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人人有,名家当不同
文/石岩磊
石岩磊/顿悟人人有,名家当不同著名画家范曾在一期访谈节目中讲述了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1970年,他32岁时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进行思想改造,有一天,水性并不好的他见一群孩子在水塘边游泳,便放心大胆地下了水,可没成想塘中间深不见底,他手忙脚乱中开始下沉,多亏路过的人将其救起才幸免于难。 “我当时只抽几分钱的烟,可那次大难不死后立马买了包几毛钱的‘牡丹’烟。”
大概许多人有过类似范曾的感叹,或是一次车祸,或是一场大病,也或者是一次地震,人们在劫难过后似乎不约而同地看开了许多,感觉所有的财富、地位、名誉倏忽间便轻如鸿毛了,而生命则变得重于泰山,但所不同的是,有人开始重视锻炼注重养生,有人开始珍视亲情珍重友谊,也有人开始沉溺享乐玩世不恭。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分化呢?
原因可能还得从“顿悟”找起。顿悟是个佛教名词,指对真理的突然觉悟,而对于常人来说更多是在经受一场突变后的幡然醒悟。变故让人们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可由于阅历、观念以及视角的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会千差万别:劫后余生让大部分人看到了生命的脆弱而想要倍加珍惜,患难与共令许多人望见了情义无价而懂得感恩,死里逃生也使有的人感到虚无而放荡不羁。
之所以出现“一枝多花”的情况,不外乎是眼光的落脚点各异造成的结果:投射到光明灿烂的未来,即能激发出对生活的热情;专注于现实客观的今天,就可涤净虚华脚踏实地;而停留在晦暗的昨天,便只会徒留悲叹放任自流了。可见,信心来自不灭的憧憬,坚毅源于无悔的坦然,而放荡出自恣意的贪欲,由此演绎出多种人生信条。
心存美好才能无惧沧桑,安分守己即可从容不迫,而贪慕虚荣终将毁誉参半,范曾便是个典型例子。尽管他已名满天下,被冠以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等多个名头,可对他的评议始终冰火两重天。李苦禅称其“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而钱钟书评价他为:“画品居上之上,化人现身外身”。
人无三六九等,品有上中下分,从范曾口述的往事中,我们即可窥见其内心的真容。绝处逢生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品尝未享之乐,便注定了其快慰人生的潜意识,就不难理解他为何能检举导师几百条罪状,为何可以夺好友之妻了。尽管才华与人品并不能划等号,我们也无需用品行给艺术分类,但名人的言行一定会影响到公众的价值取向。
如果仅是朋友间的拉家常,“范大师”的话并无大碍,可当他满面得意之色回顾过往时,是否意识到自己所谓的“顿悟”并没有多少禅机,只不过是一种下意识的本能反应而已,而将它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去给观众灌输,是不是多少显得有些浅薄滑稽可笑了呢?顿悟人人有,名家当不同,尤其是在镜头前炫耀时,理应慎之又慎啊。
2019.10.30
石岩磊/顿悟人人有,名家当不同 石岩磊/顿悟人人有,名家当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