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浓)

热映的《小舍得》又让瓜瓜们浮躁了起来,然后,又不由分说地将《小欢喜》里的宋倩拎出来虐了一把。美其名曰“不要再说‘为你好’啦,我要自己‘为我好’!”
是这样吗?所有的“为你好”,难道都是没有对你量身定做导致的“见不得你好”、或者“好心办坏事”?
今天早上的一幕却让我有了不同的看法。
早上送女儿大猫到学校。至校门口,又听到教导主任给那些住宿的学生训话。
然后大猫说,真不明白,教导主任每天都有那么多话要训,整天训话啊他就不累吗?那些师弟师妹们可能也听烦了吧。
我说,“教导主任那是为了你们好啊,老师管学生,就像园丁修剪树木似的,想让小树苗儿都长成参天大树,而不是枝枝蔓蔓分叉儿那就得不断修剪,不放过一个不走正道儿的小枝桠……
只要有一个超出范围外的字儿,就给你减掉修整,修成完美的齐整的。”
“干嘛都要修掉啊?随意发展,不是更有艺术的美感吗?”(旁白:大猫是学了点儿美术的中学生)
“艺术感是有了,但是没法长成参天大树呀,怎么能成国之栋梁呢?”
但是过后我又一想,栋梁之材、大国重器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确实很重要,但是当到了一定的阶段,栋梁之材有了,有可能就像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的最后一个,人又得来点儿审美的需求。
像俗话所说的,饱食思某某一样,人在满足自己基本的需求之后,需要从审美或者从娱乐享受方面去展开一些想法。
现在人们崇尚的对象,已经不再是像那红色年代,都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为国为家为民那种思想,而是为钱为了名利……
网络上有个类似问题:你认为肖战(或鹿晗或某某……)与袁隆平(或莫言或某某……)谁对人类贡献大?
这有啥可比性呢?就有人回答。当然答案自然由五六十年代生人和九零、零零后泾渭分明。这个不言自明,毕竟所处环境和启蒙教育不同。
或许为了面子好看,道理也都是一套套的,都很正义很能说会道,但最后大部分人都屁颠屁颠于娱乐圈钻营,或为娱乐圈人物鼓着号角……
没办法,利益啊钱财啊没钱万万不能啊谁能跟钱过不去啊……只恨爹娘没给个天仙般容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导向,现在的价值导向就是这样。
任凭你五六十年代老一辈的人怎么教导,怎么去引流,也已经引流不到原来的那种红色年代那种价值导向上了,因为环境变了。古人云“时位之移人也”。
我们只能从遵循着现在的价值观也不违背自己的初心中,寻求一种平衡而已,打着为你(孩子,其他人管我屁事)好的旗号。
这也是现代人为什么总是感到孤独的根本原因。
因为所受的教育与现在所处的环境的价值观已几乎相背而行,或者,至少不是在同一条线上,这其实也是一种孤独,个人价值和认可度游离于环境价值观之外的孤独。
还好,总有像教导主任这样的一些人,坚守初心不忘根本,痴心如旧,在乌合之众里砥砺前行……
或许他的方法保守古板几十年不变……但你听的时候不长脑子吗不会思考吗?古人不是又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吗?
不要把自己的失败(及教育孩子的失败)推到别人身上,没人绑着你手脚,你需要为你懒于思考的大脑的过错买单!
正因为那些“为你好”的教导主任的训诫,你才获得了一个改掉拖延、粗心、不熟规矩、不融入团队……的熊孩子的坏毛病。(说老师严苛的请参看图书《西点军校》)
上层清明,民众有幸。师痴如此,教育之幸。教育有幸,则百年树人不远矣!
这种为你好,是真的为你好,该击掌欢庆。您说呢?
现在的很多话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思,甚至成了反义。这跟现在的言论自由、自主有关。
剑有刃背,事分两面。我们讨厌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无关个人痛痒的“为你好”,但我们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的全面否定所有的“为你好”。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上帝给人耳朵的同时还有一双洞察的眼睛、智慧的大脑和拒绝的嘴。人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