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菩萨
——读武德平《我为父亲做蒸饺》
作者|段小芸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47516/b39719523c54fd35.jpg)
品读鉴赏作家武德平《我为父亲做蒸饺》这篇散文,启发心智,深受感染。她,宛如一条涓涓细流淌过心田,清新隽永;她,好似一首婉转悠扬的乐曲,安祥恬静。
这篇非虚构散文,主题鲜明,文风质朴,文笔优美,意境悠远,情思万缕。作者将自己如何给父亲做蒸饺的前后过程,描写得细致入微,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亲春阳和煦般的温暖和爱意。作者的拳拳爱心,殷殷深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德和境界得以充分彰显,使读者的思想和灵魂得到净化和提升。
《我为父亲做蒸饺》这篇散文,描写疫情期间的春节,因疫情阻隔了亲情的团聚,爱人去省城儿子儿媳那里过年,家里只剩下作者和90多岁高龄的老父亲。
大年十五,父亲想吃蒸饺,作者为了满足父亲的心愿,想方设法,外出采买饺子皮,亲自下厨,动手为父亲做了一顿美味可口的素蒸饺。父亲吃好后,倍感欣慰。同时,作者也为自己略尽微薄孝心而感到欣喜不已。
在武德平看来,他深知,他的孝心是对父亲失去老伴后最大的安慰和温暖。他的孝心、爱心、细心、耐心和用心陪伴,是父亲在耄耋之年不会感到孤独冷清,萧瑟寂寞。有子女的亲情陪伴,使父亲得以颐养天年的稳妥支撑。
武德平的父亲是一名高级农艺师,退休几十年了。他的退休生活,素简而丰富,每天就是吃饭、看电视、散步。身体硬朗,生活能自理。从这点上来看,父亲的快乐和幸福,是做儿女的最大福分。
父亲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有良好的素养,脾性温和,严谨自律,善解人意,谦逊随和,他在家里从不为难自己的儿女,不像有些老人退休后在家里没事找事,整天唠唠叨叨,数数落落,为一些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而不停地抱怨。有的甚至认为自己年纪大了,啥事都得让着他,顺着他,把自己那点钱看管得很紧。有的斤斤计较,自私自利,搞得家里鸡犬不宁,惹人嫌弃,进而遭到儿女的疏远,平白无故地失去了一位做长辈的人格和尊严。
平日里父亲吃饭从不挑剔,总是你做啥他就吃啥。正月十五这天,武德平又习惯性地问父亲:“爸,今天你想吃啥饭?
父亲想了一下,说:“你看有没有蒸饺,从外面买一点回来。”
父亲的心愿,就是他付诸行动的目标,他言听计从。可是疫情期间,大街上的饭馆商家几乎全关门了,他跑了多家,更别说买现成的蒸饺,连个饺子皮也没有买到。
这可怎么办呢?没有买到蒸饺,成了武德平的心事,令他十分沮丧而失落。
他不想让老父亲失望,于是他决定到小区附近超市去买。他见父亲整日宅在家里,年龄大了,很少外出活动。便决定带上父亲,顺便去逛逛超市,连买饺子皮,一举两得。
临走,父亲从口袋里摸出一叠钱,二十元的,十元的,一元的,足足有百余元。他对儿子说:“呃,去超市,你把这些钱拿着,看买些啥。”
武德平当然不会要父亲的钱。
但是,从父亲这个小小的举动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心地善良之人。他有退休金,考虑到自己年龄大了,吃喝用度都很简朴,平日里花销也不大,总想着把自己积攒下来的那点钱,顺势塞给儿子补贴家用。
作者寥寥数笔,通过父亲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细节,为我们展现出一个自尊自律,憨厚淳朴,仁慈和善,处处为儿女着想的慈父形象,让我们感受到父爱如山的宽广胸襟和博大情怀。
作者在写开车带老父亲去超市的途中,这段描写十分精彩,细腻生动,情意绵绵。
“我搀扶着父亲下车,帮他拿出拐棍儿,缓缓地上台阶,走进超市。我放慢脚步推着购物车,他拄着拐棍儿跟着我,步履蹒跚,东望望,西看看……”
