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批一批的分数线下来的时候。就我所在的省份而言,今年一本线比同做一套卷子的兄弟省份高了不少。主要原因在于00年出生的千禧宝宝不少,而招生计划并没有怎样大幅度的提高。
在这样如此严酷的大背景下,复读,似乎成了可以考上名校的途径。之所以现在才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现在这个时间段,有录取的已经被录取但不想去的考生在反反复复纠结。那么今天,我想结合我复读的经历,告诉大家到底该不该做这个决定。

1.高分段考生的“清北梦”
随着社会的发展,复读已经不在为因为考不上大学的考生独有。相反的,很多高分考生由于自己有一个更大的名校梦而选择复读。
我们复读学校全省闻名,每年有成千上万高分段学生来复读。我在报名时,看到了一个考了597的考生(一本线515),很多人都在劝他不要复读,而他坚定了自己要考北大的决心。
对于这部分高分考生(通常是超一本线50分以上),说实话我不建议复读。就我身边的例子来说,第二年比第一年的确有很大的提升。但需要强调的是,考场的发挥不仅要靠实力,还要靠运气,清北就那么几个名额,学的再好,考试中哪怕粗心了一道选择题(6分)也会无法实现梦想。
而报名的那个同学,第二年高考成绩为624(一本线481),与清北(投档线大概是647)失之交臂,最后去了同济大学。
2.中高分段考生的名校梦
在我们那个复读班里,虽然高考超一本50分以上的寥寥无几,可是超一本一到五十分的有十个人。为了这篇文章,我特地翻了翻他们朋友圈,并知晓了他们的大学。
小A,女。第一年高考551,超一本线30分。其实在当时,我是羡慕她的。炎热的夏天,这么高分的她居然依旧要和我们在一起刷题,当时的我,不是很理解她的名校梦。
小A梦想很简单,上海财经大学。这所大学属于“两财一贸”所以分数历来要超我们省一本100多分。小A也很聪明,很认真,这一年一直在班里保持领先,虽然不够上海财经,但大家都认为考一个名校是可以的。
然后第二年分数出来,551。对,你没有看错,一模一样的分数。算上今年分数线下降的程度,她复读一年大概提升了40分,最后去了上海大学。
再说一个例子,小B。他是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男生。入学分数567,长话短说,复读一年514。很多人都不相信,但这确实是真真实实的例子。班主任也很惋惜,最后他报考了南京工业大学(普通一本)。
上面这两个例子,不是我非要把这么消极的想法带给你们,而是我身边实在找不到这个分数段的成功例子。不过从某种角度来说,小A虽然分数提升的不高,但是学校档次提升了不少,从普通一本到211可以说比较值得。
而小B恰恰属于最不适合补习的那一种类型,小B的失败其实是有迹可循的。他第一年高考是凭运气考了567,不是真实水平。他补习的一年没怎么认真学习,而是天天和男生一起打游戏。他还在高四展开了一段恋情。
所以,如果你是凭运气考了高分并被大学录取,尽量不要选择补习!这一年风险太大,且提分空间不高。

3.二本线上一本线下的考生
这部分学生应该是大多数了,也包括我。我第一年超二本线16分,第二年超一本线40多分,那么以我的例子来说吧。
其实第一年即使考了那么一点分数,我也想着如果能被一个还可以的大学录取,那我不会选择复读。所以我在报志愿时候带着一颗“捡漏”的心报了一些比较高的学校。(这里强调一下,你报的学校一定是你想去的!如果随便报,很可能面临通知书下来而在上学和补习之间的艰难抉择!)
我这一年,是怎么过来的呢?记忆中的感觉就是,热,累,烦。说句实话,第二年的压力比第一年大很多,在确认复读前,一定要确认自己有能力熬过这一年。
其实这个分数段的学生,提分的空间很大了,相比于高分段,他们更容易提升一百分甚至更多。我的一个同学折合提升150分,我也折合提升了将近110分。
所以如果你在这个分数段,并想考一个好学校,可以考虑复读一年上211。
4.二本线下的考生
这个区间的考生,大部分是基础薄弱的。这部分我觉得应该分为两种人。
第一种是高中三年没有好好学习,突然醒悟想要考一个大学的人。这部分学生的提升空间还是很大的,我相信如果这一年杜绝一切诱惑安心学习,冲一下一本是可以的。
第二种是高中三年认真学习但是确实能力不太够的人。人和人的智力上真的是有差距的,我永远也体会不到清北学霸轻轻松松做出一道题的样子,正如同别人体会不到我英语拿高分的感觉。对于这部分学生,复读这个问题就需要慎重考虑了。不是说你不能提升,只是说提升的空间不是很大,综合这一年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可能收益并没有那么明显。

最后的最后,我希望大家对待复读这件事可以慎重考虑,这关系到你的未来,你的人生。还有,就是要对自己负责。选择了复读,就要咬牙走下去,选择了念大学,就要在大学尽力充实自己。
最后,祝大家都能如愿以偿,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