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全册共分16大个主题、97个话题。对于中国的未来,该走向何方,习主席已经很明确地告诉了我们——中国要迅速地全面走向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走向现代化?怎样是全面?如何是深化改革?中国的全面现代化转型,需要经历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等维度的齐头并进和循环突破,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4723604/f1340f31fb198e92.jpg)
这本手册提纲挈领地把深奥的政治理论和系统的科学发展策略,通俗易懂地告诉了读者。我就阅读本手册第一段的“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内容,以历史遗志和教育体制改革为时间切入点,主要围绕中国近代的政治体制改革,谈一谈自己当下的感受。
习主席说:“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系世界的命运。”
高考临近,新一轮的高考改革率先在上海、浙江进行着试点工作,并于2020年在全国推行。此次改革推行文理不分科,总成绩660分由两部分成绩相加而成,即3+3。第一部分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的总成绩,各150分,共450分。第二部分为3门科目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总成绩,这3门科目可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这7门科目里任选,所选的三门各70分,总成绩共210分。而这7门科目在高二、高三中,学生共有4次考试机会,但每门科目最多只能考2次,分数取较高值。而第一部分成绩里的外语成绩,在高三中共有2次机会考试(高考和学业考),分数可选较高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选考的3门科目成绩,依正态分布分为22个等级,并按22个等级赋分计入高考总成绩。此次改革还取消了原来一批和二批的投档先后次序,合并为同一批次。同时,加分政策及保送政策,在此轮改革中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和监督。
高考,是我国最重要的全国性考试之一。在1949年之前的民国,各所大学的投考考试时间由各校自行决定,当时的考生可以先后赶赴各大学参加多场高考。1952年,我国正式设立了全国统一高考制度,该制度一直施行到1966年。1966年至1972年,我国虽有大学却无高考。1973年由邓小平主持,恢复了高考,却因为考生张铁生在理化试卷上,因无暇准备考试而写文章批判文化考试,引起舆论巨大的反响,而导致隔年的高考再次被取消。那个时候,还不是人人都有受文化教育的条件,乃至大部分人也都没有受文化教育的条件。直至1977年12月,高考再次地由邓小平主持而得以恢复正常。上海从1985年起,即开始了独立命题,不使用全国通行的考卷。之后,从2002年开始,全国许多省份和直辖市也相继地开展了高考独立命题。2007年起,由上海地区牵头,开展了高校的自主招生试点工作。之后,参与自主选拔录取考生的高校之规模,逐渐扩大到全国范围。
![](https://img.haomeiwen.com/i4723604/7aff12bb7ab41f18.jpg)
不久之前,我国开始大力推广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为我国的教育体制进一步的改革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人人都有受教育权,人人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教育资源分配平等,考核选拔全面公正,这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在,于现在和未来要不断接近的目标。其实,现代化教育体制的建设和完善工作,从一百多年前的清政府就已经开始着手操办了。
习主席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1903年,清政府在认清了科举制度的致命弊端后,终于废除了该制度。继而清政府组织了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高层官员,开始实施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改革,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包括设立小、中、高、大学堂,并有初级、优级师范学堂,初等、中等、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实业教员讲习所等十个章程。小学堂毕业后就得学习外语,阅读政治法律的原版书籍,还需学习修身、经学、文学、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操等12门课程。实业方面还教授商业、工业、水产、邮电、铁路、矿务等等,专设警校、军校,重视师范学校对教师的培养。评分制度以言语、容止、行礼、作事、交际、出游六项为主,是当代所提倡之素质教育的雏形,并学习参考外国的教科书以为己用,同时大力扶持学生海外留学。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英国开始参考并使用我国的数学教材,各国来华学习的留学生络绎不绝。我想,先驱先辈们若在天有灵,一定甚感欣慰。
习主席说:“面向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
中华民族近现代的现代化建设,是自鸦片战争失败之后,社会各阶层知识分子一直在努力推进的一项艰巨任务。为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转型,我们多少的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宝贵的生命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经验教训,以换取后人得以前进的阶梯。经济体制改革离不开政治体制改革,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下的积极成果亦难以维持。而要进一步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又是离不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体制的改革,有利于培养国民优秀的政治素养和政治积极性,能促进政治体制得以和平而稳定地向前发展。
1898年,我国内忧外患,曾经的一国之君光绪皇帝载湉,不惜主动削弱自己的皇权,联合当时一批知识分子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杨锐、刘光第等,自我革命,设立国会,推行宪政及议会制,让更多的民众能参政议政,以此改善民生、增强国力。可惜,最终失败了。
1911年,由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元培等领导,在袁世凯、黎元洪等人的军事支持下,当时的皇帝溥仪在同国民党人的和平谈判后,主动退位,辅以《清室优待条件》,国家政权的更替得以和平实现。一个庞大帝国的政权能够和平移交,这在世界历史上实属罕见,实见当时国人和各政府领导人,对推进中国迈向现代化进程的迫切热忱之心!辛亥革命后,历史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推向了一个新的进程。继石器时代的原始部落、氏族社会、奴隶制、封建制、中央集权制、皇权专制、君主立宪制后,开启了以美国总统制为参考,三权分立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后又改进为责任内阁制。
