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不中听的话,人们有哪些选择?
第一认为自己犯错了,感到内疚、惭愧,甚至否定自己;
第二指责对方,感到愤怒、不公平,甚至发生争吵;
第三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第四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感受的根源是什么?
感受的根源在于自身的需求和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而非他人引发的。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到我们,但这并不是我们感受到根源,我们有权选择是否对其做出回应。
可以通过“我(感到)……是因为我……”的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有关。
究竟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能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的要素,比如梦想、真诚、休息、安全、乐趣、和谐、倾听、信心、尊重、支持、新任、理解……而金钱、房子、车子、权利都不是需要,只是获得需要的工具之一。
直接明确的说出需求,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个人成长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通常会形成负担。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发现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迎合他人,代价很大,开始恼怒,态度生硬。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恐惧、内疚或惭愧。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3793/12f6e7ed8d38466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