作者在此处,饱蘸笔墨,心思绵密,情思涌动,爱意满腔,娓娓道来。他一连用了“搀扶、拿出、上、走进、放慢、推着、拄着、跟着、步履蹒跚、望望、看看”等,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运用几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写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为我们展现出一幅父慈子孝、和谐温馨的父与子美景图画。同时,真实细致地描写了作者的爱心、用心、操心、耐心,以及对父亲的精心呵护、滴滴关爱和款款深情。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读来令人感动而暖意盈怀……
尤其是读到“我放慢脚步推着购物车,他拄着拐棍儿跟着我,步履蹒跚,东望望,西看看”这句话时,令人不由得鼻头发酸,深受感染,内心如潮水般涌动,泪花闪烁。
作者放慢脚步,尽量让年迈的老父亲跟上他的步伐和节奏,不至于父亲年老体衰跟不上壮年的他而懊悔自责。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男人的细心入微和对老父亲深深的体恤和爱怜。
父亲拄着拐棍儿,跟着他,步履蹒跚。父亲颤颤巍巍,谨小慎微的眉眼和神情,就像小时候我们紧紧地拉着父母的手穿过马路;就像我们儿时跟在父母的身后小心翼翼、亦步亦趋一样。
好汉不提当年勇。谁没有青春年少的时候?谁没有健步如飞的时候?谁没有生龙活虎、连蹦带跳的时光?可是当我们的父母年老体衰之时,我们作为儿女的,就一定要停下匆匆忙忙的步履,放慢脚步,好让父母尽量地跟上自己的步伐和节奏。这样,父母便不会觉得自己拖累了儿和女而难堪,他们会觉得自己没有变老,还觉得自己有用。善待父母,赡养父母,这是我们每一个做儿女的一份孝心和义务,切不可粗枝大叶,马虎大意。
我在网上看到一则视频,女儿带着母亲外出,她叮嘱母亲站在原地别动,她办完事后立即返回。不长时间,当她办完事返回原地时,远远地看见母亲老老实实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不敢越雷池半步,东张西望。她花白的头发,焦急的眼神,站立在寒风中,等待着女儿回到她身边时的神情,令人泪目动容,心绪难平……
这则故事,说明我们的父母,为儿女操劳了大半生的父母,确实老了。子女的话,对他们来说就是圣旨,儿女就是他们后半生的靠山和精神支柱。因此,让“你养我小,我陪你老。”真正成为我们做儿女的善意、良知和行动,成为社会道德的标杆。
所以,我们一定要善待父母,关心呵护父母。有一句话说得好,儿女最大的孝心,不仅仅是给父母吃好的、喝好的和穿好的,而是作为子女从不给父母脸色看,不忤逆父母,不让父母生闲气,心情舒畅,对待父母要和颜悦色。不给父母脸色看,不让父母生气,比给父母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游山玩水,不知要强十倍百倍,甚至千倍万倍!
然而,武德平就是这样有爱心的大孝子。像他这样尊敬父亲、爱戴父亲、善待父亲的子女,在当今社会,的确精神可嘉,难能可贵。
武德平把饺子皮买回家后,亲自动手洗菜拌馅,给老父亲做蒸素饺。
“洗了一把韭菜,打了四个鸡蛋,泡了一撮黄花菜,煮了一小把细粉条,把韭菜、葱、黄花菜、细粉条切碎,把鸡蛋炒了剁碎,拌在一起,放了食盐和十三香,然后泼上热油,搅拌均匀,做成了蒸饺的馅儿。”
作者心思细密,耐得住麻烦,他一个大男人真可谓聪明绝顶,别具慧眼,把厨房女人干得活儿,也能做得十分拿手漂亮。
特别是他拌得蒸饺馅料,食材种类繁多,营养丰富,色泽明艳,色香味俱全。而且他心灵手巧,无师自通。包得时候,还特意把每张饺子皮在手指间捋一捋、拉一拉,为的是让皮变得更薄一些、更大一些,那样蒸出来的蒸饺,从外观上看,就会有馅儿若隐若现的透明感。皮大馅多,外形美观,令人食欲大增。
熟练地包完,上锅气圆后再蒸15分钟。开锅,香喷喷、热气腾腾、皮大馅多的素蒸饺出锅啦!
