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梦楼缘缘堂
《草房子》是一部充满诗意苦难哲学的儿童文学作品。书中的每一个人都联系紧密,但却又独立分离。联系紧密是因为他们都住在一个叫做油麻地的地方,独立分离是因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成长轨迹。而我从每个人的成长轨迹中,发现了成长的秘密——接纳和和解。接纳自己,和周围的一切和解,这便是成长。
一、秃鹤的自卑
书中出现的第一个人物,就是执拗的秃鹤。秃鹤原名陆鹤,因为打小就是个秃头,所以大家都叫他秃鹤。随着年龄的增长,秃鹤开始讨厌别人拿他的秃头开玩笑。
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6至12岁的孩子正式处于勤奋对自卑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意识不到自我的独特性,反而会嫌恶自己为什么会和大家不一样。
秃鹤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是小秃子,再加上同学们不太善意的玩笑,加深了他的自卑感。阿德勒说:如果一个人在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时,感觉自己无能为力,由此产生的情绪就叫做自卑情结。所以他想尽办法让头发长出来,实在不行就戴上了帽子。
可是班上的同学都不戴帽子,于是秃鹤还是最特殊的。他并没有因为戴上帽子而摆脱自卑的心理。
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比如和桑桑抢帽子、在会操上扔帽子等,都是秃鹤在用自己的方式去适应这个不接纳他的环境。他失败了,因为他害得大家丢掉了本该属于他们的荣誉。没有谁会接受一个破坏集体的人。
同学们的冷漠和老师的冷眼,秃鹤意识到是自己的错。他想尽办法试图去弥补,可是做了很多事都徒劳无功。终于“杨大秃瓢”成就了他。
成长中的一次成就感,让秃鹤开始正视自己的不同。他接纳了自己的秃头,而这一刻,他和周围的同学也和解了。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说:如果一个人不能勇敢地面对爱情,便无法真正收获爱情。
同样,如果秃鹤不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秃头的事实,便无法真正成长。自我认同,是成长的标志之一。
二、桑桑的蜕变
《草房子》中最主要的人物就是桑桑。他是整本书的核心人物,其实要想了解一本书的主题,挖掘核心人物的描写,我们就能得出答案。
从开头到结尾,桑桑的变化非常大,所以说他是蜕变,就像毛毛虫蜕掉难看的外壳,变成了美丽的蝴蝶。
桑桑一出场,就抢走了秃鹤的帽子。再加上他的身份——校长的儿子,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社会上的“官二代”“富二代”。不学无术,还调皮捣蛋,令人心生不满。
后来,油麻地小学来了一个叫做纸月的女孩。作者描写纸月爱干净,侧面烘托出桑桑的邋遢、不修边幅。面对懂事文静的纸月,桑桑逐渐被同化。
也许有人会把桑桑对纸月的感受解读为青春期的懵懂情感,但是我更加相信桑桑的本性至纯至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他才会因纸月而改变。
如果我们把纸月虚构化,她就像桑桑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引导着桑桑走向成熟。我们何尝不是这样?看见比自己优秀的人,我们也会不自觉地向这个人学习。这是人的本能,自我实现是每一个人的本性。
接着桑桑见证了蒋一轮和白雀失败的爱情,经历了秦大奶奶的离去,看到了红门的巨变,感受到细马的担当。这些人的生活,无一不在改变着桑桑。
在蒋一轮和白雀失败的爱情中,桑桑感到自责。他认为是自己的疏忽没有把信送到,才导致爱情的悲剧。在秦大奶奶的艾地,桑桑感受到爱与分别。生活中的每一次痛哭流涕,都是一种成长。后来杜小康遭遇家庭变故,细马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这些都给桑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读到这里,我们发现再也看不到昔日顽皮的桑桑,而是一个充分体验过生命的桑桑。可是这种生命体验,桑桑始终是一个旁观者。一个人只有亲身体验过生命的变化无常,他才能真正成长。
最后一章《药寮》,桑桑被误诊为“绝症”,他才开始真正感受自己的生命好像正在消逝。虽然最后平安无事,但是在治病的过程中,桑桑真正成长起来。父亲桑乔也改变了自己对儿子的教育方式,桑桑病得“恰到好处”。
