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自见故明

作者: 112212 | 来源:发表于2018-11-24 20:55 被阅读6次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老子这番话的意思是说:自逞得见的人,他往往得不到彰明,而自以为是的人,它往往得不到显昭。同样,自我夸耀的人很多,但他们最后都没能建立起功勋,自高自大者是不能做众人之长的。人有时很容易一叶障目,看不清现状,被自己所认为的表象所迷惑。时刻保持清醒与反思,是脱离表象的一种基本方式。一个人无论对自我,对他人,对现状,对过去,对将来都必须有很清醒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自知之明。

    孔子年少气盛时,曾求教于老子,老子对孔子云:“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意即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让人轻易看见;真正的君子,品德高尚,容貌却显得愚笨拙劣。“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是第一个推崇“愚”字概念的人,这种处事态度包含了愚者的智慧,隐者的利益,柔弱者的力量和真正熟识世故者的简朴,这也是世人游刃于各种场合的手段与法宝。

    历史上那些善于隐藏自己的人,表面上看来与光同尘,毫无棱角,其实大多内有乾坤。因善于隐藏,露拙于其表,貌似胸无大志,碌碌无为,甚至放浪形骸,其实内有雄韬伟略。他们大多被时势所迫,虽不愿久居他人之下,但不得不在行动上隐藏自己,因为深知自己的境地,也明确对方的意图,只因时机尚未成熟,只能暂作蛰伏,以伏藏来麻痹对手的视听,掩藏真实意图,以求由险境步入胜境。

    圣人有云:“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堵起洞口,藏起事头,让人们无法察觉我们实施的摩意术,其实已悄然布局,因行事缜密隐藏得当而让敌人对我们毫无戒备,我们便可把暗地考察而来的信息应用到决策中,掌握对方的命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此乃伏藏制胜的道理。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斗争中,他立功最多,颇受朱元璋器重,封他为燕王,令他镇守当时的燕京。皇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曾有意立他为太子,但因他之上还有两位兄长,为避免兄弟相争,朱元璋只好立嫡长孙朱允炆为继承人。

    明惠帝朱允炆即位时,各地藩王都是叔父辈,割据要地,虎视眈眈。户部侍郎卓敬上书密奏:“燕王智谋过人,又镇守北平这样的要害之地,兵强马壮,不可不防。不如将他迁往南昌,万一有变,也容易控制。”朱允炆本就对他这位智力超人的皇叔很是疑惧,见此密奏后,深以为是,变着手做了一系列部署,对朱棣严加防范和监督。

    燕王朱棣闻讯颇感恐慌,虽有准备但时机尚未成熟,又不能坐以待毙,于是他心生一计,决定以装疯卖傻来迷惑朝廷。他经常狂呼乱叫,奔走于燕京的长街闹市;或闯入酒楼饭铺之中,夺人酒食;或颠三倒四,胡言乱语;或昏睡于泥土污秽之上,终日不醒。体格一向健壮的燕王如今突然会变成这副样子,也令许多人感到疑惑。为了一探虚实,朱允炆派北平布政使张炆和都指挥使谢贵亲自去燕王府探个究竟。当时已是夏历六月,正值盛夏,酷热难忍,却见朱棣围坐在火炉边,浑身发抖,连呼太冷,见有人来,甚至都站不起来,不得不拄着拐杖起身迎接。此情此景,使得张、谢二人不由得消除疑心,立即回报给朱允炆,朱允炆便信以为真。燕王的装疯为他发动“靖难之役”赢得了时间。等一切准备就绪,尽占天时地利人和之后,朱棣便以“靖难”为名,公然与朝廷对抗。经过四年的血肉相争,朱棣攻陷京城,登位称帝,史称明成祖。

    竹林七贤中,嵇康和阮籍是最为有名的,但他们选择的道路却截然不同,同样是有才华,嵇康是绝不屈服,容不得半点瑕疵,颇有“精神洁癖”,从他和山涛的绝交书中就能看出,凡是违背他心愿的,哪怕是一点也不行。阮籍与他截然相反,在阮籍眼中,首先是生存,其次才是志向。阮籍是一个玩太极的高手,他懂得阴阳之理,人不能太锋芒,太锋芒容易折断,但又不能太愚钝,太愚钝则会湮没在人群中,他善于和稀泥,是典型的大智若愚的代表。

    嵇康的直与傲,让他不容于司马家族,所以引来杀身之祸,而同样是才华冠绝天下的阮籍却圆滑的多,他没有完全拒绝当权者,也担当着各种官职,但如果你仔细一看,就会发现,这些只是他给自己找的“挡箭牌”。他饮酒作乐,不遵礼法行事荒唐,外表看似放浪不羁,其实内有隐情,因为当时魏晋之交政局混乱,不少名士不得善终,他对官场的风波深有体会,所以处处提防,异常精明而小心。因他不愿与司马氏集团同流合污,所以以嗜酒之徒难堪重任的模样来摆脱政治困境,经常装出酩酊大醉来逃避官场上棘手的事。虽然陷害他的人颇多,由于他善于伪装避祸,最终保得性命。

    外智而内愚,实愚也;外愚而内智,大智也。智愚之别,虚实之分。外表聪明而内里糊涂的人,将精明流于其表,处事锱铢必较,炫耀张扬,行事张狂,往往给敌手可趁之机,稍有不慎,祸端必起。真正的智者,遇事抓大事放小事,处事低调严谨,为人理性豁达,做事节度有余,不急不缓,稳坐泰山,外表看上去愚笨糊涂,实则内藏乾坤。外愚内智的人,工作、生活中都能与人和谐相处,左右逢源。外愚内智是一种聪明,也是一种境界,但还不能达到大智若愚的境界。要做到大智若愚,一方面要“修”,加强自己的内在修养,做到世事洞明了然于心;另一方面要“练”,事事参悟,以自身参悟身体力行,最后做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魏征曾用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四句话铮谏唐太宗李世民,懂得节制之道,乃大智慧也。从做人的原则来看,“大智若愚”体现为以静制动、以暗处明、以柔克刚、以反处正之道,表现为降格以待的智慧。

    如果要克敌制胜,那么可以在不受干扰、不被戒惧的条件下,暗中积极准备,以奇制胜,以有备胜无备;如果意图在于获得外界的赏识,愚钝的外表可以降低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而实际的表现却又超出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这样的智慧表现就能出其不意,引人重视。“大智若愚”是在平凡中表现不平凡,在消极中表现积极,在无备中表现有备,在静中观察动,在暗中分析明。因此它比积极、比有备、比动、比明更具优势,更能保护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智若愚,自见故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oy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