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需求与用研书评笔记-精神食粮
三年前,用研团队内刮起了"服务设计"的狂风

三年前,用研团队内刮起了"服务设计"的狂风

作者: 下里巴喵 | 来源:发表于2018-01-16 20:03 被阅读47次
    三年前,用研团队内刮起了"服务设计"的狂风

          三年前,公司忽然刮起了“服务设计”的狂风,各式各样的内部学习和讲座纷沓而至,我们这些活跃在一线的研究人员顶着“管理者教育”的使命感开始向客户兜售服务设计的理念和价值。流程改进,来,整个旅行地图先~方案设计,来,你得先弄个相关利益者分析~产品创新,来,咱们开个工作坊吧~工作坊开了不少场,却还没系统看过服务设计的理论。看吧,我们这种“干中学”的实用主义者就是这样,与其说是“快速学习、及时反应” 不如说是理论严重滞后于行动,未必是个好的逻辑。实用主义者是不搭体系,直接上方法论的,然后美其名曰“经验主义”。

          那时培训的推荐书目中,第一个总会提及茶山的《服务设计微日记》,它的定位就是个前菜,读的快、内容浅,读完能真实而粗糙地感受服务设计是个啥玩意儿,由此可以迅速判断服务设计是不是能开胃、要不要再深入,是否是你的菜。花半天时间迅速看完,抛开细节不表,有3点感受:

    1、用研药丸,服设接棒?

          书中提到,读者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用研与服务设计的差异”“交互设计与服务设计的差异”,茶山提出了明确的区分点,然而,对于这个界限我是打问号的,或者说我就不明白为啥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无论是“交互设计”“用户研究”还是“服务设计”,不过是个代号,它们之间必然有区别,但真存在或有必要去区分定义上的界限么?实际工作中,它们之间有太多越界的交叠地带。

          就像我当初从乙方咨询去甲方用研的时候,总是被甲方迷之自信般地质疑没有落地性,我只能回答:“现在的甲方都不傻,你没有落地,人家不会给钱的。”做用研也是,譬如一个简单的可用性测试,你不得和相关的部门,业务、技术甚至品宣聊啊,也未必就是仅在考虑单一类型触点的解决方案。

            区分各个领域之间的明确界限没有太多意义,只要了解各自的精髓,博采众长就好。罗胖还是谁说的,现代对人才的定义就是“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复合,哪有那么清晰的界限。

    博采众长,服务设计有哪些核心理念可以拿来呢?全局观!

          书中说到,服务设计不是在解决一个点的问题,而是定义和解决一个服务系统的问题;体验不仅是user experience,还包括了network experience;服务设计的产物应该是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而这个解决方案往往不是只依靠单一的某款APP。尽管我们在可用性测试的落地过程中会卷入各方,但同时,在决定做项目前,也不要预先限定解决方案(改进APP),扩大可能性。

          另一个观点:一个方案的产出,需要放回场景中,考虑其给整个系统带来的变化。这样的反面例子太多,我们常常为一个新的想法雀跃,尤其当这个想法被证实能解决问题、达成绩效时。然而,好多项目产出的策略放回应用场景中会产生外部性,引发意想不到的负面情形。就像书中的例子:在电影线上预定平台增加留言互动的社交功能,也许会导致电影过程中的互动反过来降低观影体验。

    2、“责任”“情怀”是实用主义的进阶追求!

          曾经,XXX被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觉得我们就是“精致的实用主义者”。资本导向、利润导向、绩效导向对于一个坚持“经济人”“理性人”观念的我来说,从来都是必然。书中多次提及好的服务设计,要有大的格局,例如:社会责任感、塑造品格、传递气节,也就是强调“责任”好的产品要多问一步,能给客户带来什么情感价值?亦即讲究“情怀”。

          这次,我在这些地方做了停留,开始思考。也许是因为接触了一些高净值客户,人家就真的愿意做公益、讲情怀,不娇柔不造作!或许,到了某个高度,真的可以而且想去讲责任和情怀了,我想,那些人的脑沟回和我们是不同的!反过来说,责任和情怀的本质在服务设计的框架下仍然是为了提升客户体验,所以还是实用的结果导向。

    3、五毛党的静思,这次我认了行吧

          作为一个看那兔“眼睛进沙子”,支持局座“战忽局”同时爱看军事节目的五毛或者说自干五,看《超级大国》、看基建狂魔都会心潮澎湃,为我天朝疯狂打call!对于宇宙第一的南棒以及爱吃茶叶蛋的湾湾是很看不上眼的。尽管我不完全赞同茶山在书中列举的韩国服务设计的所有优势,但我真实却粗糙地感受到,南棒和湾湾在服务设计的意识上是超越我们的(某些点上,行了吧)。

            譬如:韩国路上行驶的汽车,由于自己的过失造成的不愉快(从变道到碰撞摩擦)都会闪烁警示灯以示歉意。脚盆(五毛对脚盆的情绪复杂,国仇难解但又有欣赏)的迪士尼乐园对于丢失的孩子,会通过让孩子描述家长特征、将他们送回家长手中,一是不会广播打扰客户,二是他们认为孩子应该由园区负责送回、而不应该让家长来认领。

    最后,抛一些细节点和一个思考:

    1、传统服务与现代服务的差异不在于是否互联网化,而是“是否以提升客户体验为中心”

    2、跨界融合的本质基础是有“共同的应用场景”(原作没这么说,我总结的,可能曲解作者意思)

    3、好的服务,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提供合适的服务。

    思考

          书中提到,有时客户的需求就是"标准化"(例如:用户希望在每个城市的星巴克都享受同样的口味和观感),但我们知道标准化后要升级,本土化、定制化是必然的,但标准化和定制化的界线在哪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年前,用研团队内刮起了"服务设计"的狂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se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