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婚姻家庭的读书计划
打造随身的父母成长学堂
亲爱的书友们,大家好,我是百万父母读书计划的领读人王国峰
今天我们解读的林文采和吴娜《心理营养》
林文采老师的这本书一共是上下两章,我们之前已经把第一章,详细的做了解读,第二章林老师是对一些学生和家长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回答,那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到安全感、情绪管理、性格、行为偏差、夫妻关系、妈妈的自我成长等等,很多一系列的内容,由于这个问题比较多,我要是通篇读下来,或者是每一个问题都解读,可能一个月也讲不完,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和消化,我把所有的问和答做了一个总结,然后把重点讲给各位听,先说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是安全感,有这样的几个家长提出的问题,比如说孩子特别小然后粘人,天天得需要抱着或者一出门就跟上来了,追着不让去上班,妈妈很痛苦,十个月的孩子在家里陪的时间太长了,想上班了,孩子一出门就会连哭带闹,还有就是两岁的孩子不停的吃手,不停的撕指甲,两岁的孩子把衣服当成安抚物,还有三岁的孩子必须捏着姥姥的耳朵才能睡觉,还有就是11个月的孩子已经断奶了,但是吃奶嘴,安抚奶嘴儿已经吃到了三岁还要吃,这些问题怎么办跟什么有关系?
实际上这些问题的都跟安全感相关,什么是安全感?我稍微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孩子,相信自己,他知道自己在面对各种困难问题的时候是安全的,可以从困难或者问题当中走出来,除了心理营养,里面提到过的父母的关系,妈妈稳定的情绪,可以给孩子安全感,日常的小事情里面培养孩子安全感,也有一个重要的一条,那就是让孩子在生活里面多为自己做主,做事情。比如说不去喂他吃饭,让他自己去穿衣服,自己去收拾书包,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自己去做出选择,都可以自己做让他充分的动手尝试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能让他为自己增加一个增加一份安全感。
所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情,不要不停的催促和唠叨孩子,不要太过度的计较结果、效果怎么样,我们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允许他失败。然后从失败里面去学习,积累他自己的经验获得的自信,反过来呢,如果父母非常保护我们的孩子,为他做这又做那,孩子就很容易没有安全感,即使是父母关系好,然后爸爸妈妈对她也不错,但是什么都不让,他是不让他去做。那孩子就内心就会有很多怀疑,他最大的一个声音就是,如果一旦没有了你们,我是不是就不行,长大之后,独立性也相对会说弱一点,过度的保护其实是给孩子的安全感减分的。
刚才这段儿安全感的解读,是接着我们之前的,上篇讲的安全感的一段补充,孩子大了,我们需要让孩子独立,那很多里面林老师的学生,也提出了这样很那样跟安全感相关的问题,那林老师是怎么回答的呢,大概的意思就是,第一,妈妈应该对孩子,特别是三岁以内的孩子,要有足够的接纳,也就是第一个心理营养叫无条件的接纳,接纳孩子的哭,接纳孩子的闹,接纳孩子三岁还在吃奶嘴儿,捏姥姥的耳朵,然后拿睡衣当安抚物。接下来第二条就是做好自我情绪的管理,因为安全感的核心就是情绪管理。
既然说到情绪管理,我们就不得不提及一下,不管是孩子哭闹还是吃手,还是不停的吃奶嘴儿,还是拿姥姥的耳朵的安抚物,我们父母想去提醒孩子的时候,一定是温和的、温柔的去表达自己的建议,而不是去用指责和和斥的方式去向孩子提出要求,因为越是那样,孩子安全感就越不足,然后我就给孩子挖了一个更大的坑,孩子会不停的吃手比之前吃得更厉害,然后会不停的去寻找更多的安抚物来安抚自己;所以再次强调,父母的情绪,特别是妈妈的情绪,对于孩子的安全感是核心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去让我们的妈妈成长,要把孩子身上的问题、焦点放到自己成长上。
第三,这些问题里面提到了孩子把睡衣当安抚物,把姥姥的耳朵当安抚物,把安抚奶嘴当安抚物,说到了安抚物这个词儿,这个书没有太多的介绍,我在这里,稍微提及一下安抚物,又称之为过渡性客体。比如说孩子特别小,然后他天天拿个毯子,今天拿一个小熊不撒手,这个东西呢,就被称之为过渡性客体,他是干嘛用的呢,它的用处就是还是要跟自己最原始的一点对象,也就是妈妈分离,分离呢,太痛苦了,怎么办呢,就扯个安抚,一般会发生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时长也就是八个月到一年左右这个期间。这个时期呢,是分离焦虑发生的最初时期,所以孩子成长全靠这个东西来过渡。过渡性课题能够帮助我们的孩子或者宝宝安抚自己,特别是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要跟自己分床的时候,想想他们在摸摸这个坛子,再摸摸这个小熊,它就会感觉到安全很多,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开始意识到他是一个独立的人了,他最终要走向世界。
今天我们继续林老师心理营养问题回答的解读,今天解读内容的是情绪管理方面,我先大概的说一下这些学生和家长向林老师提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跟情绪管理相关的问题,看看自己有没有跟他们有一样的问题,有人向李老师说,孩子在幼儿园,老师一批评他就会哇哇大哭,有人说孩子遇到任何挫折都会哭鼻子,事情没有做好,就会有很强烈的挫折感怎么办?
