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将夜2中找一个最喜欢的片段。
那么春风亭雨夜,雁鸣湖杀夏侯,夫子斩龙,夫子化月,君陌悍守青峡,宁缺人字符斩观主
应该都会入选,
因为它们都是高能片段,它们或豪迈,或悲伤,或壮烈,或激昂,
让你感动,让你热血沸腾。
但是我最喜欢的片段,是观主陈某杀入长安时,
以朝老太爷为首的长安居民,挡住观主的时刻。

他们没有修行,甚至手无缚鸡之力,
他们面对的是这个世间修为极高的观主陈某,
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
没有任何希望,
可是这些唐人,依然挥舞着手里的拐杖,镰刀,慷慨赴死,
朝老太爷向观主作的那一段君子国的说明,
可以作为将夜这部小说的背景和注脚。
“我唐人向来有赴死的传统。”
朝老太爷神情渐渐变得严肃,说道:“与诸国首战,风雨飘摇之际,唐人无降者,与荒人战,唐人无降者,自渭泗水畔揭竿,我大唐开国至今已有一千余年,慷慨赴死之辈数不胜数,唐之所以强,强在敢死。”
当年太祖皇帝为一使者,不惜冒灭国之灾,耗尽国力,使大军远征北荒,直至屠尽敌酋才肯归师,书院为一孤苦幼女,敢与佛道两宗相争,二先生斩破烂柯佛祖石像,才稍渲恶气,唐之所以强,强在敢恨。”
“唐之所以强,在于唐人。”朝老太爷看着观主,用苍老的声音说道:“我大唐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面对不公与欺凌,有人敢拍案而起,面对侵略,有人慷慨赴死……”

唐之所以强,强在敢死,强在敢恨,强在唐人。
大师兄烂柯寺断了206根骨头,中断修行寻找宁缺,一身病痛缠身,明知不敌,依然苦随观主,哪怕重伤,
君陌拼五年修为斩佛祖像,断一臂阻西陵联军,经年累月为悬空寺奴隶开化,费尽心力,斩杀佛祖,
宁缺千里奔袭,于渭城一人万箭阻金账万骑,一人一刀杀阿布,于青峡一点浩然气杀横木立人,枯坐长安城头,直面无敌观主,只为护得长安城,护得人间
其他的书院先生们,要么如三师姐远赴荒原,要么如七师姐劳心劳力,都在唐国的战斗中,以身赴死,以身护国。
书院是夫子的书院,但是说到底,书院是唐人的书院。
在这举世伐唐的乱世浩劫中,书院,就是唐人的侠客。
它被唐人托举的高高在上,但是唐人需要时,它也可以护佑唐国,护佑唐人。

还有藏剑于身,身死剑出,以命换酒徒重伤的朝小树
还有面对金账朵儿骑,身为骑兵却无马的镇北军,他们是甘心赴死的王五,是最终赴死的华颖,是司徒依兰,是徐迟
还有磨亮自己的草叉,带上自己已经不再锋利的军刀和干粮,不畏赴死的杨二喜
还有朱雀大街上,拿着钢叉柴刀冲向观主的李四和张念祖,拄着拐杖的朝老太爷,带着满府妇孺,横刀长街的楚老太君,道观的道士,街边的商贩、女老板、顽童、泼皮,长安城中的唐人,是唐国的唐人。

他们就如同书院一样,做自己想做,
想做一件事时,哪管前方是康庄大道还是修罗地狱
我只管去做
无惧无畏无生无死,
只有想的那件事情,和我要做成的那个念头。
这是唐人能够屹立千年,作为这个世间最强大的国家的原因。
这就是唐国和唐人。

或许在举世伐唐前,唐人就和我们现在没有什么不同,有钱的惦记着临街的漂亮小娘,却也害怕家里的母老虎,街边的商贩费尽心思想要多挣点钱,泼皮收着保护费,小偷偷了许多东西,等着锅里的狗肉熟透
怎么都跟君子沾不上边
可是在观主来到长安城的那一刻,在他们意识到观主要毁灭长安城的那一刻,他们就都成了君子。

君子之道有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他们懵懂,可他们在走上街赴死的那一刻,已经不是单纯的为自己,而是为了长安城,为了唐国,为了天下,如此,是为仁,所以不忧
他们无知,可他们面对观主时候,他们不会迷惑,不会犹豫,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如此,是为知,所以不惑
他们弱小,可他们把手中的刀,手中的钢叉,手中的拐杖扔向观主的时候,他们的悍勇战胜了他们的恐惧,悍不畏死,如此,是为勇,所以不惧。
所以这个时候的长安城,这个时候的唐国,就是君子国。
君子之国,一国君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