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说起“敏感”一词,很容易会让我们联想到那些容易受刺激影响,那些总是小心翼翼、唯唯诺诺放不开自己的人,似乎敏感的人都很脆弱。
敏感是一种特质,有些人一点点的刺激就能引起反应,而有些人需要比较多的刺激才引起反应,而我们说的敏感人群就是指前者。
由于大学新生、寄宿新生入学适应困难的问题来寻求心理咨询的情况近年比较常见。一个班级里总有少数人被认为是敏感的,特别是住宿方面。他们在内心里有很多担忧、思虑、顾忌。抑郁、焦虑、愤怒、嫉妒等情绪会经常出现在他们的内心中,好像“敏感”意味着很多负面的评价,敏感这件事只有负面影响吗?
一个大学新生的故事
大学新生时期,会很多的社团活动,在参加完一次跨学校的学生社团联谊交流活动以后,大家正七嘴八舌地讨论怎么拼车回去学校。有些大学新生对新生活新环境适应很快,他们享受着每天很多的新鲜刺激,而另外一些新生相比起来似乎步调会慢一些。她就是那个紧跟大家步伐的人,但总是力不从心。
大家在积极发表意见的时候,她只会静静地听,察言观色,附和地笑着,她自己觉得并没有参与感,心里很多说不上的难过——身旁的人讨论越热闹,她越是感觉格格不入。倒不是大家真的忽视她,而是她从一开始就对这个活动不感兴趣,本来她就不怎么显眼,这次活动打算露个脸,在社团活动中打个卡,免得落下不积极向组织靠拢的话柄而已。
所以,最后她那群人拼车的时候怎么算怎么挤还是剩了她,她继续笑说没所谓没所谓,她心里早已经开始想哭:看,连一个自愿陪我回去的人都没有/唉,社团里我就是这么不起眼/啊,无聊的活动终于结束了……
但是,就在这时,旁边的另外一群人里,有个声音说:“嘿!你是我们班的,要不要加入我们几个,我们准备到附近的夜市吃个晚饭再回去,来吧!我们班的,可以一起拼车一起回去呀。”因为这个声音,她心里踏实了不少,毕竟一个女生傍晚自己回学校她还是有些害怕的,毕竟还有同班同学能够认出自己,毕竟新环境里还有人会主动关心自己。
一个举动,可以刺痛心中弱点;一句话,也可以感动自己。
如果我们有读心能力,或许她就是被认为是个敏感的人,说好听是个多愁善感的女孩子,说不好听就是自己想太多:敏感着自己的很多情绪来袭,敏感着他人的言语举动都可以左右她对自己的评判……
故事中敏感的人是她,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那个同样敏感的,那个一句话就温暖她的那个人。
敏感的积极作用
这个人同样也是对自己身边的情况十分敏锐,他能够体察身边的人际互动,尚且不知道这个敏感的人是否真的识别出她的“微笑面具”,但出于善意地发现了一个女生在傍晚回校的时候落单,凭这点就可以大致认为他共情能力比较好以及考虑事情比较周全。因为敏感,他比她更快地融入了新集体,并且开始关心身边的伙伴;因为敏感,他的反应比其他人快,考虑问题想到的细节比较多。
因为敏感,他们都很轻易地识别自己的内部感受以及敏锐地观察外部世界的细节。敏感作为个人特质,无非绝对的好,或者全部的坏,丰富地感知通常可以让他们感受得到很多,至于这些获得是否有利于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就要看怎么发挥“敏感”这个特质的优势部分。
一个人敏感也有许多积极的方面,比如更好地倾听和确认,更大的同理心和直觉,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等等。
重新认识“敏感”
从上面的故事中,你可能还可以发现,一个敏感的人可能是性格内向的人,也可能是性格外向的人,或者介于两者之间。
重新认识“敏感”,会使我们对敏感者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接纳,敏感者对于自己的这种特质不必过于自责,因为适当利用这种特质是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具创造性和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感受比别人深,对细节捕抓更加敏锐,想象力丰富,也能够较好地共情别人,拥有独到的洞察力……这些离不开“敏感”。
而且世界上本身有些职业就是需要敏感这种特质,例如作家、艺术家、设计师、演员、教师、主管人员、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翻译等。
作者:花甲
-------------------------------------------------------------------------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评论