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拓展阅读环节,为丰富素材,弥补学生抽象思维的不足,教师可以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合理运用网络教研平台,将阅读教学与网络教研进行有机整合,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尝试应用网络教研平台进行拓展阅读,利用网络平台巨大的知识储备,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引导学生进行关于课文写作背景的探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利用小组互助探索,保持学生学习热情,实现有效阅读。我以学习《论语》四则为例,谈谈如何利用网络教研平台指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教学思路流程图一、架构情景,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探索。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只有调动学生探索一篇课文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但很多时候,学生由于年龄,经验等种种因素的限制,难以与课文产生共鸣。在本课中孔子的儒家思想及周游列国传播学说的行为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故难以调动学习兴趣。但我们可以从当时的大背景入手,帮助学生了解当时孔子生活年代,再出示地图,为学生讲解当时的各国形式,引导学生探索孔子周游列国原因,学生最后学习全文,对孔子的儒家思想有了简单了解后,学生自己找到了答案:当时各国争霸,礼乐崩坏,人民苦难,他想找到一个肯奉行他理论的国君,施行他的仁者爱人。学生解决问题后,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升华主题:理想与实践二者均不可偏废,鼓励学生向着理想迈进,这样设计,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成为学习节奏的主要把握者,教师则在主要环节起到引导作用。
二、确定主题,众志成城学生查找资料。
在了解课文的背景后,再播放有关孔子生平的有关记录片,真实的画面、深情的讲述,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在短片结束后,我抛出问题“关于孔子,大家还想探究哪些内容”学生兴致盎然,通过师生共同的讨论,我们确立了三个主题:孔子周游列国的路线、孔子周游列国路上的故事、孔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在确定主题时需要注意各个主题间关联性,以便学生知识网络的形成。随后,将本班每四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在小组内讨论安排查找时间、地点、记录、整理等事项。怎样运用网络快速查找所需资料呢?在当前的条件下,只能通过百度直接上网查询,但网络内容纷繁复杂,学生容易迷失自我,我设想可以根据选择合适的网络平台,联合其他语文教师,将优秀的教学资料上传其中,将视频、文字等内容综合起来,使学生查询资料更方便、快捷、安全。
三、小组交流,化零为整学生整合信息。
学生明确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后,有的小组成员统一行动,共同搜索、浏览、挑选有用信息,有的小组分头行动,自己浏览信息。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同学们都将自己选取的信息或是摘抄、或是打印地呈现在小组内,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了有效发挥。由于学生个体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最后的整合环节不可或缺,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各小组长负责与组员共同讨论,将重复信息整合、无用信息删除后,制作成小组研究成果:word文档、演示文稿上传。教学实践中还有个别小组查找到了有关视频资料上传。此时,传统师生间的交流已经成为了人机间、生生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增强了学生间的写作交流能力,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学生阅读成果汇报四、媒体展示,集中评价学生阅读成果。
通过各小组成员努力,一份份精美的成果被“晒”到了我们的班级QQ群上,演示文稿中具体、清晰的孔子游学路线图,配以孔子在途经各个国家发生的趣事,为同学们展开瑰丽的春秋画卷同时,也4帮助同学们了解、理解孔子传道授业的一生,学生深受这种精神的鼓舞,纷纷发言讨论,还有的同学找出了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相关视频内容,并与今天耳熟能详的“三人行”等论语金句联系在一起,更深刻地理解了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有关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如:孔子自嘲、因材施教、孔子离鲁时歌等更是为同学们喜爱,讨论得热火朝天。在展示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学会了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同时创新能力、语文素养都得到了提高。
五、总结反思,再接再厉探索改进方法。
网络展示、讨论、评价节约了课堂时间。而且将语文学习延伸到了课外,既帮助学生有效的构建了第二课堂,又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地进行其他课文的拓展阅读,需要教师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资料的阅读,你有哪些收获?哪些地方还能改进?”引导学生从研究主题的确立、小组合作的分工、课外资料的展示、课外阅读时间、方式的选择等方面谈收获和改进策略。把这种学习方法运用到后续课文的学习当中,解决新的问题。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教师之间也可以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教师小组总结反思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开展拓展阅读,改变了传统教育中的学习方式,学生借助网络,可以自主选题、收集资料,创造性地运用信息,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 但它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全新的服务,为我们的教学拓展提供全新的思维。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积极推动改革,让自己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打造新时代教学氛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