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悦史君的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过很多名士,陶渊明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位,他写的一篇篇田园诗作,让人对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充满了向往。
然而,陶渊明绝非一开始就准备隐居的,作为长沙郡公、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陶侃的子孙,他也曾想建功立业,恢复祖上的荣光。
陶渊明曾写过一首名为《命子》的长诗,不仅对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大书特书,还将祖宗追溯到了唐尧时期,极尽渲染夸耀之能事。
这首诗虽然是陶渊明勉励长子陶俨的,让他对陶家的辉煌有所了解,树立远大的志向,但其实也是说出了陶渊明自己的心里话,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悲叹。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他常常提起的榜样,陶侃出仕前身份低微,为官后也是历尽波折,直到在八王之乱中屡立军功,开始崭露头角,东晋建立后更是多次参与平定叛乱,最终位极人臣,“ 滕妾数十,家僮千馀,珍奇宝货富于天府。”
陶侃去世后,他的子嗣大多仕途不顺,要么获罪被杀,要么自相残杀,陶氏家族开始有了分崩离析的迹象。
陶渊明的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但一生没有留下任何具体事迹,陶渊明曾说他是“直方二台”,可见他在官场上并不如意。
陶渊明的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但他很早就去世了,并没有给陶渊明留下多少财富,陶渊明的生活也就越发困窘。
陶渊明的母亲孟氏,是名士孟嘉的女儿,而孟嘉的妻子则是陶侃的第十个女儿,陶渊明也算是近亲结婚的后人了。
陶渊明没有自己的亲兄弟,只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 ,这样的身份,让他对振兴家族有强烈的使命感,但陶渊明还要承担作为独子的家庭责任,中年时多次出仕却未能如愿,除了想要恢复家族的荣光,恐怕还有不少是养家糊口的需要。
陶渊明曾在浔阳的陶氏宗祠,见过前来祭祀的长沙郡公陶延寿,陶延寿是陶侃的嫡子陶瞻的后人,几代人一直继承爵位,陶延寿还曾跟随大将刘裕征讨后燕。
陶渊明比陶延寿长一辈,在临别之际写了一篇《赠长沙公》,其中有“爰采春华,载警秋霜,我曰钦哉,实宗之光”等语句,来赞美陶延寿对祖业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仕途黯淡的感叹。
陶渊明还有两个叔伯兄弟陶仲德和陶敬远,但这俩人一生也没有什么作为,无法给陶渊明提供什么帮助。
从陶氏家族的实际情况来看,陶渊明确实需要在官场上有一番作为,来重新恢复祖上的荣光,但今非昔比,他没有曾祖父陶侃的时运和才能,也没有非常赏识他的大员,在一次又一次的仕途无奈后,最终留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决绝,率性地过起了清贫的隐居生活。
这种生活当然不是陶渊明一开始的所想,毕竟无论是诸葛亮还是谢安,隐居的目的还是希望有更好的出仕机会,但陶渊明已经看透了时局,而当时处于晋宋更迭的废黜时期,陶渊明的归隐,反而成就了文坛上的传奇,也是一个非常伟大的选择。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悦史君新书《大汉史家:班氏家族传》欢迎阅读评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