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古典老师在得到专栏《超级个体》里发表了一篇文章《会说话就会写作,5个问题写出好文》。
结合今天我要拆解的文章《检验女人的人品,就看她怎么嫉妒别人》来实践一下古典老师在文中所教给大家的写作理论。
五问
1、最近有特别想分享给别人的事儿,或者观点吗?
目前想要分享的事儿是我看了文章《检验女人的人品,就看她怎么嫉妒别人》之后,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感悟。
文章论点:
人人都有嫉妒心,它与生俱来,跟手指甲一样,而且,剪了还会再长出来。
长归长,但总不能不修剪,否则,一不下心划伤的,可能是自己的脸。
2、这个观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让你觉得价值?
如果想不清楚这两点,大脑会变“豆腐脑”,但是如果知道要形成知识晶体,你的知识提取效率会高——这意味着你记忆力好,说话有逻辑,显得很专业。
作者三观很正,所以观点上并没有和大家普遍认为的不同,正是因为没有不同,同时也就替大众发声,赢得人们的共情。
因为在生活中确实会遇到一些因为嫉妒而生出的许多大大小小的事。
另外一就是把嫉妒心比作指甲,这一点上倒是很新颖的。
3、知道了这个观点,有哪些概念是需要确认的?
好的观点和概念,都会有几个子观点做支撑,不妨一个个解释。
尽量不超过3个,5个是极限了。
那怎么解释好一个观点呢?用以下两个方式:举例子和做类比。
举例子就是列举生活中熟悉的案例,让新概念和过去记忆做链接。
类比是用旧概念联系新概念,举例是用旧体验链接新概念。
图片来自网络为了说明这一点,古典老师就“以身作则”地举了个例子:
怎样告诉你妈鹿晗是谁?
鹿晗,现在特别火!是“新的四大天王”(类比),他的一条微博评论回复过亿,申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举例)。
文章采用多个论据加论点的模式来展开。
论据1:坐火车时遇到的一个女生因为嫉妒而在背后说她人坏话
想起一句话说:之所以有人在你背后指指点点,是因为你走在了他们前面
论据2:《甄嬛传》里面的沈眉庄温婉大方,并不因为甄嬛受宠而心生妒意。
论据3:朋友不幸进入一个满是嫉妒的团体,参加几次活动之后,果断退出。
论据4:张爱玲对付潘柳黛的嫉妒时轻描淡写地说:潘柳黛是谁?我不认识她。
论据5: 林徽因面对冰心的嫉妒时,只送了对方一瓶子又香又酸的山西老陈醋,做为对冰心的回敬,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五个例子的列举无疑对文章论点进行了强有力的说明。
4、好,如果我接受这个概念,那么该如何去做呢?
有以下3个清晰的建议:
(1)大量看模型。比如成长卡;
(2)自己尝试模仿复述;
(3)假装写本书
当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有这个部分,很多文章处于篇幅或者并不会写作方法等等,所以就没有写出来这一部分。
毕竟,玩儿概念简单,怎么做是很难的部分。
“行动派”的文章在这方面就做的很突出,很多文章并不是简简单单说句点理论,而是具体教会了大家该如何去做的更好或者遇到不好的又该如何规避。
我想这就是他们能够拥有100万高粘性粉丝的原因吧。
因为事实上,大家想要过好这一生,知道一些道理是很有必要,但更有必要的是要把知道的道理给实践出来。
就好比,你知道“天道酬勤”,知道“有心人天不负,百二秦关终属楚”,可你就是坐在那里不动,我们都不是神仙,用意念来支配人生,又怎么能行?
回到今天要拆解的这篇文章,既然嫉妒不好,那要怎么做呢?
林清玄写过一篇文章《承认自己不如人,才是真正的自信》,记录他和儿子回家路上的见闻。
图片来自网络到卖面的摊子前,林对儿子说他不如卖面的老板,也比不上卖油条的人,包饺子的人,削水果的人。
也明白了圣贤都会发出的那句:“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的感叹。
“爸爸,那么你有什么可以比得上别人呢?”
“如果比写文章,爸爸可能会比得上那卖油面的老板吧!”
“也不会,油面老板几分钟煮好十几碗面,爸爸要很久才写完一篇文章!”
父子俩相对大笑,是呀,这世界有什么东西可以相比,有什么人可以相比呢?事实上,所有的比较都是一种执著。
沈眉庄能够做到如此气定神闲,固然也是没有这种比较的执着的吧。
5、你的观点是什么?