当然,作为作者可以安排一场有惊无险的病痛,让桑桑和父亲和解,实现桑桑的蜕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如何才能与周围的人和解呢?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接纳自己。接纳自己就意味着我们能够接纳周围的一切,以此才能实现和解。
我和父母的和解,就在自己真正接纳自己以后。以前不理解父母,总是抱怨他们没有给我创造物质丰富的成长环境。后来参加工作,工作上的成就感让我意识到自主独立的重要性,这时我又特别感激父母没有为我创造什么。自己有创造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自己的目标明确,我们才能和周围的人和环境和谐共处,因为我总会有办法解决面临的困难。
三、桑乔的回归
《草房子》整本书的主题是“成长”无论是陆鹤的自我接纳,还是桑桑的蜕变,抑或是细马的担当,杜小康的财富,无一不是在记录一代人的成长。
除了孩子们,大人们也在成长。只不过大人们的成长,更多地体现在他们的回归。比如桑桑的父亲桑乔。
我们什么时候才意识到桑乔是桑桑的父亲呢?不是在大家说桑桑是桑校长的儿子时,而是桑乔带着桑桑四处去治病的时候。
桑桑生病之前,桑乔的身份更多的是校长。每一次他的出现,都是校长的身份。读到最后一章《药寮》,我们才得知桑乔是如何励志当上校长的。这个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桑乔的成长经历也充满坎坷。谁也不是天生都站在高位威风凛凛,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
可是,大人有一个毛病,越是往前走,就越会忘记自己的初心和责任。桑乔亦如此。他看重荣誉,荣誉比天大。油麻地小学会操因为陆鹤扔帽子而失去第一名的荣誉,他生气;桑桑撕掉他笔记本上代表荣誉的纸张,他愤怒得毒打了一顿桑桑;文艺表演拿到第一名,他又乐得合不拢嘴......
在现在看来,桑乔看重荣誉的行为无疑是因为虚荣心太强。可是回到上个世纪,出身卑微的桑乔,能有这样的成就,都是靠自己挣来的。我们满不在意的“荣誉”,在他看来则是自我实现的一种证明。谁都不愿意被人否定,桑乔也不例外。可视的荣誉,便成为桑乔认可自己,也被别人认可的标志。所以,在他眼中,这些“荣誉”不可侵犯。
直到桑桑的一场大病,桑乔突然意识到:我还是一名父亲。他带着桑桑一路去治病,此时“荣誉”在他眼中,已经变得不值一提。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治好桑桑的病。在这里,我们终于见到了桑乔作为父亲温柔可亲的一面。甚至他一度引以为耻的猎人身份,也在此刻释怀了。
至此,桑乔和桑桑父子的和解,让桑乔实现了生命的回归。我们无法责怪以前的他,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生活的种种,才能接纳自我。
亦如我的父母那一辈,许多人都还没来得及自我实现,就已经步入老年。所以在我们眼中,他们的思想呆滞落后,一辈子庸庸碌碌,和子女的关系也谈不上亲密无间。父母和子女之间仅靠着一丝血缘维系支撑着,缺少温情和陪伴。
试想一下,如果桑乔一直是猎人,他和桑桑之间的关系就会好吗?我想他们应该也是只有血缘关系的父子吧。
作为父母,还是要不断突破自我才行,只是,最后还是要回归到生活中,肩负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
四、秦大奶奶的坚守和放弃
其实,《草房子》写尽了人的一生,你发现了吗?
陆鹤、桑桑、细马、纸月、杜小康代表儿童的成长,蒋一轮、温幼菊、桑乔代表着成年人的成长,秦大奶奶代表着生命的终结。
秦大奶奶是整本书的灵魂人物。每个人都为她的离世感到心痛,读者也不例外。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秦大奶奶的去世就是一场悲剧,可是对她本人来说,却是人生的大圆满。
秦大奶奶一出场,就是一个固执老太的形象,让人恨得牙痒痒。后来秦大奶奶和油麻地小学里的孩子们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每一桩每一件都在慢慢改变着秦大奶奶。最后,她终于放弃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地,和周围的人和解,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人的一生,成长都不是连续的。因为每一个阶段的成长主题都是不同的。
你现在的成长主题是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