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与爱

作者: 柒色堇 | 来源:发表于2019-06-06 08:01 被阅读0次

            最近在看一本书,叫做《规矩与爱》,有些感触,不吐不快。

    远行的小舟

          书中有一个例子,让我尤为震惊。它说犹太人笃定孩子首先属于上帝,其次属于以色列民族,然后才属于家庭。所以教育孩子人人有责。一个在中国长大的孩子回到以色列以后,母亲一面终日劳苦维持生活,一面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为孩子准备一切可以准备的东西。结果有一天,邻居劈头盖脸地训斥她的大儿子,你应该帮着母亲分担,不能像废物一样。之后又训斥妈妈,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这样的观念在我们目前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是又觉得这种深入人心的观念简直太棒了。如果教育不是一个家庭或者是一个学校的责任,上升到一个民族,一个民族的每个人身上的时候,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事情。没有什么事不关己,没有什么多管闲事,你做得不对,所有人都可以帮你纠正,拉你回到正常的途径。不由感叹犹太民族的智慧。

            在西方好多家庭观念里,家长是担任着管家的角色,孩子于我们来说只是临时保管,我们要当好管家的职责负责尽心地管好,但不能占有,不能认为是个人私有财产。

    卷起的海浪

            我们要于孩子一同成长。爱默生说过,婴儿期是永生的救世主,为了吸引堕落的人类重返天国,它不断来到人类的怀抱。

            孩子确实是一张白纸,我们是涂鸦的人。孩子的性格形成,情商的高低,很大程度的影响来源于我们。我们都期待孩子能有个高情商,但其实是作为父母情商提高了,孩子才能自然而然的提高。规矩与爱,就仿佛太极阴阳图,即相互对立,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规矩中知晓爱,在爱里懂得规矩。我们需要对孩子做得其实不是严厉,是严格。即让孩子满足爱的需求,又让他们明白规矩的重要性。

            这种爱与规矩的实例最为典型的例子就如像陶行知老先生四颗糖的故事。一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看到学生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在校长室里陶行知并没有训斥他,而是给了他第一颗糖,奖励他准时守信;接着又给了他二颗糖,奖励他在被制止后,立即停止了用泥巴砸人,夸他是个听话的孩子。接下来给了他第三颗糖,因为陶行知了解到,是因为那个同学欺负女同学他才砸对方的,陶行知奖励他正直善良。到这里时,那孩子开始流眼泪,说:“我们都是同学,欺负女同学用泥巴砸总是不对的。”于是陶行知又给了他第四颗糖果,奖励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训斥也让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是赏识教育的魅力。看规矩和爱,也并不总是对立。只有把握好分寸,该立规矩时不妥协,该爱的时候好好爱,孩子一定都可以感受。

    参天大树

            教育孩子没有捷径,唯有我们彼此成长,方能看这一路的碧海蓝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规矩与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ty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