国人含蓄,写文章也极容易含糊,所以一般对于自己的观点都含而不发。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红楼梦》十二支曲《收尾.飞鸟各投林》,末一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图片来自网络中学时候学语文课文,老师让总结最后一段作者的意图, 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作者那样做留给了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高手这么做,是可以的。但是作为初学者,最好清晰地讲出来——可以是一个建议,可以是一个观点,也可以是一个请求。
每个人只要老老实实回答了这五问,每个问题后面有个100字,口述回答不难吧,先全部罗列在纸上,稍加编撰,一篇文章大框架也就顺下来了。
那针对拆解文章来说,我的观点就是:
不和他人比较,不和他人计较,也就是不和自己过不去了。
杨绛先生翻译兰德的诗,其中有句话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不进行无谓的比较,正视他人的优点,也正视自己的缺点。
不拿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做对比, 嫉妒心不一定没有,但如果有,记得及时清除,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欣赏别人,也悦纳自己。
三改
“信达雅”是清末严复在《天演论》里提出的翻译标准,这里用作文章修改的三问。
1、信——一些用词错误,一些词不达意,一些段落太长或者太短,影响结构。
所以这是第一改——“信”,准确表达你的意思。
拿我这个小白来说说,有的时候,不要说改正用词错误,就是错别字,也是经常出现的事。所以也是极需要改正的一点。
2、然后放一段时间,等自己脱离作者身份,回到读者角度来读;
或者请别人读,给你意见,你又会发现很多文气不通,很多表达难度高低不一,很多东西你说的太多,其实没什么用;有一些则说得不够
这是第二改——达,这些东西有没有能够传达?
我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刚发出去的文章,自己再打开,立马就能发现之前没有发现的问题,好奇怪。
但是刚开始写作的自己,又不得不必须通过实践的更多才能磨砺出更好的写作能力和洞察力。
这样一个是保证以后能够写好,从源头上尽量不出错,另一个,修改的多了,即便哪里有问题也会立马挑出并加以改正。
3、给文章排版加粗、给一些词做润色,放大减少一些情绪点,甚至配个图片。
这是第三改——雅,有没有足够高级的表达?
也许通过五问三改,还是会有人觉得动不了笔。
图片来自网络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也许内心还是有这样的困惑——
不知道写什么,觉得没什么可写
写了又写不下去
好不容易写出来,觉得就是信息的堆砌,没有自己的特色
好,既然发现了问题,那我们就来一一击破。
1、不知道写什么
一开始让你写出那些惊世骇俗的想法也许会很难,这时候不妨找到好的观点,结合自己的体验转述出来。
比如,尝试从“最近学到的一个好观点”或者“最近看过的一本书,影评教我的......”开始动笔。
选择系列主题也是很好的方式,,比如说“访谈100个有趣的人”,“拆解20个名人成功之路”,“讲20部豆瓣高分电影”等等。
又比如写作交流群里有个小伙伴说准备更新一系列的感情故事,我觉得这个就是很好很值得提倡的例子。
记得,写你最有表达欲的东西。
2、写不下去
不要相信“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知”这样的鬼话,稍一思考,就能够落笔一气呵成那是写作大家才有的风范。
我们想都不要想,一个是那些大家在练就了那样一挥而就的本领之前,不知道积攒了多久才能够有这样厚积爆发的气魄。
而且即便是专业的作者,也全部都是使用科研论文的写作方式——先列出大纲和分问题(5问),然后寻找资料,把所有的素材堆在一个文档里面,最后一个个问题和板块拼接起来,是用编的方式在写作。
更好的作者懂得平时积累卡片,关键时候直接拼上去。
另一个,你不这么想,就不会失望,即便写不出来,也不至于太灰心丧气觉得是受到了一万点打击。
写不出来就去搜集嘛,哪怕是看电影呢,抑或听音乐,如果处理得当,都可以成为你的素材。
一句台词,一个情节,一句歌词,一个故事......
记得,不要希望一气呵成写文章,如果写,就从编写开始。
3、没有自己的观点
在一个很多知识都能在网上找到的时代,不仅需要你做知识的搬运工,我们更期待听听你自己的观点。
所以在文章中表达出自己的观点非常重要。
记得,从写文章的角度,固执的偏见都比平庸的和稀泥好。
图片来自网络五问三改,你学会了吗?
今天的文章有点长,谢谢耐心的你看到这里,也希望看到这里的你能够利用这些理论去多多的练习,用实践打造真知。
网友评论
第一遍我也没看明白,第二遍看明白作者的意思了,但应该是有“偷懒”,或者说是不够通俗。
文章大是讲如何用“古典”派的武功心法,练“玉女剑法”
问题是《 检验女人的人品,就看她怎么嫉妒别人》是什么鬼?没看过这篇文章。而作者既没有链接原文,也没有讲清概括好原文,大概是楼上看不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