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受人影响,突然对广东煲汤感兴趣。并且说干就干,在当当网上订了本《煲好汤》。这本菜谱图文并茂,我很快就跃跃欲试。
里面的汤品是按季节来介绍的。我马上翻到现在5月前后的地方,果真有十六七道汤的做法。我目前最感兴趣的是“丝瓜草菇滚鱼丸”,还有“赤小豆冬瓜生鱼汤”。可问题来了,我冰箱里面还有几条黄瓜,几根香肠,我得先吃完才能再定上面两道汤的食材。再仔细研究这两道汤的材料,发现我冰箱还有很多肉,虾……鱼也有,但是是小黄鱼,不适合做汤。难道我不先吃冰箱里面的菜,而是为这里的食谱重新买食材?
我顿时纠结起来。如果要等冰箱的食材差不多了,我估计起码也要三个月以上了。
要不要特意为这两道汤去买食材,我下不了决心。这个时候就发现这种菜谱的缺点了。如果菜谱更注重讲方法论,注重养生理论,我可以用到任何食材上该多好。我发现自己更想要一本书,是教我做汤的态度和方法论,我能够遇到什么样的食材都可以发挥就好了。
其实,我这里遇到的问题才是生活中的常态。特意为了某个食谱去配齐所有的食材,然后照葫芦画瓢去烹饪,这似乎是非常有闲的时候才可以做得到。大部分时候,我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打开冰箱的时候,面对剩下的食材,做一道像样的汤品。
这好比我们生活中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也许理想的汤品就是食谱那样的,但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总是不太一样,我们无法丢掉实际生活中的选项,专门为了理想去配齐所有的素材。要想融合理想与现实,我们需要一种态度,一种处世的方法。这样,我们在现有的情况下,做出最接近理想的一道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