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体科局局长想给女儿补课可校外补课机构价格昂贵,且都是校外讲师,对学生的了解也远远少于学校老师,针对性有多大,真的值得怀疑。但其朋友、下属说这很有效,他半信半疑。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风就是父母的焦虑,就是“公民同招”、“摇号招生”的解药,也都无法去风止焦。有一天我们几个同事小聚,我听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某个地方的教育工委书记与朋友闲话时谈论一件阔心的事,他最近按上级要求,严查教师有偿家教,没想到把自己绕进去了。
事情是这样的:书记的女儿上初中了,学习成绩也不如人意。全家人都很着急。老婆与女儿总是想委托老师补课。但是,作为书记的他,不可能白天严打带薪家教,晚上又请有偿家教吧。不请家教家中的大母老虎与小母老虎,要吃人,请家教吧自己这个当书记的带头违反政策?
他的朋友给了他一个小妙招:如果你不付辅导费,不就可以了吗。当有人问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你的女儿是无偿辅导,这是老师的责任。这样即省钱,也不违规!老师为书记的女儿补课他也一定乐于奉献,还能讨得老婆与女儿的欢心,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这当然是个笑话。
瞻前顾后,前思后想,不能邀请在职老师。看来以书记为代表的家长们只能将孩子送出以市场为导向的学校补习机构。但是,书记对此表示怀疑:价格昂贵,这是不用说的,所有校外机构邀请的都校外讲师了,他们对学生的了解远远少于学校的老师。补习怎么可能有可以针对性?其他人说这有效。他对此表示怀疑。
教育工委书记给自家孩子们报补习班,真的很讽刺,但可以理解。可怜父母心,如果你和我是书记,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你能淡定吗?如果系统内的资源不能被触及,我们只能寻找系统外的通道。父母花更多的钱。K12之流就会赚更多的钱。近期来几大辅导机构更是水涨船高,市值几百亿甚至几千亿,服务是“四足吞金兽,财源滚滚来”。
教育工委书记对子女的教育都是如此不安,何况一般家长呼?
系统内教师有偿辅导,“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包括:教师私下开小炉子,加长上课时间变相形补课,假期校外补课,一起组织补课,采取多种形式逃避上面检查。许多家长同意带薪家教并为之辩护:老师们在业余时间付出了额外的劳动,收取费用无可后非。家长和老师双方甘心情原,主管当局不应干预太多。
这是对行业规范的误读。老师开滴滴,送外卖,或者做其他事情来挣外快。教育局不应管非工作时间的事情。然而,课外带薪家教是工作行为的延伸,实质上是对职业便利的滥用。教育局应该负责。
从某种程度上讲,有偿家教具有显著的共享经济特征,即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如:课余、假期,教室无论如何是空的,学校补课不需要另租地方;教师无论如何是闲置的,可以创造附加价值。
因此,我们看到,除少数著名教师外,在系统中的教师辅导费用,通常低于市场型校外机构的价格。后者的场所和人员需要专门设置,成本较高,所以收费自然要高于教师辅导费用。
至于有偿家教的情况,教育主管部门不可能不知道。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不想管它。家长有需求,教师有热情,学生的成绩得到优化,也有助于提高教育局的政绩。这相当于实现了家长、教师、学生和教育局的四赢。为什么不呢?
然而,这种“胜利”只能是片面的和局部的。有家长反映,在有偿辅导方式的支持下,个别老师对学生区别对待,注重自己的客户学生,忽略非客户学生,对非客户敷衍了事,缺乏积极性。在传授知识点时,个别教师故意打埋伏,以促进课外业务。从长远来看,什么是公平?不是所有参加有偿家教的老师都是这样,物质决定意识,钱包就影响脑袋,很难假设老师能在课堂上做公平公正。
在有偿家教的问题上,利益博弈的格局非常复杂。在这个游戏中,各部门有各自的利益,教师有自己的想法,个人有自己的计划,每个参与者都想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家长方面:我家孩子向参加了补习,其他孩子没有参加。这相当于我的孩子抢跑的时候占了先机。我家孩子没有参加补习,但其他孩子参加了,等于还有跑,别人就冲过起跑线了。所以我的孩子不想报,也得报。
同样是补习,如果你在找在职老师,你可以互相了解,并得到一个好的价格。还有助于增强彼此感情。如果你正在找一个课外机构,你将无法谈论它价。纯粹的买卖,不会有半丝人情。有些家长补不起,直接举报,把大家都拉回起跑线,重新开始。
老师层面的博弈:我不搞有偿辅导,其他老师做,我赚的钱少,而且班级的成绩也有可能落伍,影响绩效评估,我该怎么办?要么跟着弄,要么锅甩给市场,并引诱父母带孩子去报补习班。我在捡便利。
教育局与学校:在内部,如果每个人都搞课外辅导,就等于实现了新的公平。如果有的搞,有的不搞,只要不搞的不举报,学校和教育局就可以不管。如果有人举报,它们就必须处理,维持所谓的公平性,外部,无论自己组织中有多少老师如何组织有偿辅导,辅导的结果是,学校的整体改善,对该地区的总成绩将是有益的,成绩不会越补越差?只要没有人抱怨,学校和教育局为什么要去管对自己有利的事呢。
基于上述博弈模式,我们可以看出:当没有人举报或者上级不认真的时候,那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偷偷地打着利益最大化的算盘。一旦投诉或接受专项检查,他们只能暂时收起小算盘,但在短时间内,骨灰会复活,利益最大化的算盘就会打得山响。
目前看来,对有偿辅导的严格检查可能会在将来成为常态,但调查和惩罚的主体是教育主管部门,该部门仅有权管理校长和教师。至于父母如何带孩子去寻找其他人来辅导,他就无权管理了。
可以预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校减负+校外加负的双轨并行的局面将大行其道,校外机构业务蓬勃发展。树欲静,风不止。这风家长头脑中的焦虑之风。这种焦虑即使是使用“公民同招”“摇号招生”的猛药也无法,止风镇焦。
这只是我的一点看法,不是什么结论,亲爱的读者有什么看法也可以在讨论发表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