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这是继上篇《初生微论》之后,以“三骨”为主要内容,论述正常新生儿与存在先天缺陷导致反常的新生儿的差别,示意人们必须重视先天,以实现优生优育,庶不为儿女带来后患。
【原文】
鸟师①问于岐伯曰:婴儿初生,无膝盖骨,何也?
岐伯曰:婴儿初生,不止无膝盖骨也,囟骨、耳后完骨皆无之。
鸟师曰:何故也?
岐伯曰:阴气不足也。阴气者,真阴之气也②。婴儿纯阳无阴,食母乳而阴乃生③,阴生而囟骨,耳后完骨、膝盖骨生矣。生则儿寿,不生则夭。
鸟师曰:其不生何也?
岐伯曰:三骨属阴,得阴则生,然亦必阳旺而长也④。婴儿阳气不足,食母乳而三骨不生,其先天之阳气亏也⑤。阳气先漓,先天已居于缺陷,食母之乳补后天而无余,此三骨之所以不生也。三骨不生又焉能延龄乎!
鸟师曰:三骨缺一,亦能生乎?
岐伯曰:缺一则不全乎其人矣。
鸟师曰:请悉言之。
岐伯曰:囟门不合则脑髓空也;完骨不长则肾宫虚也;膝盖不生则双足软也。脑髓空则风易入矣;肾宫虚则听失聪矣;双足软则颠仆多矣。
鸟师曰:吾见三骨不全亦有延龄者,又何故欤?
岐伯曰:三者之中,惟耳无完骨者亦有延龄,然而疾病不能无也。若囟门不合、膝盖不生,吾未见有生者。盖孤阳无阴也。
陈远公曰:孤阳无阴,人则不生,则阴为阳之天也。无阴者,无阳也。阳生于阴之中,阴长于阳之外,有三骨者,得阴阳之全也⑥。
【注释】
①鸟师:古人“远取诸物”,观察物类至微。鸟师,即管鸟的古生物学家。
②阴气者,真阴之气:即性命之“性”,即主宰形体之神。
③食母乳而阴乃生:母乳化真阴之灵液,远非牛奶所能取代。
④然亦必阳旺而长也:虽阳生于阴,但孤阴仍不长。
⑤其先天之阳气亏也:归咎于父母之养蓄不够带来之后遗症。
⑥有三骨者,得阴阳之全:阴为阳的先天。无阴即无阳,阳生于阴。阴即静,必阴极静极,转而生阳。人多忽略,每谓“生命在于运动”,不知运动必须消耗生命,何能再生生命哉?故对衰老病人不宜。
【直译】
鸟师请问岐伯说:初生的婴儿没有膝盖骨,为什么?
岐伯说:初生的婴儿不仅没有膝盖骨,囟骨、耳后的完骨都没有。
鸟师问: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说:这是阴气不足的缘故。阴气,是真阴之气。婴儿纯阳无阴,吮食母乳之后阴气才得以生起。阴气生起后,囟骨、耳后完骨、膝盖骨都会生长出来。生长出来的婴儿就会长寿,不能生长出来的就会夭折。
鸟师问:那些不能生长出来的是什么原因?
岐伯说:三块骨头属阴,得到阴气就会生长,然而也必然是阳气旺盛才能生长出来。婴儿阳气不足,吮食母乳之后三块骨头不能生长,是因为这些婴儿的先天之阳气亏虚。由于阳气已先亏虚,先天的阳气本身有了缺陷。吮食母乳,仅仅只能弥补后天的不足,因此三块骨头就不能生长出来了。这三块骨头不能生长出来,又怎么能够延长寿命呢?
鸟师问:三块骨头缺乏其中之一,也能够生存吗?