![](https://img.haomeiwen.com/i4723604/ab1d3b8a915a2508.jpg)
1914年,迫于国内民族分裂的压力和国际外交遇到的阻碍,袁世凯还曾恢复过君主制。1917年张勋亦重立清帝溥仪复辟。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苏联的指挥和扶持下,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同年举办了开国大典和阅兵仪式,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1932年后的东北,在日本人主导下的伪满洲国,也曾经经历共和体制到重现清帝君主制的过程。之后的民国又经历了执政制、大元帅制、委员会制和五院制,设立立法院和国民大会。由于各地军政领导的私心作祟,加之抗日战争、战后重建工作等原因导致政府不堪重负,在1945年后的内战战败后,流亡台湾。可惜,那时候由民国政府带领的现代化改革依然是失败的。
习主席说:“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局政府开始建设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一片欣欣向荣举国欢腾,并于1952年宣布我国正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1956年,在毛泽东主席的主持下,在全国深入推行言论自由,开放报禁,举国的劳动人民、知识分子以及新闻媒体皆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发表自己对改进国家建设和推动民族强大的意见和言论。
![](https://img.haomeiwen.com/i4723604/90295a65de56c39d.jpg)
1957年,言论高度自由的社会环境在政府权利的干涉下戛然而止。现代化的推进又一次以失败告终。再往后,我国的历任领导人,都对国家的经济、政治体制现代化推进做出了莫大的贡献。1977年,在胡耀邦、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领导人的主持下,中国又开始逐渐地恢复了言论自由的社会环境。1978年开始,邓小平将市场经济引入我国,实施新一轮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革。1979年,邓小平提出了至今仍保守热议的四项基本原则。1980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政治制度,并落实在了香港澳门的领土回归上,同时还提出国家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政治体制改革,以维护市场经济改革将带来的硕果。1989年,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打压了上海报刊媒体的言论自由,由此甚至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同年下半年,由邓小平和江总书记领导我党开展了党内反腐败斗争。1992年,以江泽民总书记为主的领导人再一次推进了政治制度改革,精简机构并裁减政府人员。此番由邓小平领导的经济制度改革,进而带动的政治制度的现代化转型,时至今日,依然处在进行之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4723604/c85fe9efba61c45c.jpg)
同一年代,1986年,蒋介石的长子蒋经国先生,也曾于台湾召集严家淦、李焕、李登辉、沈昌焕、吴伯雄等人,开放党禁、报禁、开放言论自由,推行政党分离、制度建设上杜绝出现军政府的可能性,让持有不同政见的组织同台公平竞争。可惜,现在的台湾仍然没有摸索到一个相对理想的政治制度。
习主席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目前,我国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原则,行使民主集中制。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并行使立法权,并选出国家元首、行政机构、军事机关、司法机构、检察机关等职务。行政上大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代为执行。国家主席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共同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同时,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主导政府的施政,由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所主持的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职权。我国政府已经在县及不设区的市,实行人民代表的直接选举。在村一级,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在市以上乃至党中央,我国政府和政党实行的是间接选举。我们在党中央委员会的选举中,实行的是差额选举。至于有没有更完善更公平的选举制度,有没有更科学民主的决策的机制,那一定时有的,但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习主席在讲话里谈到:“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
所谓的零和博弈,通俗的说法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当然不是上上之策,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深化改革中,我们需要吸收一切世界先进文明的成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4723604/067cceddada8e7a1.jpg)
2017年秋天,我们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我国政治制度的现代化推进过程中,这又将是至关重要的一次会议。各路媒体中,呼声最高的便是政治局常委的制度改良。我党的常委制度,未对各常委单独规定职责权力,导致责任分工的不明确,有碍各领导人在行政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碍利国利民之新政的实施效率,故可适当改良之。行政权利并非越分散越利国利民,也不可押宝式地赌注于某一精英身上,我们需要在精英独裁和民粹主义中找到平衡点。打造一个由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公证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组成的现代化民主决策机制,保证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建设全面的行政监督机制,这是我党和所有民众所必须担负起的责任。
从历史的轨迹和规律来看,我国正处在全面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拐点,国家和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和改革,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道路。
习主席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全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