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纲要》(14)
《有和无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有就是存在,无就是不存在,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错误,存在是有和无共同组成的,我们同时感知到有和无,没有无就没有有,没有有就没有无。有和无不是一对矛盾,是必需共同存在的感知条件。有是被我们确定属性的物质在与我们进行感知互动,而无则分为两种性质,一种是可以被我们感知还尚未被感知的事物,另一种就是非感知状态,这两种状态都表现为无。
什么是有?有不是绝对的存在,有是相对于感知主体的感知对象,有的前提是感知主体,有是感知之有。有不但在感知中作为被感知体存在,有同时决定了感知主体的存在,感知主体和被感知对象进行感知运动就呈现为有,有就是感知在运动。感知与被感知共同存在就是有,缺任何一方都是无。有不是谁的认识或者拥有,有就是在,在者共同存在。
当我们感知到有时,不是我们拥有了存在物,而是我们就是存在本身,我们就是有。一切的有都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不是从已有的存在诞生出来的,我们的本身就体现为存在。所以,所有能被感知的事物,都是有的材料,全都服务于我们的有。而我们用有来做什么呢?我们用有来建立需要的存在,我们用有来建立理想的存在。不过,如果我们认为有与我们无关,与我们有关的是拥有,那事实上我们就已经放弃了全有,我们只挑选了极少部分作为拥有。
这是极为愚蠢的占有观,你拥有一小部分,丢弃了绝大部分;你只不过移动了一小部分有的位置而也,却因此隔绝了其他的有。有是不可分割的,连你自己也不能把你从有中分割出去。有有什么用?这才是意义的所在,我们可以运用有,不可以毁坏有。有是我们存在的证明,存在有什么,我们就是什么。
无是有的保证,有了无才体现出有。无并非不存在,无不但存在,而且处处存在、无处不在。无其实是另一种有,是有别于有的另一种感知。有和无是两种感知内容,这两种内容在感知中不断转换,有转换成无,无转换成有。无中生有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有并不是无产生出来的,有和无是两种感知态,有和无都是感知到的,都是感知产生的信息内容。
有是感知对象与感知在互动,无是感知对象没有互动,或是尚未感知到互动,再有就是非感知态,这都是运行在感知规则中的现象,所以,事物存在的关键是感知的运动,而不在于有或无。如果没有感知互动,有的意义相当于无。因此,存在事物的多少与感知的活动能力、活动范围、活动强度密切相关。有效的存在就是在做感知互动,否则,再多的存在物(有)也是无效的。(接下)
本书《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二部已在亚马逊、京东上架销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论,进亚马逊、京东搜索书名即可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