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
《静女》教学思路之我见

《静女》教学思路之我见

作者: 偶偶_baf9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22:44 被阅读0次

    《静女》是《诗经》中的名篇,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经历。全诗以男子的口吻写成。实诚的男孩子见美丽的女孩久候不来,急得抓耳挠腮,走来走去,就是不离开约定的地方。原来啊,女孩子不是没来,而是悄悄地躲起来,考察男孩子的反应。后来啊,女孩子送了象征爱情的信物给男孩子,两情相悦的爱情大概就是这个模样吧。

    教授这首诗,遵从诗歌本身的特点,在读准字音弄清句读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描绘出诗歌所呈现的三个画面,总结静女和男子的形象,感知两人纯静美好的爱情,是我们教学的一般步骤。那么,怎样感知这种纯美的爱情呢?抓住诗歌中静女送给男子的彤管和荑草来分析啊。这种包孕了抒情主人公主观情感的物象,我们把它称之为意象。至于彤管和荑草为什么象征婚恋爱情,那又可以去追溯一下它们的文化源头。

    类似的意象在《诗经》中还有吗?本来选了《子衿》。因为学生学过《短歌行》,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有了解。但《子衿》中青青子衿和青青子佩借指的是女主人公思慕的心上人,和《静女》借物言情不一样。后来想想选择《木瓜》会不会好一点。当然这首诗是不是爱情诗,还存在争议,但借物表达爱(可能是爱情,可能是更广泛的友情)是肯定的,这一点与《静女》是一致的。

    另一个思路,就是讲爱情的不同结局。《静女》很可能是初恋或热恋,是两情相悦;《子衿》讲女子苦等男子不来,估计这男子不爱女子,因为如果他真爱她,不会让她久等,那就是单相思;《氓》则讲了一个女子和男子从热恋到婚变,再到被男子抛弃的故事。女子爱得勇敢,却也爱得太傻,回顾自己与男子的婚恋经过后,决绝地离开了男子。女子的选择无比正确,遇到错的,赶紧回头,伤愈后,擦亮眼睛,依然相信期待新的爱情啊。

    这三首诗歌,再加上现代诗歌《致橡树》和鲁迅先生的小说《伤逝》以及演讲《娜拉走后怎样》,可以把它们整合成一个专题进行教学,可以抓住诗歌意象去解读诗歌的情感内容,也可以从诗歌中所描绘的种种爱情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当然这未必有用。因为有很多事情非得自己经历过才会明白。

    该自己走的路一步都不会少。

    还有一条思路,就是以爱情这个话题导入,谈《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同样也是我国文学的源头。《诗经》中描绘的这些先民的爱情对后来的文学作品有没有影响呢?据说那是一个少有束缚的时代,后代描写爱情的作品,比如《牡丹亭》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是先民作品的影响呢还是爱情这种情感本身的内核就决定了它的生死不渝无可阻挡呢。这也是一个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静女》教学思路之我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vf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