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赞扬与责备》、责备、应对方式
【输出时间】100分钟
【图卡】
觉察| 图卡03: 应对责备的常见情景【内容】
应对责备的常见情景
1、躲避责备
面对外界的责备,不言而喻,我们会本能性地利用一切感情策略和想象力来逃离责备。
2、威胁僵化
我们也许需要放大他们的错误,才能让我们的行为合情合理。
不和谐的信念能保护我们的自尊不受负面评判影响。它们能支持我们的自以为是及自我开脱。它们让我们认可一件哪怕明知是不正确的事情。
最困难的事,莫过于跟一位正忙着移嫁责备的人争执。
3、嫁祸于人
嫁祸于人是儿童能快速学会的另一种躲避法,通常在3岁前就能学会。
只要有机会利用复杂的事件原因来躲避责备,大家都是精明的投机者。
4、自利记忆
科迪莉亚·法恩写的:“记忆是我们自我意识的最强大的同盟军之一……我们自身的优点往往能在脑细胞里牢牢地扎根,而缺点……则会习惯性地被丢开、放走。
一些心理学家在研究了记忆的复杂处理系统之后发现,我们会把零碎的印象加上我们自己赋予的含义,之后再存档记录为记忆,而当我们提取记忆(即“回想”某些事件)时,我们会重塑过去经历的精髓,让它更符合我们的世界观。
5、自责
心理学家詹姆斯·吉利根(James Gilligan)用心理学的比喻说:“如身体没有氧气会死亡一样,当内心不被爱时——无论这份爱来自本人或别人,它就会死亡。”
自责中包含的内疚感情远比正常人更扩散化。
在扩散化的自责中,内疚不再仅仅围绕某个特定的行为或某次疏忽。当我们被自责的情绪牢牢控制住时,我们会让自己相信,我们关心的人没有我们的话会过得更好。
精神分析学家爱丽丝·米勒(AliceMiller)观察道:“无论什么样的论据都无法说服这些内疚感情,因为它们从人生的最早期就开始了,并从那里获得威力。”
6、羞耻
羞耻被称作“必要”的感情是因为它能够帮忙调节人们的社交及协作行为,它是大多数人内心中的力量,提醒他们应该做什么,以及哪些行为是可接受的。
然而,重复、经常地感到羞耻,能改变大脑的生理结构,降低抵抗力及自我控制。
神经生物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Antonio Damasio)的研究成果,对理解感情与生理的联系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他解释说:“大脑在不断重复了这样的感情训练之后,会对这些方面格外敏感,于是,无论何时,类似的情况一旦发生,大脑用来监控这些身体变化的部分就会开始做出反应。”
因此,羞耻有时被称为“丑陋”感情,因为它能让我们感到丑陋,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它也会让我们的行为变得丑陋不堪。
只有社会性动物才能感到羞耻。它源自渴望他人给予尊严却遭受挫败,并被社会的心脏部位排斥。
7、暴力与自我伤害
羞耻能把一个孩子对注意力的天真需要,转变成蛮横而残暴地要求别人“尊敬”——虽然这其实可能仅仅是需要被注意而已。
发展心理学家布鲁斯·胡德(Bruce Hood)反思说:“人们愿意被社会接纳并不足为奇,但让我们惊讶的,是一些人会如何绞尽脑汁地希望加入一群人——而当他们不被接纳之后又会以何等恐怖的方式报复。
任何一个面对内心死亡的人,都会做一些哪怕是糊涂笨拙、不计后果的努力,来试图让自我恢复一些骄傲的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