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念无明》从戏院走出来,静静走了好长一段路,朋友还是忍不住说,让我抽根烟吧,太压抑了。
已经很久没有看过一部这么真实的虚构故事片。我甚至认为这是近几年我看过的最棒的讲香港本土生活的电影,没有惊心动魄悬念重重的情节,没有刻意堆砌的金句和不自然的笑点,不煽情不浮夸地表现家人、恋人、友人与邻里人,讲述的就是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小市民生活。而那种压抑的情绪从头慢慢溢至尾,到最后感觉胸口被重石压着,情绪却无法喊出来。
影片话题是躁郁症,情绪病的一种,而情绪病在我眼中是一个很香港的病。毫不夸张地说,过去一年在港铁上我每两个月都会遇到一两个自言自语的香港人。他们多数都比较年长,男女都有,对着空气指手画脚,情绪激动,念念有词,而且基本上都在骂人。期初我是惊讶的,担心他们这样一个人坐地铁真的没事吗?发现周围的人面无表情,不知道对他们来说是不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高消费低质量的生活,讲真,不跌入情绪低谷真的很难。
眼中的香港人处理情绪的方式有四种。第一种有强大的内心,自己消化,负能量几杯下肚,不给他人造成负担;第二种会据理力争,最大化争取自己的权益;第三种是如易燃物一样直接爆发,口快心直,可参照某些茶餐厅服务生出名的态度;第四种选择逃避,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面不改色,眼不见为净。
与其说《一念无明》是一部讲述情绪病的影片,不如说是在反思在压力下逃避问题的现状。主人公阿东是一个躁郁症患者。他生在一个破裂的家庭,父亲为了逃避母亲怨天尤人的暴躁脾气抛弃了这个家,从小被宠爱最多的弟弟逃避这个恶劣的家庭环境去了美国再也没露过面。阿东没有送母亲去养老院,而是尽孝尽责地照顾生病的母亲,然而母亲并不领情。后来阿东因为错手弑母被送进了青山医院,也就是香港的精神病院。
阿东爸爸在片中重复很多遍一句台词,“其实做个扑街好容易。”遇到不想面对的事情,一走了之就可以了。一直没有逃避问题的人,却是大家眼中有病的阿东。阿东从青山出来去了好友的婚礼,指责宾客只顾谈论婚戒及排场大小,却无人尊重在台上的新郎新娘,但这样真实的阿东却得来所有人的厌恶。未婚妻在教堂里看似忏悔宽恕阿东,实质流露出了对阿东的所有憎恨,也成为了压死阿东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躁郁症再度爆发,躲在超市爆食朱古力。网友拍下的短片疯狂流传,媒介的作用让住在劏房中的邻居也想赶走阿东父子。少数裔邻居一语中的,“他只不过需要一点空间。”独居老人接话,“在香港,最没有的就是空间。”
其实这些原本都是互爱着的人,最后变成了互相伤害。在狭小的空间里,放大了无限的压抑。
所有的角色都过得很不容易,认真去想其实他们没有一个是恶人,只不过在面对不想承担的困难和责任面前,变得软弱变得自私,变得“无明”,选择逃避。新婚的友人在金融业裁员又要求业绩的压力下选择轻生,远在美国的弟弟在父亲无助的时候选择打钱而不再回来香港。似乎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问题。如果最初阿东也选择逃避,把脾气暴躁的母亲送进养老院,也许这一切悲剧都不会发生。但是阿东没有逃避,他选择了去面对,最后成为了人人避开的精神病患,连父亲也在枕头下面备着一把锤头提防。躁郁症的英文是Bipolar Disorder,即使阿东强调自己是可以“有Order地去Bipolar”,这个世界除了劏房中的小朋友,没人相信。
逃避了大半辈子的阿东父亲在精神病患者家属互助小组中被劝,“你可以跟医生说他有自杀倾向,就可以送回精神病院了。”父亲最后没有这么做,做了大半辈子混蛋,丢下了这个家庭酿造了现在的悲剧,他问大家,“其实,係咪咩都可以判比人?”
《一念无明》阿东父亲做一个混蛋太容易了,只要把责任推卸,外判给别人,闭上双眼装睡,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顾。
这不仅是香港这座城市存在的问题,只不过香港逼仄高压的环境容易把问题更显易地暴露出来。这个社会的弊病其实也有你我的一份。影片中的每个人其实也都是我们自己,想要29岁结婚而怨恨阿东耽误了自己的未婚妻,看到阿东在超市吃朱古力只想着自己儿子的单身妈妈,得过且过的精神科医生……每个人也都只想着自己,事不关己,能逃避则逃避。逃避可能暂时性地带来精神上的平静,但逃避了,问题始终还是在原地,甚至会随着时间变得更严重而最终还是影响着自己的生活。一根稻草是压不死骆驼的,但是许许多多的稻草堆上去的时候,再强健的骆驼,也会被看似轻盈的稻草重重地压死。
每个人都有软肋,都有面对烦恼不想面对的时候,都有想要逃避的时候。那句话说的很对,最大的勇气,就是在认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旧热爱生活。
《一念无明》中余生与阿东有一个镜头很触动我。坐在土瓜湾劏房天台,小朋友问阿东,为什么我的花都死了?阿东说可能这里不适合他们生活。小朋友很认真地说,“那我们把这里改变得更好。”在大家都念叨着香港,都觉得这座城市开始生病的时候,逼仄嘈杂中几乎听不见“怎么努力变好”的声音。可能成年人真的只分利弊,小孩子才看对错。
亦或者其实大家都懂,都看到了问题,只不过就像主题音乐一样,选择逃避,选择做了一个装睡的人。
去年的《踏雪寻梅》到今年的《一念无明》,虽然都不是明快的影片,但这些聚焦生活中小人物的影片,就像缝隙中渗透过的光芒,撼动着那些说香港电影已死的声音。豆瓣的评分不高,这种文艺片的场次也不会比商业片多。但一部写了三年的剧本,只有两百万的预算,并且只拍摄了十六天的电影,展现到这个程度,真的已经是一个奇迹了。金像奖的最佳男女配实名而归,黄进也很值得这个新晋导演奖。
拍点商业片赚多点钱多好啊。但幸好,在这个商业社会还有人愿意关注情绪病。但幸好,有演员愿意零片酬出演好剧本。
豆瓣上有个豆友说:“我们这些人真没办法理解躁郁症病人的痛苦。我们吃喝,拍照,上传到网络,被点赞转发,甚至却都没有耐心听完他们的故事。”
但幸好,对着这个操蛋的世界还有很多人愿意去做善良的人,愿意放下脚步去听悲泣的声音。
做个混蛋多容易啊。但幸好,还有很多人选择了艰难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