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三国时期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魏国开国元勋。原为董卓帐下谋士,董卓死后,追随李傕、郭汜等人反攻长安;失败后又投奔张绣,后劝说张绣一起归降于曹操;出谋划策于曹操,听之则屡屡获胜,不听则无功而返;后辅佐魏文帝曹丕,位列三公,拜为太尉,进封魏寿乡侯。黄初四年,贾诩去世,终年77岁,寿终正寝。
在世人眼里,贾诩是一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像汉代张良那样。但是也有人把贾诩认作“毒士”,认为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顾百姓的生死。可能,这“毒士”之名的由来与贾诩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有直接的关系吧。
东汉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受但将军何进所召,率军讨伐十常侍,乘机掌握朝政。因董卓废了东汉小皇帝,祸乱朝政、屠害百姓,司徒王允设下美人计,用美人貂蝉离间董卓和吕布的义父子关系,勇而无谋的吕布将董卓刺死于皇宫之内。董卓被杀之后,其麾下部队群龙无首,没有人知道该何去何从;董卓的旧部李傕、郭汜、张济等人想着把部队解散了,各人自己抄小路逃回西凉老家去。此时,谋士贾诩说了一番话,阻止了他们,他说道:“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晚也。”翻译过来,就是说:“听闻长安城当政的那些人正商量想把我们这些凉州人全部杀掉,而你们几位解散部队单独行动,那么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把你们捆绑起来。我们还不如领着这些士兵向西走,收拢失散的兵卒,然后攻打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幸运地成功了,就借着国家的名义平定天下;如果不成功,再逃走也不算晚。
李傕、郭汜等人都认为这样是对的,就在西凉各地散布流言道:“司徒王允要杀光所有的西凉兵卒,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反抗!”就这样聚集了十几万的人马,兵分四路,一路杀往长安。在黄河边,用计甩开悍将吕布,直奔长安城下。长安城内的董卓余党李蒙、王方里应外合,打开城门放叛军进城。李傕、郭汜等人控制了朝廷的大权,随后开始为董卓报仇,大肆报复,屠杀朝廷大臣,纵兵烧杀抢掠;后来,李傕、郭汜二人失和,进而相互混战;前后两场战乱,导致数百万百姓被杀,以至于十室九空、长安城路上基本上见不到人烟了。
有人说:这场兵祸不是贾诩的过错,毕竟他没有亲手执刀杀人。但是,正因为贾诩在关键时刻的那一番进言,提醒了李傕、郭汜等人,将这两只恶虎放出了牢笼,使得天下大乱,朝廷蒙难、百姓遭殃,因此,贾诩的过错并不在杀人的李傕、郭汜等人之下,称他为“毒士”也不算冤枉。
网友评论
不关注,您就高抬贵手点个赞吧!!
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