书后,要先区分这本书的类型,不同的读物要注意使用不同阅读方法。例如论说性作品与想象文学,想象文学常有言外之意,论说性作品则追求用词精确,不使字句产生歧义。
读书时要学会提问,要尝试自己去回答问题,要对自我有要求。
读一本书前,要先学会如何读一本书。
全文完,感谢阅读。
读书是追求也是乐趣
让我们在读书的世界里共同成长
暗影无源发起了一个读者讨论:欢迎分享读书的心得体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