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因“安史之乱”流落到了成都,在朋友帮助下于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草堂。这里溪水长流,环境优美,成了杜甫一家人的安身之地,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不到四年,创作了二百多首诗。今天读的《江畔独步寻花》就是此间所作。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江畔独步寻花》七首一口气读下来,就能感受到杜甫步入人生晚境时对春天的欣喜、眷恋、慨叹,有不羁的“颠狂”,更多的是“怕春”的悲凉。
第一首写恼花。花恼人,花更惹人。花在江上,花影媚水。“颠狂”二字把诗人的情态刻画的尽致。随即写觅伴赏花,“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明写这位爱酒伴是出饮或者是赏花去了。七首绝句写寻花,贯穿了“颠狂”二字,这第一首是解题。明人李沂评论说,“漫兴寻花,颠狂潦倒,大有别致奇趣,想见此老胸中天地”。
一般人在春天赏花一定是惜花、爱花,惜春、爱春,可杜甫开篇却写“恼花”,接下来第二首就说“怕春”了。说你看那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浣花溪一片花海。而我脚步歪斜地走入其间,心里其实是怕春天的。不过,花添诗情酒意,不在意自己已是白发人,自然合乎情理。
第三首诗的起句是写静态,说深江岸边静竹林中住着两三户人家,撩人的红花映衬着白花。“多事”又是从前面花恼人而生发来的,前后辉映。后人评说“红花、白花,人所不屑道,而添上‘多事’便奇。”末二句抒情,把春光拟人化。“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似乎有所妙悟,也似有所解脱。
第四首“东望少城花满烟”从近处的花开始写向远处的花了。这时诗人又想象成都少城之花(成都原来就有大城和小城之分,小城就在大城的西面),“百花高楼更可怜”。这一句让人想起他的名句“花近高楼伤客心” 。当然“可怜”是可爱之意。前四首句句不离花,句句不离酒。诗人更用恼花怕春之名、癫狂欲诉之态,说明眼中、心里还是有着几分醉意的。春光固然醉人,但诗人心中之醉中失意更甚坐。
第五首写黄师塔前看花。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又困又懒沐浴着和煦春风。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前四首极写了花之繁盛,第五首却突然笔锋一转。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应接不暇。“开无主”自由自在地开放,陆放翁有“寂寞开无主”,原来杜子美这里早有“欢喜开无主”了。
第六首写寻花到了黄四娘家。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都跃然纸上。这是组诗中被后人传诵最多也是最好的一首。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花是什么样呢?“千朵万朵压枝低”,“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一个压字,一个低字,让景色历历在目。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第七首“不是爱花即欲死”。痛快干脆,毫不藏伏。并不是说爱花爱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尽时迁老境来,将诗人花到盛景怕落花的惜春、怜春心迹坦露出来。
这样从恼花、怕春到爱花、惜春,从醉步癫狂到独步追寻到无限感慨,就有了将自我与春天融二为一的杜甫,就有了“语不惊人死不休”让后人高山仰止的杜“诗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