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3

作者: Grace梁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11-03 07:35 被阅读0次

    行走伦敦

    对于每一个学习英语的中国人来说,伦敦都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所在。大本钟¸伦敦塔桥¸泰晤士河是我们英语课本中每每出现的伦敦地标性建筑;白金汉宫换岗的士兵雄赳赳¸气昂昂,街头的女骑兵英姿飒爽。而像我这样不仅学了十几年英语,做英语教师也有30年了,对伦敦更多了一层神往,又因着丘吉尔,我对伦敦又多了一份敬重。

    今年国庆假期,在女儿的带领下,我实现了夙愿,伦敦7日游。在飞机上,机缘巧合,又看了一遍《至暗时刻》,再次目睹二战爆发的关键时刻,丘吉尔在伦敦市民的支持下,顶住了国内投降派的压力,向希特勒宣战,这才有了人类光明的现在。到了伦敦,我发现很神奇的一点是伦敦人现在的着装与二战前别无二致,在我的认知中,人们的服装每十年风格差别就很大了,或许由此可见伦敦确实比较保守¸不善创新。

    除大本钟正在修缮,无缘得见外,其余伦敦景致一一打卡:走在牛津小镇湿漉漉的街道上,不知什么时候会偶遇一位学界泰斗,基督教学院随意打开一扇门,或许会打扰了学霸们探索世界的清幽;《哈利波特》中的食堂,午饭时刻大厨们来回穿梭;海德公园的鸽子和天鹅和谐相处;皇室城堡的餐具闪闪发光,壁画精美绝伦,来往无白丁,每一位都是参与历史的人,这一切都彰显着主人的尊贵;丘吉尔庄园的后花园有一条蜿蜒的大河,更别说旁边的赛马场,这才是豪宅应有的模样吧;泰晤士河穿行在伦敦市中心,每隔几十米就有一座桥,最著名的塔桥有各地的人参观;我感触颇深的是河两岸的大楼各不相同,听闻我们市政府也打算把黄河建成济南市内河,希望河两边的建筑也能做到既协调一致,又绝不雷同。

    接下来我想说说我眼中伦敦人的衣食住行:

    伦敦人的穿着都比较讲究,天气好的时候,男士一般都是西装革履,女士的服装也很典雅,面料和款式都很考究;据说Burberry 和Clarks 是可以穿一辈子的,所以英国鞋店才有换鞋底的生意。

    自学英语开始,我们就知道英国人的黑暗料理Fish and Chips, 果真如此,伦敦大街到处是鱼和薯条的店铺,我吃过几家,感觉都可以接受,其中有家据说是招牌菜,也没觉得特别好吃。而且那薯条简直像门杠一样,憨憨傻傻的样子,比不得我们肯德基和麦当劳的薯条那般精致苗条。西餐无非就是各样食物摆到一起,靠的就是酱料的味道,与我大中华的美食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好在伦敦街头可以吃到世界各地的美食。

    伦敦市中心的别墅不大,房间也不宽敞,倒是小镇的房子要大一些。看来世界各地大城市房价都高于小城镇。

    伦敦人出行主要靠公共交通,我觉得这是伦敦鲜有胖人的主要原因。150年历史的地铁依然每天运送着大量的人来来往往,我们在课本上熟知的红色双层巴士在并不宽阔的马路上穿梭;巴士票价是固定的,需要下车的乘客只需提前按座位前的红色按钮。马路上的行人可以不看交通灯,扎堆式过马路可不是中国特色。

    伦敦人不像美国人那样,见面微笑,但他们同样热情。当你找他们问路的时候,他们会一再确认你明白他们的话才放心;游览白崖的时候,一位老先生追着我们介绍景点不为人知的历史。伦敦的大街不如我们济南的大街宽,也不比我们的更干净。伦敦的天气多变,十月份已经开始烧上了暖气,反倒是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雕塑让我感到这是个有温度的城市。那些雕像不仅有首相¸将军,还有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普通人,伦敦以这种方式记住了他们。

    最近英国脱欧吵得沸沸扬扬,看来脱与不脱都是英国人的痛。参观温莎城堡时,一队小学生也恰好去参观,10岁左右的样子,超过三分之二的有色人种。大街上年轻人中很多中东人,年纪大的则清一色是白人。英国由“日不落”帝国到退守一隅,任谁内心也是失落的。

    除了游客,伦敦的华人远少于纽约,但中餐馆比比皆是,就连唐顿村---《唐顿庄园》的取景地,都有中餐卖;美国的唐人街总给人破败萧瑟之感,伦敦的唐人街却是繁华无比,牌坊高大气派,各式中餐馆鳞次栉比,街头艺人和募捐者各站各的岗;唐人街的火爆带动了周围的商业氛围,不仅东方人摩肩接踵,西方人同样流连忘返。何为包容?我想这才是包容,允许并接纳你保持自己的特色。我们的文化是大一统的,强调的是归属¸一致性。

    作为游客,接触最多的工作人员就是售票员。绝大部分人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也有人特别热心,在牛津火车站,一位售票员热心地为我们打印出返程时间,以防我们错过;这次旅游也让我见识到一位奇葩的工作人员,作为窗口行业的服务人员,我想如果在我们国家的话,早就下岗了。等候买票的队伍很长,轮到我们的时候,上前友好地地招呼,只见一个黑胖女人坐镇,冷冷地说:“我还没叫号呢。”于是我们退后,等她叫号。再次前往,她边漫不经心地工作,边与同事开心地聊着天。三个窗口工作效率都及其低下,排队的老年人一再抱怨,在外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与其沟通,她抬头看看,说了句:“我才不管。”又继续自己的节奏。办完我们的业务,下一位白人小妞直接上去,她也并没有叫号。其实在她之前,我对黑人的印象非常好,不知她对华人的不友好来源于什么认知。唯希望每个人都不要有刻板印象,因为你代表的是一个种族¸一个国家。

    在伦敦街头时不常见到摩拜单车,商店有专门的中文导购,各景点都有中文介绍,这些都说明我们真的走向了世界。我们向外输出的价值观是什么呢?24个字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11-0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lk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