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616430/90293204ebc7c9dd.jpg)
家中、学校,两点一线,多少年又是多少年,见识太少了。
作为一个老师,要成长,获取更多的知识,得走进更广阔的世界,走过许多地方,认识许多人。不懂,问度娘,那是死知识,不生动,不鲜活,没有触动,没有感悟。
不要小看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涵盖面很广,把书本打开,入学教育也不简单,例如《我是中国人》,56个民族,从服装上来说,我根本分辨不出,少数民族的习俗,也是通过百度去深入了解。
识字第一课《天地人》涉及到《三字经》、《易经》,都是经典;第二课《金木水火土》,是五行,是组成世界的物质,有插图傅抱石的国画;第3课《口耳目》,有京剧中的插图,“花木兰”和包公,帮助孩子理解站如松,坐如钟。
因为有国学、美术、音乐……各个领域的渗透,因此语文是如此美,所以大家喜欢学,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教育。“站如松、坐如钟”,孩子们理解的并不深刻,因为京剧离我们太远了。假如日常生活中京剧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接触到了京剧,课堂上,心有灵犀一点通,既有趣,又受教。
学好语文,仅仅从课本上,仅仅从校园里,是不够的,失去了许多趣味,印象也不那么深,得走进生活,那是灵动的,有生命力的。
我自己,去过的地方太少,作为语文老师,不能窝在家里,窝在学校里,应该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过许多地方。还得接触许多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绘画的,音乐的,钓鱼的,甚至玩麻将的(麻将桌上读懂人心)……
比如音乐吧,遇见了嫂子,我非常崇拜嫂子,一首京剧《梨花颂》就把我征服了。《红楼梦》13首插曲,嫂子都会唱,我从不知道,只知道有一首《葬花吟》,绝对是不会唱;《西游记》中的插曲,嫂子全会;《月满西楼》是李清照的词,之前我不知道,书本上没学到过;《虞叹兮》是楚霸王项羽虞姬的爱情悲歌。
这些都是经典,经典,能唱出来,是不是语文素养?
唱的过程,是很愉悦的,无需死记硬背,死记硬背,多痛苦呀!内心愉悦了,主动性就激发了。
现在,我觉得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每天下班,听听歌,学唱歌,我学得很慢,学会一首歌,要很长时间,但是过程很享受,虽然慢,但也是在成长。
走出一个小天地,获取的东西会更多,生命也就更有意义!
(2021年9月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