岐伯说:缺乏其中之一,都不能发育成完整的人。
鸟师问:请详细地解说。
岐伯说:囟门不合脑髓就会空虚,完骨不长肾脏就会亏虚,膝盖不生双足就会发软。脑髓空虚邪风就容易吹入,肾宫亏虚听力就会失聪,双足发软就会经常跌倒在地上。
鸟师问:我见过三块骨头发育不全,也有能够延续生命的,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在上述三块骨头中,只有耳朵旁边没有完骨的人能够延续生命,然而疾病也不可避免。如果囟门不合,膝盖不生,我还没有见过能够存活的,这是因为孤阳无阴的缘故。
陈远公说:孤阳无阴,人就不能生存,可见阴是阳的天官啊!没有阴,就没有阳。阳生于阴之中,阴长于阳之外。有三块骨头的,得到了阴阳的全气。
【笔者按】
人的躯体是阴,运动躯体的力是阳。阴阳相配,才是健康的人。婴儿初生,有阳无阴,得阴才能让躯体健康长大。
所以,中国生孩子的习俗是办满月酒,双满月酒,或是周岁酒,就是在一定时长下观察这孩子是不是健康,健康了,再办酒庆祝家里又添丁了。
所以说,古时的习俗其实就是反映着当时的人的思维逻辑,然后再代代相传。人们平常的俗语中,来自《黄帝内经》,《论语》,《老子》的,不胜枚举,这几乎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潜意识。
在本篇,讲了有三块骨头出生时没有,出生以后生长。这是每个孩子的一道坎,也是他们要长大成人,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考验。
这一篇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婴儿纯阳无阴,食母乳而阴乃生。也就是说的婴儿为“纯阳之体”。
婴儿为纯阳之体,这个说法有很多争论。《颅囟经》:“三岁以内,呼为纯阳”。《小儿药证直诀》:“小儿纯阳,无烦益火”。《医学源流论》:“小儿纯阳之体,最宜清凉”。小儿生长发育旺盛,其阳气当发,生机蓬勃,与体内属阴的物质相比,处于相对优势;在发病过程中,易患热病,阴津易伤,在治疗上不宜使用温阳药物。
但《温病条辨》提出异议:“古称小儿纯阳……非盛阳之谓,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
所谓纯阳之体,《道德经》第五十五章玄符中说: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如初生婴儿,赤条条一丝不挂,纯白无疵),毒虫不螯(螯音释,蜂虿蛇虺等毒虫以毒刺刺人叫螯),猛兽不据(豺狼虎豹等猛兽不敢用其据人之利爪),获鸟不搏(获音决,利爪抓人之鸟不抓人了)。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酸作(酸读作最,酸作喻生殖器之勃举),精之至也”。
就是说,有深厚德行的人,就像初生婴儿,毒虫不去咬他,猛兽不去伤他,获鸟不去抓扑他。
筋骨柔弱,但手握的很牢固;不懂男生交合之事,但小鸡鸡却很硬,因为精气充沛。这就是后世所说的纯阳之体。
道书上说,人是半阴半阳之体,纯阴之体是鬼,纯阳之体是仙。
人的意识分潜意识、常意识和元意识,元意识属先天,但是被后天的意识隐藏了,要通过学习道法来显示,称元神。
这个意识还分阴神与阳神。阴神是不能显化的,神通也不及阳神,阳神能显能隐,出入无碍。
所谓纯阳之体就是化尽一身阴气后的体质,就是丹功达到阳光三现后,婴儿显形。再进一步就是阳神了。《道德经》中描述的正是这种状态。但为何婴儿刚刚出世,便是纯阳之体?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
一个是道家说法:神有三,曰:本神,识神,元神。修阳神,是三神同修,把本神也练化而成气。此类为三神不分离。修阴神是在识神的基础上,抛去本神肉体,使之三神分离时识神维持而不失。修阳为仙,化气后为人体不失,三神合一,道之终极为羽化尸解。修阴为神,识神化气后不相离而登神位。并可借尸还魂,好似哪吒借莲花而成肉体。佛之终极为涅般极乐。
道家修炼的目标之一,就是抛开后天意识,得见元神(元意识),见元神便达纯阳之界,而婴儿刚刚出世,没有外界因素干扰,其所拥有的只有元意识,故而出来便是纯阳之体。
一个从医学角度解释:第七篇《红铅损益篇》:“男子阳在外,阴在内;女子阴在外,阳在内,首经者,坎中之阳也”。因为女子阴在外,阳在内的特点,于是第一次月经属于坎中之阳,那么在胞宫中发育了十个月的胎儿,他从母亲那里获得的便正是坎中之阳(不论婴儿性别),而坎中之阳又特别具有生育发育特长,故而婴儿出世,见风长。而婴儿的生长有蒸变特点,也正是基于这个理论(网上有根据婴儿蒸变理论,包含576天大小蒸的日期计算表,有兴趣可以参考)。
当然也有婴儿出生就阳气不足的(纯阳并不代表盛阳),这可能导源于母亲自身的损亏,致坎中之阳不足,生化不足(许多先天性疾病就落根于此,比如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个时候就可能出现本文所讲的三骨不生的极端现象。
许多先天不足的婴儿的抚养,就需要更多的医药知识了。
婴儿纯阳之体的特性,也直接与小孩成长发育相关,包括蒸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发烧,吐泻等症状,就不要妄用抗生素直折阳气了,纯阳不是盛阳,不要因为大人的简便,而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进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