还有人说,以前批评孩子孩子会扔东西,现在批评孩子,孩子会狠狠的咬一口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其实作为我来说,我还听过有学员给我分享,他们家的孩子只要一批评孩子,就会用手拍自己的头、甚至撞墙,还有人说问这样的问题,就是孩子尿急,你提醒他了,他发脾气,你不提醒他,他还会发脾气,家长问怎么办?还有人说三岁半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就会拼命吃东西,明显不饥饿,但是吃的太多了,自己都有点害怕,晚上还睡不好,怎么帮助到这个孩子?还有人说女儿经常生气,然后就会说我生气了,又什么都不说,然后作为家长怎么才能找到他情绪的根源,并帮助到他,处理情绪;还有人说孩子玩儿游戏,一但输了就会很委屈的哭,作为家长怎么去引导我们的孩子。
事实上,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最大的困惑就有可能是情绪方面的困惑,孩子一哭一闹,作为父母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了,往往是束手无策,那孩子哭闹的时候,要么让孩子闭嘴,让我们让孩子去一边儿去哭,要么甚至批评或者是指责打骂孩子,这些对孩子情绪管理都没有好的帮助,与此同时还有可能给孩子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那在这个我们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采用一些无效的方式方法,可能基于我们对情绪有一些错误的认知,比如说负面情绪就不好,孩子有负面情绪是有问题的,因为我们认为让孩子没有负面情绪的爸爸妈妈才是好的爸爸妈妈。
如果孩子表现出胆小,生气,嫉妒,愤怒,委屈,我们就会认为是不是自己不好啊,然后总会尝试企图避免或者是遮盖这些情绪,事实上情绪并没有对错,我们常常把情绪划分为正面,或者是负面,只是情绪代表这一些感受给我们传递来一些信息,而不代表折好和坏,不舒服的那些负面情绪会提醒孩子什么事情需要做出转变,这样孩子才会有机会去学习应对,以及处理这件事情的方式,学会改变自己的想法,改变当下的状态,那说到负面情绪,孩子往往处理负面情绪,特别小孩子,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就是随意的,随性的发泄,这样有可能会伤害别人,有可能导致别人不喜欢他,人际关系会出现问题。
第二种,负面情绪的表达方式,孩子会用生命力来压抑自己的情绪,那这样的方式往往会发生在在,父母的教育过程当中,是不允许孩子表达情绪的,或者是不认同孩子表达情绪,这个短期来讲会对于孩子的成长学习会有影响,而长期来讲,对孩子的人际关系,可能影响会更大一些,人就像其他生物一样,他是跟随着自己的生命力去发展自己的,而原本所具备的生命力,一定是会提供足够的能量供他去展示自己,生命本质,但是情绪太多内在干扰太多生命力的消耗就会比较多,因为他用生命力去压抑自己的情绪,这就意味着孩子不能用,他所有的生命来学习、行动、交往,特别是那些忧郁型的孩子,内耗更大。
如果说一个宏观的方向,不管是心理学还是实用心理学,还是积极心理学,还是萨提亚,这些所有的心理学,很大的一个角度,就是帮助人拥有那些平静的、然后喜悦的情绪,让人更好的去享受自己的生活;所以情绪的管理呢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家长呢要给予足够的关注,要关注孩子的情绪管理,同时也要关注我们自己,作为家长的这份情绪管理,比如说当孩子出现任何问题的时候,我们家长最容易,处理孩子情绪的方式,就是自己先情绪失控了,然后再去帮助孩子管理情绪,越是小孩子,我们越是这样做,对孩子影响,负面影响就会越大,那么如果遇到情绪来了,孩子情绪出现了,我们做父母的,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把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
接下来第二部,就是用简单的话先认可孩子的情绪,比如说:哦,孩子我看到你输了,你很委屈,是不是小朋友不和你玩儿,你是不是很伤心?对这些话,是要接纳和认同孩子的情绪,但不是要告诉孩子:哎呀,你的行为是对的,或者是你这种方式是有效果的,第三当孩子哭,然后那个难过,把这个情绪都释放完了,那我们的父母也可以给孩子做一些拥抱,接下来是帮他处理后事,告诉他,孩子你接下来想怎么办呢,你想怎么解决呢,你希望爸爸妈妈做什么呢,这样对小一点的孩子情绪处理呢,可能会更有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