嗨!36个蒸饺,再配上油泼蒜蘸汁子,父亲一下子就吃了16个,比平时多吃了三、四个的蒸饺。36个蒸饺,他与父亲吃了个光光净。
这时,父亲吃完蒸饺后欣慰的眼神映射着整个世界。父亲心满意足,作者的仁慈和孝心也圆了父亲吃蒸饺的一个梦想。父亲一定既为自己儿子的孝心而感到欣慰,也为这个盛世和谐的社会尊重老人、关爱老人、呵护老人而感到欣慰。
对于作者而言,他是一个大男人。假设他对父母没有孝心和耐心,他则完全可以说,我是一个男人,我不会做蒸饺,我不愿意下厨,太麻烦了,回头带你去外面餐馆吃等等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借口,来搪塞,来推阻,来婉拒。而且针对此种情况,有些儿女还会在心里厌烦父母给他们找事,出难题。心想随意吃饱就行了,还点啥餐呢?整天啥活儿不干,还想着吃这,吃那的。讨人嫌!
但是武德平就不是那样的儿子。
他有良好的个人素养,有良好的家风家教和家传。他为人热情坦荡,豁达开朗,心地善良,敦厚淳朴,乐善好施。对朋友,对同事尚且如此,豪爽仗义,诚挚友善,乐于助人,对待自己的父亲更是不在话下。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对父亲的精心呵护,热切关爱和拳拳之心,款款深情,使父亲在母亲去世后得以安享晚年,无后顾之忧,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家风家训和家教,无论到了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丢掉,都不能忘记,而是要进一步发扬光大,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让尊敬长辈,善待父母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精神财富和无价之宝。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我们自己,为自己儿女树立好榜样。家有一老,胜过一宝。有人说得好,老人是家里的宝,是一道防火墙,预示着我们正值壮年,永远不老,青春年少。
行文至此,耳畔突然回响起祁隆那首旋律优美、触动心灵的歌曲《阿爸阿妈》
“阿爸阿妈
给我温暖的家
太阳一样
一样的爱啊
抚养我长大 长大
阿爸阿妈
我心中的菩萨
月亮一样
一样的爱啊
伴我走天涯
我的阿爸
我的阿妈
孩儿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就像满天的星星啊
闪耀着您对我爱的光华
……
父母如同太阳和月亮一样给予孩子无尽的爱,这种爱是世界上最真挚和最珍贵的情感,没有之一。
因此说,父母才是我们一生要膜拜的佛,要敬仰的菩萨。不像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到处烧香拜佛,而对生养自己的父母,嫌弃,不耐烦,说话恶声恶气,横挑鼻子竖挑眼。不好好赡养父母,不好好善待老人,这是有悖于人伦道德和修养的不义之举,应该遭到唾弃和社会道德的谴责。让父母亲体面而有尊严地活着,是我们作为儿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只有像武德平那样,善待自己的父母,尤其是在父亲或母亲一方去世后,孤独冷清之际,更要拿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一份善心,一份耐心,去善待老人,多陪老人说话,消除老人的孤独和寂寞。老人一切皆好,便是儿女最大的福报,子孙后代才能受到庇护,诸事顺遂,福寿安康,喜乐无边。你的人生和事业才能出彩,一顺百顺,散发出熠熠生辉的光芒。
《我为父亲做蒸饺》这篇散文,言简意赅,内蕴深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深沉隽永,感人肺腑,我们被作者那份真挚而坦诚的亲情和爱意所撞击,所包裹,所深深感动。
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勤劳善良、宽厚正直、扶正扬善、孝老爱亲,这些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共同美德,弘扬正能量,传递真善美。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让我们好好珍惜与父母共度的每一寸光阴,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恩回报他们的爱和付出,珍惜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时光。
父母,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永远要奉若神明的一尊佛,一尊菩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